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闲时翻书君
“有的人种花是为了图利,有的人种花是为了无聊,我们不要成为这样的人,要真爱花才去种花……更只有爱花的人才能种出最美的花。”——林清玄
1
很久以前,我在图书馆看到一本书,名字是《水知道答案》,日本作家写的。
看书的名字就很美,对吧。书的内容更是神奇,其表达核心是:水也和人一样,懂得感情。
何以证明呢?让水在低温下结晶,结晶的意思就是变成雪花。然后显微观察记录雪花的图案。《水知道答案》给出的结论是:当人用温和的话语说给水听时,就能得到各种规则的雪花样式;相反,如果是抱怨或者是愤怒的话,轻则图案不规则,难看,重则根本无法结晶。
有趣的是,这本书是以实验的方式,或者不妨说是科学的方式来证明这个结论的。
你相信人的意念可以影响雪花的形成过程吗?
许多年后,我又看到了驳斥《水知道答案》为伪科学的言论,认为这本书尽是认为挑一些与结论一致的实验予以展示。换句话来说,就是有意制造了这样的偏差。
人的心念的好坏,是否能隔空对外物产生影响,在一次“严谨”的证明中被肯定,又在另一次挑战中崩塌了。
前几年看到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的女研究员小保方晴子学术造假的报道,看来打着科学的旗号欺世盗名的,也大有人在。
2
善念能感动到水,出于一种主观的意愿,人们大多愿意相信确有其事。这是人性对善恶的取舍。
就好比儒家讲的:仁义礼智信,认为道德判断的倾向是每个人心中都有的东西。
认为种花,就要对花付出“爱心”的愿望,大体也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吧。但我却觉得,大部分人在闲暇时光打理花草,本意正是为了打发无聊,而并非是出自对植物的热爱。
换句话来说,如果一定要把“热爱”作为养花的门槛的话,恐怕在一开始很多人都会是不及格的。
人是否天生就会对什么产生热爱呢?除了好吃懒做之外,我实在想不出第二件事情来。
3
许多的热爱,多是在“陪伴”过程中产生的。精心照料花草的人,一定也是在这个陪伴的过程中,对植物的生命力萌发了真切的爱心,或者更准确一点说,是成为了朋友。
许多事情都是如此的,付出和收获往往是成正比的。
喜欢花草的人,如果没有付出过劳动,那便只是从鉴赏的角度来表达喜欢,难免偏爱奇花异草。而对于自己栽培养护花草的人来说,他们的喜爱就要深沉许多。
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来说,情人之间的喜欢虽然热烈,但却也轻浮;父母对子女的爱,难以用语言表达,却是深沉的。
4
很多事情,很多兴趣都是如此,开始时往往只是好奇,根本谈不上喜欢,但在日积月累的打交道过程中,依恋的情结就会开始萌发。
你如果去问刚刚开始学弹琴的孩子,他们定然会告诉你:乏味、单调,断然不会说喜欢。但如果一个习惯坚持了十年、二十年,则可能转变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调剂。
5
所以,我在读林清玄先生写的这个句子时,乍一听来,觉得用爱去养花果然是最好的。这就是人的善心在回应句子中蕴含的美好感情。这就和我第一次看到《水知道答案》时,内心的反应是一样的。
但人美好的意愿在很多时候并不反应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细细想来,“热爱”和“爱”这样的情感作用,是不可能脱离作用对象而独立存在的。因此我又本着吹毛求疵的固执,写下了这篇文章。
读书·生活·感悟,用文字点亮生活。
我是用心在文字和感悟的 “闲时翻书君”,期待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