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战死错路上,今日独怀董振堂。
悬眼城楼惊世换,高台为你著荣光。
这首诗出自叶剑英元帅之手,所缅怀之人,正是诗中提到的董振堂将军。
一路革命,无数先烈,叶帅为何“独怀董振堂”呢?
时至今日,很多人对董振堂将军可能了解甚少,然而,董振堂在我军中的地位,却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在长征期间,董振堂率领红五军团担任后卫,荣获“铁流后卫”的美誉,朱老总曾说,如果没有董振堂在后面的阻击,中央红军凶多吉少!
只可惜,在1937年1月的高台之战中,深陷敌军重围的董振堂壮烈牺牲,年仅42岁。
下面,咱就来看看董振堂将军传奇、辉煌又短暂的革命生涯。
董振堂是河北邢台新河县人,自幼习武,1920年考入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并在冯玉祥的西北军中担任见习官。
冯玉祥的部队是出了名的苛刻,很多青年军官避之唯恐不及,但董振堂却偏偏自告奋勇来到这里,而且放弃军官待遇,主动申请加入一线炮兵部队。
一线部队虽然生活艰苦,但董振堂的战术素养却进步神速,很快便以出色的表现得到了冯玉祥的青睐,在西北军中的地位一路飙升,到北伐前夕,已经升任第36师中将师长。
“中将师长”,可能是很多人一辈子都难以企及的高度,然而对于董振堂来说,这些高官厚禄、荣华富贵,却都如粪土,根本不是他想要的。
1931年12月14日,董振堂联手赵博生,指挥26路军全体将士发动起义,即震惊中外的“宁都起义”。起义后,26路军被改编为红军第五军团,董振堂担任军团副总指挥,后来又升任总指挥。
1932年4月,董振堂加入了共产党,把自己积攒的3000块大洋悉数上交,自己分文不留。毛主席劝他留下一点补贴家用,董振堂说:“我连自己都交给党了,还要钱做什么?”
红军长征开始后,董振堂率领红五军团担任全军后卫,在湘江战役和金沙江阻击战中,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遵义会议能够顺利召开,也是多亏了董振堂在遵义城外的坚守,难怪后来有人评价说:“如果没有董振堂,长征怕是难上加难!”
但可惜的是,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由于张国焘等人从中作祟,红五军(红五军团已改编成红五军)的实力被严重削弱,政委黄超不仅带走了两大主力团,而且还把仅有的电台携卷而去,导致红五军失去了与西路军总部的联系。
1937年1月,董振堂率领红五军攻占高台城后,很快就被马步芳的两万敌军团团包围。此时的红五军,虽然名义上是一个军,但满打满算也不足4000人,如此悬殊的兵力对比下,董振堂硬是坚守了9天9夜,直到1月20日壮烈牺牲!
实际上,董振堂原本有机会突围,然而政委黄超却派人跑来乱指挥一通,强行命令“死守高台”,导致他们错过了逃生的机会,最终全军覆没。
董振堂牺牲的消息传来后,毛主席、朱老总等人痛哭失声,为董振堂举行了一场隆重的追悼会,毛主席评价说:“路遥知马力,董振堂是坚决革命的同志。”
建国后,甘肃高台县在当年董振堂牺牲的地方,建了一座“董振堂同志纪念碑”,和“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第五军阵亡烈士公墓”,当年的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亲自题写碑文:“你们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劳动人民的利益,坚韧不拔自我牺牲的英雄气概,是我军无上的光荣。”
1956年,叶剑英视察高台时,专门去祭奠董振堂,并当场作诗一首:“英雄战死错路上,今日独怀董振堂。悬眼城楼惊世换,高台为你著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