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黄金奥卡频道
互联网时代似乎加速放弃中老年人。
如今网上一搜中老年人融入互联网的话题,必然会提到“学习能力差”、“难接受新事物”等针对性描述,在大家印象中,中老年人与互联网社交是格格不入的。
在大家的印象中,爷爷奶奶辈拿起手机只能接打电话;父母辈打开微信,只爱转发养生帖;宁愿跑几公里外买菜,也不愿意接受网购。
这种偏见下,使得主流社会也选择性忽视他们的需求,他们的生活需求、情感需求只能在琳琅满目的APP市场中夹缝生存,接连遭遇漠视。
但其实中老年人的购物能力仅次于女人和小孩,中老年人网上冲浪时间正赶超年轻人,中老年人自己的圈子,比年轻人还精彩。
互联网上的“老网民”,被忽略太久了
美国学者Prensky和Frye曾做过分类:青年人是引领浪潮的“数字原住民”,中年人是亦步亦趋的“数字移民”,老年人则是被拒之门外的“数字难民”。
但实际上,中老年人和互联网的故事,远没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2020老年人互联网生活报告》显示,在100万老年人用户中,有0.19%在线活跃时间超过10个小时。他们花费大量时间冲浪和创作,在美篇平台上有70%中老年用户,月活达1200万,每一秒就诞生一个新用户和新增3篇文章。
数据来源:澎湃新闻
全国50岁以上的“剁手军团”,仅在淘宝、天猫上就有近3000万人,他们平均每人每年网购消费达5000元。京东大数据也显示,老年用户的人均年消费额是平均水平的2.3倍。
以年轻群体为主的短视频应用,中老年用户正在逐渐增加,年轻用户却在逐渐下降,中老年人群体存在着比年轻人更加热爱短视频的趋势。
过了不惑之年的这些人,正在成为有闲有钱又有才的“新网民”。
他们会在互联网上写诗、玩摄影、旅行、穿旗袍,将他们的兴趣爱好,通过互联网在他们的圈子里分享。
在美篇、抖音和快手上,隐藏着几十万个社会诗人,他们以诗会友,当我们在“哈哈哈”和“666”中逐渐失去了表达情绪的深度,老文青们会花一个下午只为去咏君子兰。
当年轻人沉迷于街拍和快时尚的时候,时尚团的奶奶们也会举办中老年模特大赛、旗袍大赛等,一展风采宣扬他们的潮流。
这些都被年轻人们,甚至主流互联网圈子忽略太久了。
越来越多的“银发网红”,到底在取悦谁?
在主流互联网圈子里,我们所能看到的中老年人,多是以“银发网红”的形式出现。
从2019年开始,很多媒体开始关注老年网红这股新势力,老年网红也逐渐成为一股潮流,其中不乏千万粉丝的大V。
比如平均年龄65岁的时尚奶奶团,通过不同的穿衣搭配走秀在抖音大火,第一条作品就收获了119.4w赞,打破了人们认为中国大妈都很“土”的印象。
“只穿高跟鞋的汪奶奶” 的每一条视频都穿高跟鞋、跳舞、化妆,精致的不像一位79岁的奶奶。
越来越多的老年网红崛起,他们靠搞笑、才艺、演技或言行气质等特质出道,圈粉无数。但却有个神奇的现象,这些老年网红的粉丝大多是年轻人。
比如“姑妈有范儿”,她的口号是笑容是女人最好的护肤品。她的粉丝多数是年轻人。这些粉丝看到这位网红奶奶,让她们无惧年轻,缓解了她们害怕变老的焦虑感。
归根结底,这些银发网红虽然出镜的是中老年人,但服务的还是年轻人。
这种年龄的反差感,只是平台收割年轻人的流量密码。
这种认知的错位,让话语权还是掌握在年轻人手里,中老年人的话语权进一步缺少。
圈子不同别硬融,中老年也能是主流
随着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的普及,几乎活跃在每一个群体中,每个平台都有属于自己的圈子,每个圈子都有着独特的熟人社交模式。
圈子里哪类人多,谁就掌握这话语权。而这些平台服务的主要人群都是年轻人,所以在yyds,和xxsl等圈层用语病毒式传播时,中老年人也就成了他们眼中跟不上时代的群体。
相对于Y世代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工作和Z世代的年轻人从小就受到互联网的浸淫,这届的中老年人最早出生于新中国成立前夕,最晚出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在他们身上留下最深刻痕迹的是革命时代和改革开放时代,互联网并没有与他们发生太多关联。
因此,要想获得话语权,他们需要一个聚集了中老年群体的圈子,这里的人要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观。
基于这种洞察,在全社会都在喊着“得年轻人得天下”的时候,美篇却all in了中老年赛道。
建立中老年社区,先得读懂中老年人的心
美篇的初衷,只是创始人看到爱摄影的父亲多发图文的需求,特意设计的编辑工具。因为一次能发100张图片,还能任意添加文字描述、背景音乐和视频,吸引了很多中老年人。
但随着平台的发展,美篇发现35岁以上用户占70%,活力中老年是平台的核心用户。65%以上在一二线城市,还有相当比例受到过高等教育,他们有着更高的精神追求,也更需要一个有话语权的平台。
因此,除了基础的适老化,最重要的是要满足他们的精神诉求,读懂他们的心。
首先,中老年人想表达自由,需要一个正能量的平台。
很多已经退休的“不惑后”一下子从社会中抽离,很觉得很孤独,年龄越大与周围的人和事越有距离感,所以更想要融入社会,渴望关注。
他们在退休前,是律师、医生、教师、文员等各个行业的优秀人才,他们的热情不会随年龄消逝,需要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并且需要不断的充实自己,提升能力而获得成就感。
以视觉志签约摄影师“北方的鱼”为例,她本来只是爱好摄影的宝妈,刚开始学拍摄,经常在美篇上和其他摄影大咖互动交流,学到了很多摄影知识。
因为在美篇举办的摄影比赛上获得一等奖,从此打开了她在摄影领域的幸运大门。她慢慢在美篇上积累了很高的人气和流量,后来陆续有人请她给摄影爱好者讲课,从摄影小白逐渐成长到靠爱好赚钱。
其次,要以中老年为主流,构建属于他们的话语平台。
年轻人和中老年群体的话语习惯不同,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同一张图,年轻人可能表达出来的是佛系和丧,但老年人表达出来的却是正能量。
这些活跃的中老年用户大多经历过艰难的生活,能够拥有现在的美好生活,都心存感激,心怀美好。
对于别人的事情,他们都会给出积极正面的评价。在评论区很少能看到用户之间发生争执,基本都是互相鼓励和支持。
比如一个名叫 “玲”的失独母亲非常悲痛。于是开始在美篇上写给儿子的信,发布出来后被社区的运营编辑看到,很快做了推荐。之后每天都有很多用户在评论区鼓励她,为她打气。
在美篇给儿子写信,让她从最初的沮丧变得越来越开朗阳光,在被社区用户鼓励后,她的转变又影响到了更多关心她的人。
为了符合他们的习惯,美篇还制作了点赞三连按键,让社区被正能量包围。
然后通过对兴趣同好的挖掘,以小众圈子撬动更大的中老年市场。
相比其他平台,美篇上的中老年人群体与年轻人有着不同时代背景、文化背景和社交语境,这并不代表他们跟不上时代、固执、接受新事物能力差、与社会脱节、out了,实际上,他们才是时代的见证者、文化的传承者和精神的延续者。
而美篇这样的内容社区会有意识的用兴趣作为推荐标准,人们可以以文字会友,以诗歌会友,以摄影会友,以美评会友。
再通过获赞、互动留言的方式,美友们来往较为频繁,很多美友都交到了同好好友,美篇还会组织线下活动,帮助用户扩大兴趣圈子。
70岁高龄的全球探险家蘇蘇,她退休后,在美篇上记录自己走过的每个地方,用文字和图片表达自己的游后感;有退休老兵,通过在美篇上分享自己的辉煌岁月,找回了很多昔日战友;还有很多文人墨客,他们在美篇上写诗歌,写散文,甚至出书成册,这些经过历史沉淀的记忆碎片都可以记录下来,分享给有共同兴趣的人。
除了精神需求,基础的功能也要不断降低使用门槛。
美篇是在最开始就从中老年人的视角出发做了很多努力,比如作为一个社交产品,却有24小时人工客服,可以随时解答中老年人们的任何难题,除了操作问题,还可以解答情感问题;为了让中老年们操作更简单,界面也尽可能简洁。
美篇在今年9月底的品牌升级中,通过优化“话题”、“说说”、“工具”、“笔友书信”功能,大幅降低了创作门槛,让美篇用户群体得以壮大的同时,也激活了社区氛围和创作热情。
和其他平台相比,美篇不仅给拥有共同爱好的中老年用户提供了表达的平台,还给了他们沟通交流的机会,自然可以吸引更多银发族入驻。
归属感,成为撬动银发经济的关键
在美篇上,这些中老年人与其说是用户,不如说是主人。
他们可以成为达人,话题主持人,创作导师等,让用户参与运营,获得存在感和成就感,还会通过不断成长的荣誉、分值、成就,让用户获得荣誉感。
就连社区中的话题很多都是运营和客服长期泡在用户群里,和用户沟通出来的,通过内容链接用户,更能深度触摸他们的喜好,年龄体感更强。
73岁的“桃子奶奶”,因为罹患严重疾病正在化疗。雪上加霜的是,她的老伴患病、婆婆眼睛看不清,孙女也需要她照顾。
在这样的忙碌状态下,“桃子奶奶”每天的生活都疲惫痛苦,她唯一的快乐就是晚上忙完这些事后,就可以和美篇上的朋友互动交流,她觉得很有盼头,再苦再累都能忍受。
如今“桃子奶奶”已经在平台上创作了400多篇作品,和相当多的用户每天深度互动交流,美篇已经成为她的精神归宿。
美篇降低了中老年人在互联网发声的门槛,有人在这里实现年轻时的梦想;有人在退休后持续发光发热;有人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分享经验,他们在这里能获得的是一种精神的上的归属感。
结语:
在政策的号召下,适老化一直在进行,但很多主流平台的适老多是着眼于满足生理需求,比如字变大,功能傻瓜化,但真正的适老应该是看到他们精神需求,不把他们当成边缘化的看客,帮助他们挖掘精神归属和情感价值。
帮助老年人跟上数字化的浪潮,更便捷地融入信息化的时代,让他们的精神有归属,才是平台们该做的。
被中老年群体选择的美篇,不仅给出了丰富中老年精神生活的解决方案,还给万亿银发市场的挖掘打了个样。
银发经济是机会,但要想产业化也面临着挑战,要真正着眼于用户需求,才能真正盘活这万亿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