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担姐”麦琼方39年挑坏20多根扁担
专访人物:麦琼方,汉族,今年60岁,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人民医院退休职工。曾荣获自治区道德模范、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曾获2015年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助人为乐模范提名奖。
专访背景:从1979年至今的39年里,麦琼方用一根扁担将自筹的米、油、衣服等爱心物资担进深山的壮乡苗寨,先后收养86名孤贫儿童,替27位孤寡老人送终。“扁担姐”成为网红,她的感人事迹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日前,“扁担姐”收到了当年助养孩子的新年祝福。2019年1月18日,她接受了华商报记者的专访。
>>谈公益
捐助几十吨 39年挑坏20多根扁担
39年收养86个娃,甚至还有越南女孩,有人当市长有人开店创业有人当兵,49个儿女现在在国外工作生活,国外的孩子每年组织给非洲援助药品……
1月18日,麦琼方接受华商报记者采访时,时不时被打来的电话所打断,“我的扶贫,从1979年就开始做起来了……下午还要参加一个公益组织的会,快过年了,筹划组织很多公益活动,确实很忙”。略带歉意的解释中,记者能想见一个终日忙碌的“扁担姐”的身影。
1979年,麦琼方资助达江乡一个与奶奶相依为命的孩子去桂林上大学,当时的她只是医院洗衣房的一名勤杂工。从那一年开始,麦琼方开始了自己的乐善好施的义举,一发不可收拾。
1983年,田林县平洋屯一位瑶族妇女看病住院,没人照顾,麦琼方义务给这位妇女送了一个多月的饭。后来,麦琼方到平洋屯看望这名妇女时,发现大山深处这些村寨缺衣少粮。麦琼方由此萌生了筹集爱心物资,用扁担挑着送到山里去的念头。
39年来,麦琼方基本上每隔一个月就进一次山,将收集到的捐助物品送到贫困户手中,她的爱心足迹踏遍百色、河池的12个贫困县(区),延伸到贵州的册亨、安龙、安顺,四川的攀枝花、云南勐腊等地。
“扁担姐”将捐助物资挑进苗寨壮乡
麦琼方告诉华商报记者,长年累月下来,她挑坏了20多根扁担,因此大家亲切地把她叫“扁担姐”。
1985年,麦琼方在下乡送捐助衣物的途中,曾意外失足跌落悬崖下,因为地广人稀,直到深夜自己苏醒过来,因为曾在医院工作,她简单包扎后忍着剧痛四处搜寻到失落的两袋捐助衣物,继续前行把捐助衣物送到了目的地。
在她的带动和影响下,结婚后丈夫也成了扁担队员,儿子4岁时也成了小扁担队员,一家人挑着扁担进山。麦琼方告诉华商报记者,如今捐助要比当年方便进步很多,“大家建了一个爱心群,有100多人参与,需要捐助的时候,大家在群里商议,我买吃的,你出车,他负责联系村寨,几点集合出发,现在一次去五六辆汽车,送一次相当于以前一年送的物资”麦琼方说,虽然不像以前那样辛苦了,但很多壮乡苗寨比较偏远,交通落后,没有村村通公路,汽车只能到村寨口,还是得肩扛背背,还得用扁担挑进去。她估算,39年来,捐助的爱心物资至少有三四十吨重。
>>谈公益
收养86个孩子 20人考入北大清华
今年腊八节,“扁担姐”的腊八粥舍粥8000多碗
2010年麦琼方从医院退休,每月能拿3000元的退休金,她开始更大大方地做她的公益事业。2010年起,麦琼方还组织志愿者每年春节前的腊八节都组织舍粥,“1月13号腊八节,我们送出去8000多碗粥,我从2010年开始,坚持做了9年。”
弯弯的扁担,一头挑着爱心,一头挑着坚持。麦琼方回忆起前几年的艰难日子,感叹道那是一段最难熬的时日。2004年,丈夫因故去世,家里经济拮据,麦琼方却收养了几十个孤贫儿童,她不仅资助这些孩子上学,还把无人抚养的孤儿接到自己家里来住。为了负担孩子们的开支,她被迫打好几份工。“我当时就是白加黑,白天从医院下班后,就去夜市摊上帮人串烤串、洗碗,深夜就去银行看门值夜班,从晚上11点到第二天早上7点半,不能合眼睡觉的,一天只能睡二三个小时,银行给开800元……”麦琼方说,当时一个月下来工资加上打工挣的1750元,她要拿出1000多元负担孩子们的学费和生活费,但她还是咬牙硬挺下来了。
麦琼方说,她在家里五个兄弟姐妹中最小。有一年,8个孩子同时考上大学,为了凑学费,她哥哥、姐姐的房产证要过来抵押,去办助学贷款。
39年来,自己唯一的亲生儿子韦晶,她累计收养了86个来自各方的孩子,像对待自己儿子一样照顾他们,孩子们对她感情很深,都管她叫“麦妈妈”。麦琼方说,因为广西离越南很近,这些孩子中,甚至还有一位来自越南的女孩,当年是在百色与越南紧邻的靖西县收养的,她一视同仁地悉心照顾。这名女童后来回国,大学毕业后再度来到中国,现在北京工作。
谈及拥挤的家,麦琼方深有感触。“我丈夫原先是电信职工,我们现在住的这套86.5㎡的住房是房改房,是我丈夫单位和我们医院给分配的,我们家里最多的时候同时住进来16个孩子和3个孤寡老人。”麦琼方说,家里碗筷多、被子多、床多、凳子多,就像学生公寓,有好多架子床,大家睡上下铺,不够住就打地铺。
穷人家的孩子知道用功努力,她收养的86个孩子,其中有20人考入北大清华,有49人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瑞典、南非、泰国等国工作学习,“这些孩子很有出息,除了上名校的,也有上中专、大专的,有的毕业当兵了,有当警察的,有做教师的,有的成为公务员,还有的当了市长,也有自己开店创业的。”
>>谈励志
“怕孩子们把给钱了事当成习惯”
即便生活如此艰辛,但麦琼方依旧执着地坚持往山里送衣物。“大家给我起绰号”七大姐’,这个在我们百色白话里就是疯疯癫癫的意思,我就是痴迷做公益……(笑)”麦琼方说自己文化水平不高,但她的凡人善举和执着的精神常常感动孩子。在这个特殊的大家庭里,她常常教导孩子们,“首先要学会做人,如果不会做人,读书再好走到哪里都没用。”孩子们也都很懂事,高年级的会辅导低年级的学习,课余时间会帮着种菜、喂猪、喂鸡。大家互相帮助,遇事有担当。
麦琼方收养的孤贫孩子很多也自愿加入和参与爱心公益活动
当地很多人认为麦琼方教育有方,曾经登门要求把娇生惯养的孩子也寄养在麦琼方家,愿意给钱,但麦琼方并不同意,她觉得这不是钱的事,“小孩子不能讲钱,要讲感情,将志气。”
麦琼方说,她收养的这些孩子长大工作后,提出给1000元孝敬她,这似乎也是天经地义的,但她婉言拒绝了。“我没要孩子们的钱,我不让他们给钱,就是怕他们把给钱了事当成习惯,怕他们忘记了自己是怎样长大的,怕他们忘记回报社会,我希望他们能传承善心,有能力去资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需要他们去体会麦妈妈的心情,麦妈妈不求他们回报的。”麦琼方说,这种爱心公益需要孩子们传承,“只有亲自去村寨里去做这些公益的事情,谁家需要旧衣服,谁家需要袜子,谁家需要盐巴,你才真正知道别人需要什么帮助。”
麦琼方告诉华商报记者,以前她也不太愿意接受媒体采访,不愿意讲得太多,但现在她想明白了,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做公益,让更多的爱心传递下去。
事实上,这些被收养的孩子也是按照她的话去做的,“49个在国外的孩子,其中有两位在南非工作,他们就联合起来每年组织两次给非洲援助药品,每次大约有二三十万元,他们已经坚持了16年。”麦琼方说到这一点,感觉很欣慰。
>>对话扁担姐
我60岁了还想坚持把公益做下去
收养86个孤贫孩子不知疲倦;39年如一日地坚持做公益,而且乐此不疲,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大爱情怀?1月18日,华商报记者与麦琼方作了对话。
家里最多时住进来19个人 不会心烦意乱
华商报:你有87个儿女,所以你是全国孩子最多的母亲吧?
麦琼方:(笑)我收养了86个孩子,加上我的儿子,国内应该没有比我更多的母亲吧。
华商报:39年坚持做公益献爱心,养大87个孩子,那是一种怎样的生活,你给我们回忆一下那种生活状态吧?
麦琼方:就是坚持我想走的路,做我想做的事,行善是快乐的,就是过日子能吃苦,也就这么多年熬过来了,我好像很适应这种风风火火、忙忙碌碌的生活状态吧。要负担这一切我能力有限,要说人民币,我可能是最穷的,但要说富裕我也许比李嘉诚还富有,因为我有这么多孩子(笑)。
麦琼方参与爱心公益活动乐此不疲
华商报:家里最多时住进来19个人,洗衣做饭,吃喝拉撒,会不会很忙乱,你会不会心烦意乱?
麦琼方:不会的,我都适应了这种生活,进我们家门的,每个孩子都要学会做事,不用我分派,大家都很自觉,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事,我们家不是高级宾馆,也没有高级保姆,大家都靠双手,反倒大家一起生活,也很快乐。我的生日是3月21日,有时候忙得都忘记了,但孩子们会记得,有一次我儿子吃饭时突然对我说:“妈妈,今天要加菜啊”,我愣神,他说“今天是你的生日!”
我母亲一辈子乐善好施 她活到了103岁
麦琼方说母亲(前一中)乐善好施,活到103岁,前一左是麦琼方独子
华商报:当年你家里经济那么紧张,丈夫不幸去世,你为什么要坚持这样做?
麦琼方:进山送捐助物资和资助孤贫学生,是我一辈子的事,我觉得很开心,没有什么为什么,我并没有刻意去做什么。我今年已经60岁了,岁月不饶人。以前做公益仗着年轻身体好,现在爬山进山感觉体力不行了,现在腰间盘突出和风湿病都来了,一下雨就疼,前两天脚都痛得走不了路,硬是拄着拐杖进山。这把年纪了,感觉累了就得歇歇。但我还想坚持这样做下去,也许做好事会做上瘾吧(笑)。希望做公益行善积德,能长命百岁(笑),我的母亲也是一辈子乐善好施,她活到了103岁。
麦琼方常年进山落下了腰疼和风湿病
做公益自己开心就行 不管别人说风凉话
华商报:别人有没有说过风凉话?
麦琼方:当然听说过,但我这个人大大咧咧习惯了,我不在乎,做公益是我自己开心就行了,嘴在别人身上长着,他们爱说啥风凉话,我都无所谓。我的性格就是直言快语,反正天塌下来有人比我个高(笑)。你看,我很爱笑。当我挑着扁担进山送爱心物资时,听到人家说给的衣服如何如何合、穿上很暖和时,我就特别高兴、特别满足,就忍不住想要继续做下去,这时候,谁还会在意哪些风凉话,早当成耳旁风了。
华商报:你和马云一起敲钟是咋回事?
麦琼方:2014年我获得了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的奖励1万元,我把这笔钱全部用在了当地养老院孤寡老人身上。2015年11月11日晚,双11盛典在北京水立方举行,作为获奖代表,我受邀请和马云一起敲响纳斯达克的开市钟声。这是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专为“2015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举行远程开市敲钟仪式。
拿手菜粉蒸肉椒盐虾“炸蛋”孩子们爱吃
华商报:大家说你烧菜烧得好,你有什么拿手菜?
麦琼方:家里做饭都是大锅饭,我有几个菜孩子们很喜欢吃,像粉蒸肉、椒盐虾和“炸蛋”(油炸鸡蛋)等。有个孩子叫黄俊,都入伍当兵了,还念念不忘我做的椒盐虾,还说要带女朋友回来看我,可惜,黄俊后来因为救掉进冰窟的儿童牺牲,当年他只有24岁。
华商报:你希望儿子找一个什么样的女朋友?
麦琼方:韦晶都30岁了,儿子长大了,找老婆是他个人的事情,我不要求什么,只希望儿子一生幸福。
华商报:平常怎么过年?新年你有什么样的心愿?
麦琼方:前两天孩子们寄了新年贺卡,他们都回不来。以前过年,很多孩子会回来给我拜年,回不来的,大年三十也会打电话拜年。我也曾受孩子们邀请去国外过年。我家里现在还有3个孩子,如果儿子去美国赶不回来的话,我们就自己过年。这两天孩子们也在计划,我也可能还去国外过年。
我也理解孩子们都长大了,都有自己的事业,有自己的家庭,工作也都很忙,我不想过多地打扰他们。我希望孩子们都能过好,身体健康!
新年的脚步近了,“扁担姐”麦琼方祝愿孩子们幸福健康
>>停不了的爱
全国兄弟姐妹最多的人>>
独子:妈妈痴迷公益源自外婆遗传
扁担姐、麦妈妈39年献爱心不改初衷,生活在她周围的人怎么看。1月19日,华商报采访了多位她爱过也热爱她的人。来听听他们怎样评价痴迷公益的母亲、妈妈和大妈。
19日,麦琼方的独子韦晶接受了华商报记者的采访。韦晶今年30岁,毕业于桂林旅游学院,现在从事旅游工作,接受完记者采访,他起身前往美国做学术交流。
韦晶用专注、热情、淳朴六个字来总结妈妈,他说妈妈很伟大,也很不容易。韦晶承认,自己是全国兄弟姐妹最多的人。他记得当年上中学时,妈妈让他住校。周末回家时看到别人睡了自己的床,自己只能打地铺,会作何感受呢?韦晶酸酸地说没有特别的感受,因为很早以前,他就坐在外婆的背箩里去外面帮助别人,他感觉能帮助别人就很幸福。韦晶说,有时候家里突然住进来十多个同龄孩子,也担心过妈妈对自己的爱会减少,因为后来,每个考上大学的孩子,妈妈给他们每人每月500元的生活费,而他是妈妈的亲生儿子,每月只有400元。但他后来理解了妈妈的用心,苦自己的孩子也不能苦别的孩子,其实妈妈对每一个孩子的爱都视如己出,这就是母爱的伟大之处。
这样的大家庭也造就了他身边的小伙伴也比别人多。“家之所以为家,是因为一群有共同爱好,一样目标的人聚集在一起。”受妈妈的影响,他现在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可以帮助到这些兄弟姐妹,让他们有更好的生活。
谈到妈妈对公益的痴迷,韦晶说算是家族的遗传吧,“从我的外婆开始就这样帮助别人了,这是外婆遗传给了妈妈”。他曾对妈妈说,“只要你喜欢做公益,我会永远陪你走下去……”
被麦琼方爱过的人>>
麦妈妈助养 巴马女孩考上西安交大
麦琼方收养的86个孩子都有故事。“我们姐妹俩能有今天,全仰仗麦妈妈。”来自广西巴马的覃斯洁告诉华商报记者,她们姐妹俩如果没有麦妈妈的助养,恐怕也不会有今天的好生活,她们对麦妈妈充满感激。这对瑶族姐妹2岁时失去母亲,父亲外出打工音讯全无,姐妹俩孤苦伶仃,相依为命。麦妈妈得知家里的情况后,将她的妹妹接到百色,后来送进希望小学读书,还把她从打工的广东叫回来,帮忙给她在医院食堂介绍了工作,并托人把她送到百色三中读书。
覃斯洁刻苦读书,2011年,以优异的成绩被西安交通大学录取。如今,覃斯洁在广州工作,不仅结婚,娃都1岁多了。姐妹俩每年过节,只要有空就会回百色去探望麦妈妈,她们一直对麦妈妈心怀感念。覃斯洁对麦妈妈的坚毅品格深有感触,“麦妈妈以柔弱之躯给他们撑起一个遮风避雨的家。”
同样,爱心志愿者、外甥女黄子芸也对小姨的品格深有同感:“扁担姐的妈妈也就是我的外婆首先就是非常善良的人,她见到乞丐蓬头垢面在菜市场捡地上的菜吃,就会把自己的早餐送给他们吃,还帮他们剪头发,把家里的旧衣服送给乞丐御寒。外婆在丈夫去世后独自拉扯大5个孩子,个个都供去上学,可见有多坚韧的品质,所以扁担姐从小就耳濡目染,识得什么是善良,即便是在自己也经历了丧夫之痛的打击,仍然艰难地独立撑起一个家,扁担姐还是传承了外婆助人为乐的品质。矢志不渝,扁担姐的生活是艰苦的,但内心却是强大而快乐的,同时,扁担姐也得到了身边很多朋友的支持和鼓励,影响和带动了许多有爱心的草根大众。
被扁担姐带动的人>>
志愿者:凑钱买车变公益专车司机
越来越多的爱心志愿者加入“扁担姐”献爱心公益活动
19日,爱心志愿者张金华接受华商报记者采访表示,他家里买了汽车后,就被麦琼方大妈征用了。
张金华今年44岁,夫妻俩靠摆地摊卖棉花糖为生,两口子都是四川成都人。2014年,家人凑了14万元买了辆哈佛,他就成了麦琼方的专车司机。
“这个车底盘高,开着下乡进山送爱心物资比较轻便,每次去来回油费都是他自己掏(笑)。”张金华说自己参加公益活动也是被麦琼方带动的,他们有一次进村寨后,发现大山深处的村民很贫穷,“大冬天都光着脚,没有鞋子穿,身上的衣服脏兮兮的,看着太可怜了,确实需要帮助。”从那以后,他才感觉麦琼方做的事情很伟大,以后只要麦琼方一个招呼,他随叫随到,他开车去时,还带一些水饺去,大山里很多孩子,都没吃过水饺。如果和地摊生意冲突了怎么办?张金华告诉华商报记者,他的地摊生意想做就做,不想做就撤,当然,有时候会让老婆去顶。
谈起扁担姐对公益事业的痴狂,爱心志愿者方怡说,“她可能正在吃饭,电话一来说要捐衣服,她会撂下碗筷就跑去拿。有时候,走路碰上谁,她都会问一句:‘你家里有旧衣物吗’?” 华商报记者 李华
本文由树木计划作者【华商报】创作,在今日头条独家发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