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疾病,来势凶猛,死亡率高,让人措手不及:心肌梗死。
全国每年有近70万例心梗发生,但仅3.5万获得了及时规范救治;约50%的心梗患者,发病1小时内在院外猝死。
心梗来临前的4种“放射痛”
心梗的典型症状是胸骨正中间或中间偏左处出现疼痛,有濒死、压迫感,可持续5~15分钟或以上,还有人会伴有出汗、恶心等症状。
若以上症状持续15分钟以上,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要高度怀疑急性心梗。
除了典型表现,心梗还可能“病在心上,疼在别处”,这种疼痛叫做“放射痛”。以下几个部位的疼痛,可能是心梗的表现:
腹痛
以上腹痛为主要表现的心梗,易误诊为急性胃肠炎、消化道溃疡、胰腺炎、胆囊炎等。
有这种症状者,尤其是老人,如果在上腹痛的同时伴有呼吸困难、发绀(皮肤、手指、嘴唇等处颜色发青)、心律不齐等,需要考虑到急性心梗的可能。
左肩痛
疼痛部位出现在前胸、左肩、在左侧前臂内侧,如果还伴随着胸闷、气急,建议及早前往医院。
牙痛
由心脏疾病引起的牙痛,医学上称为“心源性牙痛”,常表现为牙痛剧烈,但疼痛部位不确切,且服用止痛药不能缓解。
牙疼者如伴大汗、面色苍白、濒死感,应警惕急性心梗。
咽喉疼痛
心梗的放射痛可至颈部、咽部。颈部有紧缩感,喉咙不适,呼吸不顺,并伴有出汗时,在排除呼吸道疾病后,也要考虑心梗。
此外,还有两类心梗易被忽略:
“不疼”的心梗
多见于老年人,特别是糖尿病患者。常表现为上腹部不适、心悸、憋气、低血压、休克等。
像“中风”的心梗
这类心梗会伴有头晕头痛、肢体瘫痪或突然意识丧失、抽搐等类似中风的临床表现。
学会5招防心梗
定期测血脂
高血脂是冠心病、心梗发生的高危因素。
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又称“坏胆固醇”)的水平越高,血管内形成粥样斑块的几率越大。
定期监测血脂水平,必要时遵医嘱服用降脂药,能够有效预防心梗发生。
管住“坏胆固醇”
一般将“坏胆固醇”指标控制在(0.2~4.11毫摩尔/升)即可,但年龄在40岁以上,且患有糖尿病、高血压或吸烟的高危人群,“坏胆固醇”要控制在2.6毫摩尔/升以下才算达标。
既往已明确诊断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坏胆固醇低于1.8毫摩尔/升更有益于健康。
警惕胸痛等症状
心梗是内科急症,如短时间内未得到有效救治,致残致死率极高。
当出现左侧心前区胸闷、胸痛,伴有心悸、气短、大汗、恶心、呕吐等表现,还有类似牙痛、胃痛、左侧背部及手臂不适时,要警惕心梗。
有冠心病史的患者更应注意鉴别,一经发现,迅速就诊。
遵医嘱治疗、改变生活方式
患有冠心病,同时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的高危人群,应遵医嘱治疗。
戒烟限酒,少油少盐,坚持适当有氧运动、切忌剧烈活动,都是防止心梗发生的有效措施。
突发心梗,立即拨打120
突发心梗时,患者及家属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患者原地平卧,保持周围空气畅通。如有硝酸甘油片,可立即舌下含服一片。
家属应适当呼叫患者姓名,尽量保持其意识清醒。患者若呼之不应,立即触摸其颈动脉(气管两侧靠近下巴的地方)是否有搏动,如血管搏动停止,必须立即给予心肺复苏,第一时间进行抢救。
与心血管疾病的战斗仍在继续
心梗来势凶险,一旦发生,会对心脏造成极大伤害。如果抢救不及时,往往意味着一条生命的消逝,一个家庭的破裂。
辨别心梗,及时施救,是预防因心梗而猝死的第一道关口。
因此,在全国范围内,尤其是偏远的基层地区,宣传、普及急性心梗救治理念,构建急性心梗救治体系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人们和心血管疾病的斗争仍在继续,在甘肃有这样的一个公益活动:
由全军心血管内科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医联长征路,军民齐脉动”项目,通过“重走长征路”的形式,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红色革命老区,帮助基层医疗单位完善胸痛疾病诊疗体系建设,为贫困群众带来治病防病知识,使更多患者获得及时规范的救治。
急性心梗救助公益活动甘肃站在革命老区会师圣地会宁县正式启动。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心内科主任、全军心血管内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陈韵岱教授表示,希望借助这次活动的机会用现有的技术和经验为老区人民的健康尽一些绵薄之力。
“医联长征路,军民齐脉动”甘肃站启动仪式
全军心血管内科专业委员会作为军内乃至全国心血管领域的中坚力量,旨在通过公益活动义诊巡诊、爱心捐赠、调研培训、健康讲座、救助救治等项目,推进军内胸痛中心建设,实现基层各医疗单位间的远程学术交流、培训指导、互帮互助、资源共享,提高各单位间协同能力。
大病不出县:基层胸痛中心诊治流程建设迫在眉睫
近年来,心血管急症患者如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急性肺动脉栓塞等患者日益增多,但与之不匹配的是,在红色革命老区,多数患者发生胸痛等主要症状后没有立即送往医院救治的意识,即使送往附近的基层医院,患者也得不到及时专业的救治。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心脏中心主任李田昌教授表示:“胸痛中心的建设可为以急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快速、高效和规范的诊疗系统,已经成为衡量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据悉,未来三年,中国胸痛中心建设将进入快速发展期,并计划在全国建设1000家高质量胸痛中心。
实现胸痛患者的快速救治,县级医院不仅要在医院内建立规范的诊疗流程,还要加强与省市级区域医疗中心的就诊网络联系,最终才能形成区域协同救助机制,使区域内所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获得优化救治,最大限度地缩短患者救治时间。
军民齐脉动:全国心血管中坚力量走基层、送健康
在与当地医院的学术交流中,陈韵岱专家团参观了会宁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各系统的急救流程、急救设备和核心团队的急救能力,同时了解到,医院在对于如何整体提高急性胸痛的救治能力、建立和完善规范的救治网络及急救流程体系方面还缺乏经验和改善对策。
专家团队和当地医生就院前急救和胸痛中心数据库等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交流,希望在实践中持续改进、不断优化,建立起更加高效的救治流程、救治体系,最大限度的缩短患者救治环节的时间。
即使查房路上,依然在为当地病人解读报告
甘肃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张钲教授在会宁县人民医院进行义诊
互联网大数据助力远程医疗,打造救心高速路
在平凉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经验交流会上,全军心血管内科专业委员会专家们着重与来自平凉市各级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生进行了远程医疗网络经验分享。
平凉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经验交流会
互联网大数据和心血管医疗的结合真正产生了1+1大于2 的效果,借助互联网技术,进行高危人群筛查和大数据收集,提升了预防筛查能力。高危患者可以直接启动绿色通道、争取救治时间,真正做到“患者未到、信息先到”。
解放军总医院远程医学中心一直致力于发动、组织本院及国内外优秀的医学专家资源向全国各级医院提供远程医疗及远程教育培训服务,建立了1300多家远程医院。
陈韵岱教授介绍:“在心血管疾病救治方面,对口的基层医院有危重患者,可通过远程平台上传病历,在线视频,为患者制定救治方案,及时挽救患者生命;在基层医生的培训方面,基层医生可通过手机观看每周的医生查房,病例讨论,并通过留言探讨诊疗问题。”
“医联长征路,军民齐脉动”优秀医疗资源深入革命老区系列公益活动中,陈韵岱主任表示,就目前基层的现状来看,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仍是一大难题,此次公益活动有效推进精准健康扶贫工作进程,为加强区域发展、推进西北地区心血管疾病诊疗水平的提高和规范管理献计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