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og是视频博客(Video Blog),是集文本、图像和音频于一体的内容格式,主要功能是记录生活,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视频日记。
vlog最早流行于YouTube,被称为“vlog 之父”的Casey Neistat,曾连续600多天坚持更新vlog,在YouTube拥有超过1000万的订阅者。vlog传入国内后,在短视频浪潮的推动下,PGC领域涌现出了一批专注拍摄vlog的vlogger(vlog视频创作者),各领域的创作者也开始把vlog当作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vlog这种内容形式正在逐渐出圈走向大众化。
能够被大众接受,主要归结于vlog的三个优势。
- 首先,与传统的文字博客相比,经过拍摄、剪辑、配音、配字幕的vlog视频可以呈现更生动、立体的视听效果,承载更丰富的信息量。在内容呈现、情绪表达传递方面,拥有明显的优势。
- 其次,与其他目的性、针对性较强的PGC节目相比,vlog更生活化、真实、自然流畅的表达方式填补了短视频领域的审美空缺。
- 除了内容方面的优势外,vlog在拍摄制作方面也比一些PGC内容更简单、时间人力成本更低。甚至只需要手持简易设备,就可以实现边走边拍,独立完成一部作品。
那么,Vlog与传统意义上的短视频有何不同呢?
根据国信证券的研究报告,主要差异有以下三点:
其一,相比于传统短视频,Vlog的拍摄门槛更高。
传统短视频的发展已经较为成熟,各类视频模板、拍摄工具的出现,使得短视频的拍摄门槛被降到足够低,只需一部手机即可解决所有问题。
相比之下,Vlog呈现的内容与形式更为精致,这不仅需要制作者熟悉镜头语言、配乐、剪辑等多项技能,还对硬件设备有着较高的要求,直接例证便是当前主流的Vlog拍摄装置包括索尼A7 II、GoPro级别的相机,并需要配备稳定器,旅途内容的拍摄还需要无人机等升级装备。
其二,传统短视频更具普适性,而Vlog的格调更高。
抖音、快手等平台上的短视频,通常时长在一分钟以内,花样多、节奏快,并带有较为明显的表演成分,格外注重主播颜值的突出与对观众眼球的吸引。
相比之下,Vlog的节奏更平缓,剪辑更精致,且更加注重叙事性,视频长度在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真实性、叙述者、完整的故事性与鲜明的个人特色,是Vlog创作的共识之处。简言之,如果抖音、快手记录的是有趣的生活,那么Vlog记录的就是平实的生活。
其三, Vlog用户更依赖Vlogger的个人魅力。
在传统短视频行业中,内容是平台与用户之间的纽带,平台根据内容标签将视频推送给相应的受众群体,并通过不断推出新的爆款视频来刺激用户,进而维持用户粘性。此时,用户与内容的关联度更高,与短视频主播之间的粘性则相对较弱。
而Vlog是利用粉丝对Vlogger生活方式的认同、好奇或关注来保持用户留存,Vlogger与粉丝之间保持稳定的互动关系,此时Vlogger是平台与粉丝之间的纽带。
品牌如何搭上Vlog的东风?
我们说到,Vlog非常适合用户进行模仿,从品牌的角度来看,Vlog植入的效果可能更加出众。它真正可以做到的是,将产品的营销场景从刻意制造的新奇场景转移到平淡的生活中,这正是很多品牌所期望达到的“走进真实生活”“深层触达粉丝”的效果。
但值得注意的是,从上文所说的Vlog特点分析,品牌不能用固有的短视频思维来做Vlog的植入,你的植入方式需要影响Vlogger的生活。我们可以看一下那些率先大胆“吃螃蟹”的品牌,是怎样与Vlog进行合作的。
•用品牌来拍摄Vlog
顾名思义,就是用自身的产品来拍摄Vlog,国内的Vlog最先被品牌拿来植入也是从手机品牌开始的。OPPO和华为都尝试过Vlog拍摄。
手机可以用来拍摄各种短片,短视频、微电影、Vlog都可以,这个方法看似并不突出Vlog的属性,但它的着重点在于拍摄者的身份和拍摄的手法。手机品牌不再需要用大胆的创意来凸显品牌的个性,你需要展现的是贴近用户生活的能力。相比起其他的品牌,Vlog对手机以及相机品牌来说的确是得天独厚的战场。
在OPPO R17 Pro新品上线之时,为了推广其主打的夜拍功能,OPPO邀请了三位头部vlogger让他们在日本东京、美国纽约、中国香港三座城市的街头“发现夜的美好”。比起官方的镜头,Vlogger对手机的运用更能向用户证明,夜的美好是可以被普通人所发现的,内容的真实性加强了产品的说服力。
•用Vlog来拍摄品牌的生活化短片
这种纯为品牌曝光服务的短片看起来非常“广告”,实则有不一样的效果。Vlog要凸显的是生活化,品牌会选择Vlog正是看中了其打入年轻人生活的特质。如果给你十分钟了解一个品牌,如今的年轻用户早已不会看重金投入的品牌宣传片,而是会选择这种更加贴近常规生活的短片。
很多奢侈品品牌,以及需要获得年轻消费层青睐的品牌已经越来越看中Vlog的影响力。比如,LV在近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展览《飞行 航行 旅行》中,邀请了大概是井越等好几位知名时尚博主来到现场,以各自不同的Vlog风格形式呈现现场的观感。
这个Vlog虽然全程是LV的产品植入,但它的内容却更像是时尚博主参加展览的花絮,非常生活化的镜头和语言展现了博主参加展览的准备,以及路遇朋友的过程。这也是品牌植入Vlog的一大特点,需要的并不是品牌的视角,而是博主的视解,需要的不是博主走进品牌,而是品牌走进博主的生活。
•与流量明星进行合作
如果在一个五分钟的短片中,品牌只露出不到30秒,有多少品牌还愿意去植入这个视频。但如果你能像欧阳娜娜一样成为匡威的带货达人,你的Vlog就能成为品牌合作的香饽饽。
欧阳娜娜的Vlog之所以圈粉无数,就是因为观众都爱看她非常接地气的留学私生活。她在Vlog里展现了平时粉丝看不到一面,有学习、有购物、有玩耍,俨然一个普通的大学生,而身为匡威代言人的她,在Vlog的起居生活和穿衣搭配里都主动穿上了匡威的球鞋进行露出,还纪录了她到匡威线下门店定制鞋子的全过程。Vlog不止在视频平台捧红了欧阳娜娜,更是让匡威也火了一把。只要去微博搜索匡威、欧阳娜娜,你就能看到众多因为欧阳娜娜的Vlog而种草了匡威的用户。
随着越来越多的明星开始加入拍摄Vlog的行列,许多品牌意识到了这种新形式的影响力。华为为了抓住Vlog的明星效应,更是请来了易烊千玺合作,拍摄他的日常工作。Vlog的特点是必须融入生活,即使是与明星合作,品牌也需要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植入。而对明星来说,接地气、生活化的Vlog内容也有助于他们打造人设,营造更亲近粉丝的形象。
Vlog会是下一个风口吗?
也正因为如此,不少人将Vlog视为继短视频之后的下一个风口,不仅巨头纷纷抢占赛道,资本方也开始蠢蠢欲动。
抖音上三个关于VLOG的话题,累计播放量已达到了311亿+
客观地说,真实感更强、剪辑更用心、素材更丰富、制作更精良等优势,的确会使得Vlog在某些方面胜过同质化严重、表演成分更多与博人眼球的短视频。然而,在我看来,Vlog的商业化前景可能并不像人们想象得那么美好。
对于短视频来说,当下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商业推广与变现模式,其内容也是可以由专业团队运作来实现量产的。但Vlog不同,想要制作出真实而自然的视频内容,需要拍摄者提前准备四五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视频素材,然后在后期配上音乐、剪辑等多项技能,这就注定了Vlog的内容是不能够快速批量生产的,从而制约了其商业变现的效率。
与此同时,从用户角度看,他们之所以愿意去关注Vlogger,是出于对其生活方式充满兴趣或是对这位博主本人的高度认可。
而Vlog这种浓烈的个人色彩,决定了它是很难被批量复制、跟风模仿的,即便模仿了拍摄形式,也很难复刻Vlogger人格化的作品精髓。因此,倘若在其中融入商业元素,难免会对真实自然的内容造成伤害,而这种“铜臭味破坏气氛”的低俗化趋势,很可能会导致粉丝大面积流失。
所以,Vlog的商业化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不过这并不妨碍行业可期的发展前景。就目前来看,Vlog在我国还属于新生事物,其受众面积还远不及短视频那般广泛。要想推动Vlog的普及与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还需要从以下两方面发力:
一是要降低Vlog拍摄门槛,加大产出。目前,Vlog的拍摄门槛过高,不仅需要专业的设备,还需要专业的制作团队,这就导致行业呈现出“头部红火,腰部乏力”的状况。若想推动Vlog的普及,需要从硬件设备、剪辑软件、推出视频模板等方面降低拍摄门槛,同时辅以平台的强分发与强运营,激发普通人的拍摄动力。
二是要想办法培养广大用户的拍摄习惯。
不同于美国,中国文化特质偏向保守与内敛,鲜有人主动将真实的生活在公开平台上分享表达。因此,Vlog若想快速发展,首先就需要广大用户养成拍摄习惯,而不是仅仅寄希望于几个明星Vlogger的影响力。如果Vlog能够触达到越来越多的普罗大众,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那么行业的前景会更加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