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分享给大家的书是《局外人》
这本书是法国著名作家艾伯特加缪的名著,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局外人》和《西西弗神话》、《卡利古拉》合称为加缪的荒诞三部曲。《局外人》中主人公默尔索看似对什么都漠不关心,什么都无所谓,感觉什么都没有意义;实则他内心是崇尚自由、渴慕自由、向往自由的。
在母亲的葬礼上,他的种种表现,让人觉得他对母亲的死亡毫无悲伤可言,甚至是冷漠无情的。
他在母亲葬礼之后第二天,甚至能和公司女友玛丽去约会,看喜剧片、寻求肉欲刺激。
当母亲养老院的工作人员、朋友,默尔索公司的领导、女友、以及邻居们,对他母亲的去世表示哀悼和慰问的时候,默尔索都只轻描淡写的回复。
这些都让人觉得他冷漠无情,对母亲的去世一点悲伤都没有。
而正是这些看似琐碎毫无关联的细节,却成了默尔索在海边误杀阿拉伯人接受审判时的“致命一击”。
因为他对母亲的死亡都麻木不仁、冷漠无情,引起了人们极大的愤怒。
而之前那些琐碎情节中的人物们,也都成了审判庭上的“证人证言”。
这些最终都导致了默尔索被认定为一个对生命漠视,毫无人性的人,因此默尔索的谋杀罪名成立,被判死刑。
狱中的默尔索依然没有明白自己为什么被判死刑,他依旧觉得自己是无辜的、无罪,因为是太阳光让他看不清楚才开了枪,他并非是故意杀人。
他直到死都拒绝神父的祷告与开解;
他直到死都拒绝承认自己有罪;
他直到死都不愿融入身处的社会······
《局外人》这本书的主人公默尔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有点类似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
他们都保持着自身对精神层面的执念,都显得与外界环境格格不入。
用大白话来说,就是“不愿遵守游戏规则的人”。
这种称为“执念”也好,“信仰”也罢的东西,站在人格独立、崇尚个性与自由的角度来说,完全没有任何问题,值得尊重。
但作为社会关系中的人来说,就显得有些极端了。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现实社会生活的反映,离开社会关系和现实生活而独立存在的个体不存在。
既然,人是社会关系中的人,那么,身处在现实社会中的人,要想将这个“社会人生大游戏”玩好,或者说是最基本的生存下来。
那就首先要学会遵守“游戏规则”!
诚然,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很复杂很复杂,还有各种不同级别的小怪兽、大BOSS。
有的人,极尽所能压抑自己“本心的欲望”,严格遵守着各种“游戏规则”,不停地打怪晋级,日渐强大,最终也活成了别人眼里的大BOSS;
有的人,如默尔索、孔乙己一般,将精神层面的执念挥霍至极,遵循快乐致死的原则。只是不知道是因“快乐”而死,还是死得“快乐”?
有的人,则是挣扎于二者之间,无法抑制本心的欲望,又没有快乐致死的勇气,终日苦苦徘徊!
也许,大多数的我们,都是第三种,普通人过着自己普通的日子,有着自己的欲望,也有着自己的煎熬。
但,也正是我们这些普通人,支撑起了整个社会的基石,努力的过着自己平凡的生活,默默推进着社会的进步。
所以,无论生活有多苦,你都要坚定而温暖的走下去,每一个难过的瞬间,都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下就好;
所以,无论周遭多么嘈杂,你都要温润的悄悄改变,每一个格格不入的瞬间,都告诉自己我已默默成长。
人活于世、浮于世,总要为自己值得一把,为家人安心一次!
致敬!每一个平凡的你!
加油,每一个看见这段文字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