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万千方言之中
粤语是一颗璀璨的星辰
它古朴文雅、底蕴深厚
同时紧跟时代变迁、融汇外语
它在流行文化、文艺作品中独树一帜
又能在日常生活中精确地传情达意
常有人戏称广东人是羊
因为他们常常半句不离“咩”:
“今晚食咩?”(今晚吃啥?)
“有咩搞作?”(有什么做法、计划?)
“你讲咩啊?”(你说啥?)
“咩事?”(什么事?)
也有人觉得广东人很爱鸡(虽然确实如此)
因为他们半句不离“鸡”:
“咪走鸡”(别错过机会)
“鸡碎咁多钱”(少得可怜的钱)
“小学鸡”(小学生)
“一蚊鸡”(一元钱)
“偷鸡”(旷课、翘班、开小差)
“静鸡鸡/静静鸡”(安安静静地)
"哩只係咩鸡???”
粤语词汇甚至还能拿来当IQ题玩
在《志明与春娇》中
志明的干妈问春娇:
“静鸡鸡和静静鸡,哪个更静一点”
春娇答道:
“当然是静静鸡,因为少了一只鸡”
一旦你深入了解粤语
必会佩服它的古朴有趣、贴近生活、博大精深
粤语有多“古”?
虽然我们常将粤语叫做广东话
但其实并不是广东人说的话就是粤语
“粤语”的“粤”源自中国古代岭南地区的
南越国、百越民族
部分是今天壮族、黎族的祖先
“越”和“粤”是通假字
历史上两广别称“两粤”
所以粤语并非按照今天的行政区划为广东独有
而是广义的“岭南语”
南岭山脉以南,就是广义的岭南地区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增附刊 2017年08期
由于岭南地区古时自成一隅
百越民族的语言少受中原王朝影响
春秋时期,楚人来到岭南
秦始皇时“南取百越之地”
许多中原汉族人来到岭南
才将“官话”带来
但由于这里偏远
汉族移民在岭南久了
在长期的文化交流中
他们使用的汉语也逐渐有别于中原
融汇了百越民族的语言特点
发展出早期的粤语
今天的壮族是古时百越民族的后代之一
后来在中国历史上几个动荡时期
像是魏晋南北朝、唐/宋末年
中原人口大举南迁
部分来到岭南
多次将北方汉语带来
与已经存在的古粤语混合
同时,岭南地区的汉族人口不断增长
原住民也逐渐汉化
粤语不断成长
保留了部分古汉语发音、词句
又含有古代岭南少数民族语言的特色
五种“粤方言”今天的粤语仍分很多种,彼此之间差别还不小
说粤语的地区通常被分为5个片
以词汇“小雨”为例
有的用不同的前缀——“细”“小”
有的则使用后缀——“微”“仔”“儿”
图片来自《中华遗产》2017年07月
一个反映粤语古朴的例子是
部分古诗词用普通话读起来未必押韵
但用粤语读就押韵了
乃至全诗的平仄都更为好听
以下两首诗附上粤语朗读的录音
各位可以自己用普通话读一次,对比一下
《竹枝词》【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晚清时期,广州成为非常重要的对外通商口岸
许多外国人来到中国后掌握的是粤语而非官话
再加上不少广府人迁居美洲、东南亚
将粤语带到世界各地
后来香港、澳门开埠
进一步推动粤语对外传播
至今许多国家的唐人街仍然通行粤语
换句话说
中华古音仍然活跃在整个世界
粤语有多“难”?
由于承接着古汉语的许多特点
粤语在词汇、语法、发音上
都和普通话有明显区别
常让人感慨:粤语真难
词汇上,粤语的日常用语富有特色
虽是口语,却比较“文绉绉”:
“生气”叫做“嬲”
“喜欢”叫做“钟意”
“厉害”叫做“犀利”
令人讨厌,是“乞人憎”
安慰你、哄你,是“氹你”
劳驾他人、感谢帮忙,要说“唔该”
图片来自《中华遗产》2017年07月
常不用“看”,用“睇”
常不用“拿”,用“拎”、“摞”
常不用“吃”,用“食”
常不用“走”,用“行”
(“走”在古汉语是“跑”的意思,“行”才是步行)
部分词语平时说起来没什么感觉
细想就会发现其实很古雅:
解散、离开,叫做“散水”(如水般散去)
小气、吝啬 ,叫做“孤寒”
乱糟糟的,叫做“七国咁乱”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香港街头,地面上写着“望左”,提示行人向左看,注意车辆
除此之外,粤语很注重避讳
一些词汇因此而生,像是:
空房不能叫“空屋”,要说“吉屋”
因为粤语的“空”和“凶”同音
就取“凶”的反义“吉”
不能说“猪肝”,要说“猪润”
因为水和农业、财富有关,干涸是坏事
“肝”和“干”同音
就取“干”的反义“润”
粤语不说这车厢很空,要说“这车厢好吉”
粤语的发音就更难了
由于保留了古汉语、古南越语的特色
以及受外语的影响
如今粤语发音的声母分类
有“唇、舌、齿、牙、喉”五音
声母19个,韵母59个
共9个声调(普通话只有4个声调)
或者叫九声六调,分别是:
阴平、阴上、阴去、阳平、阳上、
阳去、阴入、中入、阳入
是不是看晕了?
以“周口店,河姆渡”为例
用国际音标标注,6调分别是:
周(zau1)口(hau2)店(dim3)
河(ho4)姆(mou5)渡(dou6)
另外还有一些字的发音韵尾是-p、-t、-k
影响了抑扬顿挫
所以一共“9声”
还有些字的音特别难发,像是:
润(jeon6)、相(soeng3)、眼(ngaan5)
将以下几个发音只有细微差异的字放在一起读
粤语声调的微妙更明显:
“诗”、“时”、“史”、“市”、“试”、“是”
图片来自《中华遗产》2017年07月
可以播放下方的录音感受一下
有人说“讲粤语像唱歌”
一个原因就是声调变化微妙而丰富
粤语有多“土”?
粤语有很多古朴、典雅、复杂之处
但绝不是束之高阁的阳春白雪
而是日常生活的语言
甚至可以非常“土”
换句话说,接地气
两百元叫做“两旧水”
一万元叫做“一皮”
“水”和“皮”源自以前江湖黑话中对金钱的代指
还有些很宽泛、直白却易明的日常用语
例如“胶”这个字:
“橡皮擦”叫做“擦胶”
“塑料袋”叫做“胶袋”
如果一个人很楞、呆板
那他就很“胶”
当事情进展无碍,可以说:掂过碌蔗!
意思是比甘蔗还要直,太顺利了
图片来自《中华遗产》2017年07月
两口子一起吃饭,叫做:撑台脚
形容两人一起吃饭的温馨场景
如果一个人摆着一副臭脸
那他就是“黑口黑面”
如果公司员工不负责任,那就是“射波”
与“卸膊”近音,就是将肩上的东西卸下来
“你今日有冇射波?”
另外还有像前阵子很火的“饮茶哥”
一句洪亮的“喂!朋友!三点几,饮茶先!”
令无数打工仔振聋发聩
这要是换了其他方言,绝对没内味儿
由于粤语灵活可塑
随着时代还会产生不少新的用词
最终深入人心
像是香港特有的
搏尽无悔:尽全力活出精彩,不要辜负青春
飞砂走奶:茶餐厅的奶茶或咖啡不加糖和淡奶
尿袋:充电宝,因使用时接着线形似集尿袋得名
都是相对新的词汇
“朋友,借个尿袋,唔该”
粤语还将叠词用得生动有趣
令生活都变得可爱起来:
形容东西雪白——白雪雪
小意思——湿湿碎
无缘无故——无嗱嗱
当然还有开头提及的“静静鸡/静鸡鸡”
图片来自《中华遗产》2017年07月
粤语的“接地气”不仅在日常生活中
也在文艺作品中
那句经典的台词
“做人最紧要开心!”
可是出现在了无数影视作品里
跨越了影视内容中的时空、地域
粤语在音乐中,也是非常接地气
许冠杰的《半斤八两》
可谓是“土”出了粤语生活化的一面
贴切地唱出了大众的心声
香港乐坛的填词圣手林振强
曾经把徐志摩的诗《再别康桥》
“翻译”成了粤语
还起了新的名字,叫《剑桥拜拜》
一起来看看变得多么的“土”(接地气):
我静静鸡散水,就好似我静静鸡噉踩嚟;
我静静鸡翕手,同啲云讲声“系噉先喇喂!”
河边嗰啲金柳,好似喺黄昏晒太阳嘅新娘
反映喺水上面个靓样,喺我个心度浮吓浮吓噉样
……
但我唔可以唱K,讲拜拜嗰支笛衰咗
热天的昆虫都为我收声,剑桥今晚真系哑咗!
我静静鸡散水,就好似我静静鸡噉踩嚟
我拍拍萝柚,一啲云都唔拎走
这可不是简单的恶搞
林振强解释了他为什么要作此“翻译”:
“一般白话文情诗
若以广东话读出,总嫌娘娘腔
让广东麻甩佬(大男人)难以投入
广东女性难以投契
精彩绝伦的徐志摩诗一旦用广东话读出来
立刻变得戆居(傻乎乎)”
如果你了解粤语
一定能体会到那种贴近生活的意境
粤语有多“酷”?
如果你在说普通话时中英夹杂
很容易给人一种装X的感觉
举例:
“刚刚去了个salon
做的haircut好好看
而且理发师超handsome!”
说实话,地理君挺hate这样说话的people
但是粤语的中英语混用
甚至直接用音译
都显得无比自然
例如以下这句真实的日常语句:
“头先去toilet唔记得带tissue”
(刚才去厕所忘了带纸)
明明是一句带点狼狈的话
感觉都顿时变得洋气起来
外来“粤化”的词汇中
既有广为人知的:
的士——taxi(计程车)
茄哩啡——carefree(龙套、临时演员)
士多啤梨——strawberry(草莓)
唱K——唱卡拉OK
蛋挞、葡挞——tart(馅饼)
这些吸收进来的词汇
许多北上“反哺”
融入了普通话中
“今晚去唱K!”
也有一些词汇
只有在港澳生活过才会熟悉,如:
士巴拿——spanner(扳手)
奄列——omelet(炒蛋)
泊车——parking(停车)
“唔该俾我一个士巴拿”
还有一些词语看似像中文词汇
实际上是中外结合
就拿“嘈喧巴闭”这个词来说
“嘈喧”是古朴的汉语
“巴闭”却来自说印地语的外商
时不时会叫嚣着家乡话“BAPRE”一词
广州人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但看着这些外商烦躁嚣张的样子
就将其变成了粤语的“巴闭”一词
形容不可一世的样子
粤语的“潮”、“酷”
跟香港过去辉煌的流行文化密不可分
很多人接触粤语
都是从粤语歌、电影、电视剧开始
60年代,香港作为外贸港口
对世界各地的文化都博采众长
当时许多粤语歌翻唱自日本的流行歌曲
学习了很多技法、旋律、音效等等
到了70年代至90年代
大量才华横溢的香港音乐人闪亮登场
接轨世界的音乐
加上粤语的填词
造就了繁盛、独特的香港乐坛
张国荣、黄家驹、刘德华、王菲、陈奕迅......
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
一句句深入人心的歌词
已经成了无数中国人的青春和情怀:
你是千堆雪我是长街,怕日出一到彼此瓦解
——《邮差》王菲
谁都只得那双手靠拥抱亦难任你拥有
要拥有必先懂失去怎接受
曾沿着雪路浪游
为何为好事泪流
谁能凭爱意要富士山私有
——《富士山下》陈奕迅
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也会怕有一天会跌倒
背弃了理想 谁人都可以
哪会怕有一天只你共我
——《海阔天空》Beyond
要论粤语电影的经典台词
则不可不提王家卫《阿飞正传》中
张国荣对张曼玉的经典"一分钟":
除此之外
粤语相对其他方言
提供的公共服务更多
像粤语电视台、广播频道、音乐产业等等
为粤语流行文化提供了很好的土壤
本文的最后
不堆砌什么华丽辞藻了
讲粤语的小编
只想向各位读者朋友说一句:
做人最紧要开心!
参考资料 《中华遗产》2017年07月,<粤语:舌尖上的密语>,李敏盈
<粤语:中国最强方言是如何炼成的>,《沿海时报》,郑子宁
话题
说说你会的粤语
视频 · 推荐
听说广东人喜欢这样的风景?
中国国家地理视频号
大美中国,山河锦绣
- END -
以上未标注图片来自视觉中国、网络
编辑 / 苍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