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吃是第一要务,涉及到人的生存。过去中国人见面问好,第一句话总是说,“你吃了吗?”。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东西南北,食材多多,食品风味多多,形色也多多。食不厌精!饮食在中国成为文化,在饮食这个平台上,承载了太多的中国传统文化。记得电视片“舌尖上的中国”播出时,曾勾出多少国人的垂涎。
饮食不可无酒,无酒不成席!酒在西方是佐餐饮料,酒在中国也是文化,而且是饮食文化的中心。“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百姓如此;“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将士如此;“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诗人名人更是如此!
去合肥,合肥朋友邀约,去罍街!罍街,这是一个近年在旧厂房基础上打造的饮食文化夜市街区,今天成为合肥人宴请朋友的热切点。记得前些年来合肥,还没有朋友向我推荐过罍街。
安徽人尚酒,一句全国人民都知道的流行语:“麻雀都能喝四两”,说的就是安徽人。年少时生活在安徽阜阳,这是农业区,是酒乡。看大人喝酒,围坐一桌“打通关”,伸出五指划拳,三拳两胜。每人轮流坐庄,“五个五”、“六个六”地吆喝着,气氛极其热烈。小小的牛眼杯,生活的慢节奏,中午的酒喝到晚上,晚上的酒可以喝到深夜!
今天,城市化的发展,生活节奏加快了。安徽人喝酒,也不再小杯慢拳了。喝得性致高时,可以“拎壶冲”,一壶酒一口干下去;可以“炸罍子”,一大杯一饮而尽。“罍”,是古代的青铜酒樽,2008年,在安徽蚌埠双墩一号墓中,出土了春秋时期的圆口镂空龙耳罍,合肥罍街就以此古酒樽为标志。足见“罍街”之突出的尚酒主旨,安徽人酒风的豪爽硬朗,从春秋传承至今天。
安徽酒风盛,因为安徽自古就是富庶之地。淮河、长江东西向从中间切割,把安徽分解成地域相近,但地理、经济、文化、习俗……,却相同的三个部分。皖北是平原,皖中是丘陵,皖南是山地,三个地理空间并存,共组成一个安徽。安徽酒风盛,淮北为最,现在已延及安徽全境。
淮北是平原,是农业区:粮多,自然酒多,菜多、肉多;平原人多,自然喝酒的人也多!安徽的酒,首推淮北的阜阳,阜阳古称颍州,历史悠久,所以县县有美酒,家家都醉人。这些酒都有历史,都有传承,酒之美,广告到位,都可以成大品牌。
阜阳本市的酒名“金种子”,“金种子”也是上市公司。但我更愿意让朋友们关注它的另一个品牌:“醉三秋”,更有文化韵味:杜康酿酒醉刘伶,一醉三秋。临泉是“文王贡”,阜南是“焦陂”,颍上是“管仲” ,界首是“沙河”,太和是“太乙秘酿”,涡阳是“高炉”。蒙城史上无酒,还新做出自己的品牌酒,叫“漆园春”。利辛是60年代新建的县,那就做啤酒吧。
亳县,今天的地级市亳州,过去也属阜阳,它的酒就更著名了:“古井”!中国白酒的八大名酒之一,与洋河打擂台。古井酒与亳州的名人曹操、华佗都有关联!因为有一口古老的井,曹操当前曾饮马此井。
合肥“罍街”!声名贯耳!就在合肥主城区。省城合肥居江淮之间,安徽之中,酒风同样刚烈。
原以为皖南酒风柔些,谁知这些年频去马鞍山,马鞍山是移民城,汇聚各方酒人,酒风更烈:钢城!诗城!酒城!酒与诗,诗与酒,就像烈火与干柴,两者在马鞍山碰撞,俨然一个异军突起,酒风刚刚的。一代诗仙李白,当年到马鞍山(当涂)时也把酒喝多了,在长江边的采石矶找到自己最终的归宿,醉酒成仙!
皖南宣城有诗山,敬亭山,诗山有好酒,直名“宣酒”。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不知当年汪伦请李白喝的是什么酒,但今天桃花潭人也把自己的酒直名“桃花潭”。“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无梦徽州”也是酒!
近年各地频起“禁酒令”,我想,酒可控不能强禁。禁酒,禁住了中国的文化,禁住了中国的历史传承,禁住了中国人的舌尖愉悦!
试想一下,如果有那么一天,欧洲人、美洲人、亚洲人、非洲人、全世界的人,把葡萄酒,白兰地,鸡尾酒放在一边,都端起中国的白酒杯,也会“主陪三杯,副陪两杯”;也会“鱼头一对,大富大贵”,把鱼头酒仰首喝干;也会吟两句“杯中乾坤大,壶里日月长”!……那时的中国,才能全方位融入世界,才能以中华文化引领世界!哈哈
华灯升起,霓虹闪烁!各地名吃推出罍街,各路食客涌入罍街。“哈喇子”止不住了,舌尖上的愉悦是最生动的愉悦。上酒了,倒大杯,别忘了,在罍街,可以和朋友炸个“大罍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