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绒鼯鼠生活在中国西南部的山区,这里是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供图:QUAN LI
撰文:CARRIE ARNOLD
喜马拉雅山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岩石表面被风蚀,在这里生活可不是一件易事。面对捕食者和呼啸的狂风,动物们除了巨石和洞穴,只有几棵散乱的树。
绒鼯鼠就是一位顽强的居民,它们重2.3公斤,长0.9米,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松鼠之一。它也是地球上最鲜为人知的哺乳动物:130年前首次被命名,这种家猫大小的啮齿动物一度被认为已经灭绝,直至20世纪90年代被“重新发现”。
澳大利亚博物馆研究所的负责人、首席科学家Kristofer Helgen一直对科学界的神奇动物很感兴趣。
最近,有人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绒鼯鼠,国家地理探险家Helgen和同事对此很感兴趣,于是决定深入了解这个神秘物种。他们检查了博物馆的标本,收集相机陷阱等设备的观测数据。
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绒鼯鼠实际上是两种不同的物种,它们生活在世界屋脊,相隔几千公里:西藏绒鼯鼠(Eupetaurus tibetensis)和云南绒鼯鼠(Eupetaurus nivamons)。
根据最近发表于《林奈学会动物学杂志》的研究,前者生活在印度、不丹和中国西藏的交界处,后者则生活在向东几千公里的中国西南部云南省。
“这一发现太令人激动了,”怀俄明大学的松鼠专家John Koprowski说:“这两种相对大型的动物一直没得到报道,说明我们对自然界了解得太少了。”他没有参与此次研究。
“没有动物学家敢描述它”
绒鼯鼠的岩石栖息地海拔近4880米,地处偏远山区,荒无人烟,很少有西方科学家见过这种动物在野外生活,部分原因就在于此。绒鼯鼠在夜间活动,一身灰褐色的皮毛,与岩石融为一体,很难被发现。1888年,动物学家Oldfield Thomas确定了绒鼯鼠存在,他说:“没有动物学家敢描述它。”
1994年,动物学家Peter Zahler在巴基斯坦一个偏远的角落里,“重新发现”了绒鼯鼠,这让科学家有机会多了解这种神秘物种:它只出现在松针和杜松叶子之间,长长的牙齿有脊,可以磨掉蜡质叶子,提取微薄的营养。
“鼯鼠”这个名字也有一点用词不当:这种动物靠前后肢之间的皮肤,在岩石和悬崖之间滑行。
它们有一条毛茸茸的长尾巴,长度通常和身体不相上下,起到类似船舵的作用,遇上骤雨也可以当作伞。这种啮齿动物身形庞大,再加上皮毛上浓密的长毛绒,足以在寒冷的山区保存热量。
揭开松鼠的秘密
Helgen和同事Stephen Jackson对这种松鼠了解得越多,就越觉得喜马拉雅山区的大型绒鼯鼠数量比过去以为的要多。
他们走访了全世界8座博物馆,检查了24个绒鼯鼠标本,最新的标本已有近50年历史。Helgen和Jackson发现它们的头骨形状有很大差别;尾巴上带黑尖的很快被命名为西藏绒鼯鼠,其他皮毛上则没有这一特征。DNA分析证实,这实际上是两个物种。
“这些物种在博物馆的抽屉里等了100年,才展示出自己的秘密,”哺乳动物馆馆长、史密森尼学会的松鼠专家Melissa Roberts Hawkins说。
Hawkins表示,在研究鼯鼠的过程中,观察它们的身体结构和基因非常重要,因为“两只鼯鼠也许看起来截然不同,却属于同一物种,而另外两只看上去一模一样,而在进化道路上,可能几百万年前就已分道扬镳。”
由于这些信息来自博物馆标本,数量有限,Helgen说,这两种绒鼯鼠的种群规模和面临的威胁都是未知。
“这只是开始,”Helgen说:“既然它们已经被命名,那么科学家就可以更多地去了解它们的生活方式。”
(译者:Sky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