来源:澎湃新闻
9月27日,图书销售领域的顶流主播刘媛媛开启了亿元专场的直播,号称“叫来了中国出版社的半壁江山”,并在预告中标明“准备了50万册书破价到10元以下,10万册1元的书,爆款书突破了双十一价格”。
公众号“一个人的书单”总结了这次直播销量前45名的图书,据其统计,仅仅这45种图书,销售额就已经突破一亿元。根据其统计可以看到,在销量前45名的书籍中,真正的1元书只有《森林报系列彩色注音版》一种,但大部分图书单册价格均控制在了10元以下。
惊人的价格引来了大量流量,甚至因为这次直播,刘媛媛一跃成为抖音粉丝最多的图书主播。但是同时,出版界却一片哗然,一篇名为《刘媛媛亿元专场直播,图书底价怎能一破再破?》的文章在圈内刷屏。
10元书、1元书究竟是“振兴出版业”还是“伤害出版业”?图书频频破价是让消费者得到了实惠,还是对图书市场的干扰?澎湃新闻采访了几位出版业内人士。
对于图书行业,压价是致命的
“痛心”是大家的共同感受。“1元钱一本的书,真的不如去化纸浆。”上海某出版社的编辑小静告诉澎湃新闻记者,现在纸张成本很高,这种低价连纸张成本都不能覆盖,更不要说还有编辑、物流等成本存在。
“身边的业内小伙伴都觉得离谱。对于图书生产来说,这种压价法是致命的,为了流量赚吆喝,实际是非常干扰图书正常的零售市场,毕竟图书不是快消品,这种压价法就是不断挤压正常市场,最后就没人愿意去做成本高、时间长、内容需要打磨的产品了,转去做低价的收割流量的商品就好了。”上海某高校出版社的编辑小江感慨,出版市场多年一直在和电商“较劲”,现在来了直播,“形势换了,但低价影响一直都在。”她担忧的是,这种低价直播会让读者以后反而不能接受正常价格,只愿意买低价书,甚至怀疑出版社故意抬价。
就职于北京某出版公司的阿花认为这件事是对图书市场的扰乱,“如果接下来很多主播瞄着这个方向去做,最后出版社、读者可能是双输的局面。长此以往,出版方也会丧失做好书的动力。”
“我们做书的人,对书还是有很强的精神价值追求的。”阿花进入出版行业已经六七年,在她看来这件事之所以在出版界“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对于大部分图书行业从业者而言,书籍并非简单的商品,而是承载了知识、文化和情怀,被粗暴地打上“1元1本”“10元以下”的标签,让很多人都无法接受。
折扣压力下,做书变得越来越难
疫情以来,直播的风气日盛,看直播购物已经成了很多消费者新的消费习惯。头部主播都以“全网最低价”做为吸引流量的口号,在这种大环境下,很多业内人士觉得很难做到独善其身、不去参与,但图书行业本来就是薄利行业,作者稿费、编辑人力、美术设计、纸张印刷……每一个环节都是成本,在折扣的压力下,做书变得越来越难。
有不少业内人士都承认自己所在出版社与图书直播大V有过合作。阿花认为重要的是认清双方需要的是什么,“对于平台或是大V,得到的是消费者对他的信任和依赖,觉得能从他这里买到低价好书,对于出版方,是希望起到宣传作用,同时获得一些利润。”
在这样的前提下,她觉得这次的这种做法“有点过了”,“她把图书中文化属性的一面完全压低了。这个价格即便销量很大,也很难盈利,甚至是赔本的。图书行业本来在电商平台的价格战已经很厉害了,现在直播又进一步压价,长此以往,这个行业不会有明朗的未来。图书行业的生态,还是要大家共同维护。”
但面对直播大V的压价,不少从业人员认为出版方处于弱势地位,想要获得流量,只能遵守平台的规则。
“直播的确流量可观,我们也没有办法。”小静说,现在不少出版社也会尝试通过自己的官方渠道参与,但目前流量有限。相对头部大V,出版社的议价空间有限。
小江所的在出版社有不少专业书籍,专业书相对来说受到直播压价影响较少,但也经常碰到电商全网折扣,“不参与吧,怕影响图书销量,参与吧,利润空间极小。总体来说,出版社很被动,又没有好的办法。”
打破低价魔咒,书籍品质是第一位的
相较而言,上海三联出版社首席编辑匡志宏态度更为乐观。她认为从低价清库存的角度看,刘媛媛的低价书专场还是有合理性。
匡志宏提到,每个出版社都会有一些不是很好的产品,对于这些积压的图书,用低价手段促销,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但同匡志宏同时觉得,真正有价值的图书不会进入这样一个市场,从出版社的角度,也不愿意这样做,有些新书出于推广目的,可能也会做低价秒杀,但只是很少的量,“一本学术等方面价值都很高的书,一本真正有文化内涵的书,不太会摆在这样的促销场上。”
匡志宏承认市场上图书比价打折愈演愈烈的行为对整个行业会有一定影响,“尤其是对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的出版社,就会越来越陷入被挤压的境地。但最终指向还是出版行业的分层。”
匡志宏希望出版业能够共同努力,图书行业能够建立一种健康的生态。目前出版业陷入了某种恶性循环的状态,电商平台和直播平台一直压价,出版社出于无奈只能把标价提高再打折,消费者也养成了非打折书不买的习惯,“其实完全没必要这样,我们希望图书能回归正常价格。”
另一位出版社的从业人员也表示,打破目前低价魔咒的方式,唯有“做强自己的力量”,“好好做书,做自有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