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摄影_德村志成
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博士
育达科技大学客座教授
我来到浙江浦江的第二天清晨,走访了镇上的民宅,从建筑风格上来看,虽然也是属于江南庭园风格,但并非在水乡泽国上的江南民居,而是利用流淌到城中的小溪两旁而建的民居。因此门前小溪就是景,家家户户各有特色,但都不失精巧柔雅。
为了让群聚在此的居民方便跨越,小桥就显得很特别,看似简单的直接跨越小溪,却也考虑美学和兼具牢固的观念,尽管造型简单,也许是数百年前就被跨越小溪上,因此依然精巧而美观,方便又实用,简洁而有历史感,真可谓小桥流水。
在考察行程中,我再度被浦江的另一项记录性壮局给震撼了,原来浦江黄宅镇渠南村有个上山的地方,2000年被考古学界认定为最早有人类在此生活的遗迹,后来被称之为“上山文化。已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已出土的文物中,有约80件陶器,大多数器型为大口盆。此外还出土了大量石球、石磨盘等。
根据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现了浦江上山遗址,经发掘证实,一万年前的上山先民已经开始了稻的耕种,会用石磨棒和石磨盘磨稻谷脱壳。它将著名的河姆渡等史前文明上溯了3000年。
我们都知道人类会选择栖息地,当然有他的原则性,如靠近有水之处,方便觅食之处等等,相信浦江在先天上,就是因为有了非常好的地理环境和适合人居的条件,才选择在此栖息,并在此建立他们的民俗民情民风,并开始有了家庭文化,部落文化,社会文化,如此进化后形成了一个健全的社会。
而“食”是人类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浦江不仅仅是稻的源头,对我们而言更是有养育之恩的地方。在此学习许久的我,不由得说出“粒粒皆辛苦,精米出浦江”之语。按照逻辑来推演,我们的生活很大成分是有浦江先人的功劳,所以这里就应该是学生学习,人类如何播种和收割,以及浦江先人如何在此创下记录的历程。让他们知道每一粒稻米都是辛苦得来的成果,要大家学会珍惜农作物,知道农耕文化的重要性。
接着我到了仙华山景区,顾名思义的这个景区似乎住过仙人,一路想着为何叫仙华山。一到门口一看这里和一般景区的确有所不同,绿茵丛丛,幽静雅致,宁静中带有一股仙气,颇有一种特殊的意境。仙华山位于浦江县城北2公里处,主峰少女峰,海拔720.8米,相传因轩辕少女玄修在此修真得道升天得名。它是国家AAAA级风景区,崛起于1.5亿年前的中生代,以“奇、险、旷、幽”称誉江南,有奇峰24座,大小景点120多处,山上奇峰皆灵秀动人,色彩斑斓,时有云雾缭绕,缥缈若仙境,明代大文豪宋濂称其为“天地间秀绝之区”
由于已近黄昏无法登顶观赏,只在一处东皋心越禅师的纪念馆稍事参观。东皋心越(1639-1694年)姓蒋名兴俦,字心越,别号东皋。清初浦江人,在此我才知道原来他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一位划时代的重要人物,被日本奉为“篆刻之父” 是永福寺历史上的一位传奇高僧。他东渡扶桑,传播书画篆刻艺术,兴琴道,弘扬佛法,、“近代琴学之祖”和佛教曹洞宗寿昌派开山鼻祖,对日本的佛教界和艺术界都有极高的影响力。近年来,日本画界、音乐界、宗教界人士纷纷来永福寺寻根访祖。主要成就:“篆刻之父”、“近代琴学之祖”和日本曹洞宗寿昌派开山鼻祖。仙华山景区为纪念他特设了该馆,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和巨大的贡献,在此深感敬佩。
接着我趁着月色昏暗之前,赶往家喻户晓的“神笔马良”的故乡,话说神笔马良是中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理论家洪汛涛先生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主要表现了封建社会百姓的苦难以及马良的正义和善良。虽然已近天黑,但飘着毛毛细雨的小村显得格外的美丽,眼角下远处灯火通明的城区夜景尽在眼前,环山的山形在黑夜来临前,显露出来的不是绿茵苍苍,而是雄壮有力的山体,也像是轮廓显明的俊男。浦江登高山村位于仙华山东面的半山腰,是一个藏在深山里的小村落,尽管偏远但文化底蕴深厚,据传是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后裔隐居于此,因此这个村大多是赵姓,所以村内建有赵家祠堂。同时还是“神笔马良”的故乡,浦江籍作家洪汛涛所著童话故事《神笔马良》的灵感就出自于登高山村。神笔马良的故事从诞生起至今经久不衰,家喻户晓,主角的马良,神仙爷爷,县令,皇帝等人的鲜明的人物形象,浑身充满正能量!由于环境和历史的变迁,当地已经略有变化,但村色依旧美景依然,故事动人,处处都深藏着村民生活的智慧,非常值得来此朝圣学习。
浦江之行我留下了极度美好的印象,不得不给与高度的评价,是因为这里有太多的第一和太多的故事,但浦江人却是如此的低调,依然默默的传承先人所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一个不漏的守护者。他们的精神绝对不会因为他们低调,而让我忽略而过,反倒是让我越是敬重他们。最后我留下“稻源浦江,家规典范,神笔马良,仙华圣山”结束了浦江之行。
如有疏漏或错误,请不吝赐教。
文图版权属于原创作者。
更多自驾游资讯与交流,请关注头条号“汽车自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