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这张照片被国人多次拿出来膜拜!
国内传出有多个版本,连上面的人到底是27个还29个都成了争议的话题。
本人查过国外网站资料,当时参会的确实是29人。
在国内,我们对于这张照片津津乐道的各种质疑和自卑。
质疑在没有彩照的时代为何大家的脸色都这么红润?自卑的是为何这么多大神,没有一个中国人?
对于第一个问题,不解释!
第二个问题,网上有人说,当年有一位中国大牛没参会,还有啥啥的!都是瞎想胡吹。可以说当时在最顶尖的科学研究前沿上,连美国人都得靠边站,更别说还在处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黄种人了。
从上图可以看出,当时科学的中心是在欧洲,连人类的未来,正宗的美国人也只有两位,占比才7%。
索尔维会议从1911年第一届在 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开始,每3年召开一次。
第五次会议,因为爱因斯坦和玻尔就量子力学发生大辩论,而被冠之为“最著名”!
爱因斯坦做为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自己却对计算的结果发生了怀疑,而玻尔给出一个论断:“基本上,量子系统的描述是机率的。一个事件的机率是波函数的绝对值平方。”
爱因斯坦坚决的说“上帝不掷骰子”。
每天,当大家在旅馆的餐厅用早餐时,辩论就开始了。爱因斯坦描述自己的思想实验,玻尔通常沉默的倾听。海森堡和泡利走在后面,跟着玻尔和爱因斯坦。在他们眼中,这两个神话般的物理学巨人的哲学态度是如此迥异,简直就是一种鲜明对比。常常到了傍晚,玻尔就会想到驳斥爱因斯坦的方法。
两人的观点如此的水火不相容,在这一次会议之后的多个场合,两人发生过多次交锋,均被学霸兼丹麦国足门神的玻尔取得胜利,而且很多次是用爱因斯坦自己的理论来进行反驳的。
这次会议上其他人也不是打酱油的!
普朗克是年纪最大的前辈,也是当之无愧的“量子力学之父”,他第一个大胆的提出一个假说,认为辐射能(即光波能)不是一种连续的流,而是由小微粒组成的。他把这种小微粒叫做量子。并计算出了一个重要的常数——普朗克常数h。
洛伦兹提出了著名的变换公式,并指出光速是物体相对于以太的极限。而爱因斯因正是基于洛伦兹变换推导出了狭义相对论。
薛定谔、居里夫人、朗之万、狄拉克、玻恩、德布罗意、海森堡等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大神。
然而,在我国公开的资料中,大部分只能看到10来个人名字标在这幅著名的照片上,其余的大神,我们不但不清楚他们的成就,有些连名字都没听过。
下面是本人从维基和国外网上资料汇编而成的简介,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了解下。
第一例是座位序号,1-1表示第一排左起第一个,蓝色字体的表示得过诺贝尔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