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电影和好莱坞电影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好莱坞影片《爱宠大机密2》内地票房刚刚突破一亿,与第一部的成绩相差甚远。这是今年续集下跌的第四部好莱坞分账大作,这对于质量一直表现稳定的好莱坞电影来说并不正常。中国观众已经厌倦好莱坞了吗?这会是华语电影翻身的绝佳机会吗?
本期观察员:韩洪刚,投中网商业深度部副主编
36氪:有人说好莱坞电影在中国已经失去了观众缘,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续集电影在内地票房的下跌?
韩洪刚:最主要的原因肯定是续集电影不好看。不只是在中国,它在好莱坞的票房也不好。另外一个原因是中国观众口味的变化,之前好莱坞在中国成功的原因很简单——特效好,工业水准高,但中国电影更适合中国观众的口味,在这种情形之下,好莱坞电影的票房就会相对低一些。
36氪:这些票房下滑的电影的共性是什么?
韩洪刚:首先它们都有点粗制滥造,没有诚意。其次和上部相比,没有体现出更多的创造力,这也是续集电影的一个通病,容易因循守旧。还有一个原因是这些电影首部上映时,中国电影市场是相对贫瘠的状态,但中国电影市场发展得特别快,等到两三年后电影续集上映了,它已经是烂大街的电影模式,很难再吸引观众。
36氪:好莱坞票房在中国开始下滑的节点是什么时候?
韩洪刚:应该是在2015年。但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观点,并不是绝对值的下滑,而是它在中国的势头没有那么强了,或者是增长幅度赶不上中国影视市场总体的增长幅度了。简单说就是国产片变得更加强势和多元,而好莱坞电影对中国市场的反应慢了一些。这个现象在2015年的暑期尤其明显。到了2016年,好莱坞引以为傲的一些超级大片在中国纷纷失守。在这种情况下,它就制作了一些以为更符合中国口味,但实际上影响口碑的作品,导致大家对好莱坞变得更不待见。
36氪:今年有几部超级英雄的电影续集票房(《复仇者联盟4》《蜘蛛侠:英雄远征》)都超过了10亿。为什么这类影片是反趋势的?这只是好莱坞电影的表面繁荣吗?
韩洪刚:说表面繁荣有点过,但是它肯定不是一个反趋势的现象。《复仇者联盟4》能有40亿人民币的票房,是因为它是这个系列电影里最重要的一部。它吸引粉丝的能力是无可比拟的,在它的带动之下,另外两部电影也收获了不错的票房,同时在同档期也没有能可以跟它相提并论的电影。因此,它收获高票房是很自然的事情。
36氪:现在看电影的主力基本上是80后90后这群人,他们已经是被培养起来看这种超级英雄的电影了。
韩洪刚:对。现在看电影的主力是那些30岁左右,具备一定经济能力的群体。他们在年轻的时候就知道漫威,漫威发展也正好赶上中国电影市场的快速发展,二者相得益彰。
36氪:可以说,中国观众有点厌倦好莱坞电影了吗?
韩洪刚:整体上看,中国观众有点厌倦好莱坞电影,其实整个世界都在厌倦好莱坞电影。因为它有一套生产模式,这种生产模式已经失去创造力了。Netflix这类平台的迅速崛起,好莱坞不给力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好莱坞也在调整策略,比如从生产高成本的电影转向生产多元化的电影,但是这类电影往往植根于美国本土文化,它们在中国没有太多市场,去年的电影《黑豹》在中国被骂得很惨,它和美国黑人文化息息相关,但在中国就有文化隔阂。
36氪:现在档期内好莱坞大片的扑街,在一定程度上也帮助了同档期华语电影的崛起。现在是华语电影翻身的绝佳机会吗?
韩洪刚:坦白说,今年华语电影应该翻不了身了,甚至整个中国电影市场会出现负增长。华语电影和好莱坞电影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华语电影的优势是它更了解中国观众,能够触达更多中国观众。根据统计,中国一年去一次电影院的人数不到一亿,还占不到总人口的10%。这里也有“口红经济”理论的影响,现在人可以去抖音或者视频网站看电影,去电影院看电影就很容易被替代。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一部超级大片火爆起来带动整个影视行业,就会吸引很多观众去电影院,这些观众也有可能顺便去看其他的电影。现在如果好莱坞大片不景气,那么影院就失去了一个吸引观众的有效途径。影院没了观众,华语电影也没有办法翻身。
采访 | 秘丛丛,文稿整理 | 张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