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上海地铁8号线上,一名说普通话的男子因随地吐痰遭一位女士指责后,不但不知悔改,还不断用污言秽语咒骂其他乘客,并不顾及坐在他身边的老人和小孩。该男子的言行激起众怒,最终被一名黑衣男子出手教训。有网友拍摄下事件过程并上传网络,随即引发广泛关注。吐痰男子也因此遭到人肉搜索,其照片和身份信息被多个微博和微信公号转发。有人为此叫好,但也有网友称,不该“以暴制暴”。
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统计,截至10月20日16时,该事件相关网页新闻超过1000篇,相关微博近700条,新浪微博#地铁男吐痰骂人被揍#微话题阅读量超过225万次,参与讨论数4000余条。事件舆情热度自曝光后一路呈现迅速上升趋势,19日热度达到峰值,20日热度回落。
图:“地铁吐痰男”事件走势图(单位:篇/条)
舆情发酵路线
10月17日晚9时许,澎湃新闻“浦江头条”首发新闻《男子上海地铁车厢吐痰遭批评爆粗口,激起众怒被壮汉出手教训》,同时配发了网友所拍视频。称当天上午17日早上9点半,一说普通话男子在上海8号线地铁上因吐痰与其他乘客发生冲突。该新闻随后被多家门户网站转载,其中,网易转载新闻《疑似外地男子上海地铁吐痰爆粗被骂“滚回去”》网民评论近7000条。搜狐转载新闻《男子地铁车厢吐痰遭批评爆粗口 犯众怒被打》有 34959人参与讨论,迅速引发了网民关注。
在微博上,@人民日报、@新京报、@新闻晨报等主流媒体微博纷纷对该新闻进行转载,事件舆情热度开始升温。
10月18日,人民网、中国网、凤凰网等网络媒体开始跟进报道,推动事件相关舆情继续升温。与此同时,在10月18日凌晨2点20分,微博网友@若瑟-天牧星星转发新闻晨报微博,评论称“此人华师大闵行校区……”首次透露出“吐痰男”的相关信息。事件由此从单纯的批评开始转向对“吐痰男”进行人肉搜索。
针对网民爆料的相关信息,共青团华东师范大学委员会官方微博@华东师范大学团委在18日晚分三次进行回应,并于21点29分正式发布官方声明,否认该男子为本校学生。
10月19日,人肉搜索使“吐痰男”事件持续发酵。当天澎湃新闻网首发新闻《上海地铁吐痰男遭人肉搜索,网友:该强烈谴责但不能以暴制暴》,再次被各大媒体及门户网站转载。其中,网易转发新闻《上海地铁吐痰男遭人肉搜索网友:不能以暴制暴》,网民评论超过10万条,事件舆情热度达到最高峰值。
同日,不少媒体就“吐痰男”事件及网民的人肉搜索发表评论,如《检察日报》:《黑衣男踹吐痰男严重超越吐痰本身危害》,《新民晚报》:《地铁内除了动手,还能干啥?》,中国青年网:《对“眼镜男”吐痰,暴力围剿不是“良策”》,《渤海早报》:《警惕人肉地铁“吐痰男”的伪正义》。还有媒体以此事为引子,盘点地铁上出现的种种不文明现象。
随着媒体报道评论,新浪微博#地铁男吐痰骂人被揍#微话题阅读量及讨论数持续上升,舆情热度高涨。
校方回应
10月18日晚,共青团华东师范大学委员会官方微博@华东师范大学团委于19点51分转发@新闻晨报微博称:经核查,我校并无该名字与身份证号的在校学生。大家请勿谣传!如果仍有用户恶意谣传,我校则予以追究。
21点29分,@华东师范大学团委发布长微博《关于“上海地铁无礼男”的官方原创声明》,正式回应“该男子是华东师大学生”的传言。声明称:各院系老师在同学们的配合下进行了全面排查,反复查证后,各院系均无此人。在学校的最终确认下,确信此男不是师大人,华东师大在校学生、毕业学生中都没有符合相关信息的男性。
21点52分,@华东师范大学团委再次发布长微博《声明:这个地铁男身份的谣言是如何发生的?》,对“吐痰男”为华东师大校友的谣言进行了梳理,并称对事件发生以来一些无中生有的、对男子身份认定的造谣传谣行径深表遗憾。
媒体观点倾向性分析
“黑衣男”出脚相踹俨然将吐痰事件由语言冲突演变为肢体冲突,使事件发生质的变化。所幸,“吐痰男”没有出手还击,如果出手还击,或可能在地铁内引发混战,“一口痰引发的血案”不是没有可能,事件将从一般的违反文明道德升级到打斗违法。需要强调的是,“黑衣男”以暴制暴,属于故意伤害行为,已经严重超越了吐痰本身的危害。——《检察日报》
对“眼镜男”采取的以夷治夷、暴力围剿的办法,表面上看是在维护社会公德和社会文明,但实则也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既缺乏道义的正当性,也缺乏法律的合理性、正义性,只不过这种过激的劝阻行为被贴上了一个“维护文明”的标签罢了,在人们群情激愤时容易被人所忽略,但在事后实在有必要进行深刻的反省。——中国青年网
文明是一种习惯,公共场所需要用制度来约束。倘若一味用文明的口号去倡导,未必能形成自觉。如果在文明倡导的基础上,辅以法规制度强化,就能让文明形成自觉深入人心。当然,为地铁文明立法也不可“求全责备”。这就要求立法部门要广泛征集民意,哪些“不文明行为”需要法规明确、严厉惩罚,哪些行为借助宣传教育、舆论引导就可解决,而不需立法处罚。毕竟,我们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处罚,而是希望在刚性约束下公众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东方网
人肉搜索尽管有着看似正义的理由,却背离了程序正义,极易给社会运行带来安全风险——参与者在享受人肉搜索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就感的同时,却侵犯了他人的隐私,甚至会对他人造成“误伤”。人肉搜索不是私刑,不能想怎么使用就怎么使用。肆意挥舞“道德大棒”,利用人肉搜索对他人“抽刀”,除了带来道义幻觉之外,并不能推动全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公民精神的向好向善。——《深圳晚报》
网民对“渣男”进行“人肉搜索”的初衷也是为了惩恶扬善。但是,我们不应该让一件事情从一个极端发展为另一个极端。一方面,“人肉”“渣男”要适度、不越界,即在不侵犯其隐私的前提下,揭露其无德的相关信息,以实现教育和警示的目的;另一方面,要注重“人肉”的准确度,即在“人肉搜索”过程中注重信息的真实性,在抨击“渣男”无德之时守住自身的道德底线,不编造谎言、谣言更不传播谎言和谣言,不让“人肉搜索”成为谎言和谣言传播的“扩音器”,从而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相信在“度”的约束下,对地铁“渣男”的“人肉”将收获更多。——荆楚网
众声喧嚣的背后,我们不能忘了反思自己。比如当我们身处各种公共场所时,能否做到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大声喧哗;当我们不慎做出了不文明的事,面对别人的批评与制止,能否虚心接受,诚恳道歉,积极反思。——《深圳侨报》
网友观点倾向性分析
以新浪微博以及相关网页跟帖为样本随机抽取300条评论并进行归类总结,结果如下:
1.该出手时就出手(29%)
@NoirIsrael:身为平等公民我们的确没有权利打人但如果在公共场合没有一点基本道德操守和对文明的尊敬甚至连妇女老人都辱骂这种人是不值得人尊敬的他的不知悔改和无礼必定受到世人唾弃这种人的确该打让他这种不知天高地厚的人收到惩罚这是一个正常社会对一个没有道德底线的人的正常反击。
@颜鹤鸣:打人是不对的,但这种人不打是不对的。社会正气应该得一抬头,如果不文明现象一出现就会被周围人制止和谴责,那么社会风气自然会越来越好,因为“做坏事”成本太大,会被周围人集体批评。这人已经理亏还谩骂周围的人,挨揍不算过分。
@Jackiealison:碰到这种人,不好好教训一顿,还坐视不理吗?什么不能以暴治暴,观念存在问题好吗?前者的语言之恶毒,不揍他难以平众怒;揍人也不是无故打人的,如果说,看到有人作恶而置之不理,或者仅仅用语言教育,你觉得你是唐僧吗?能管用吗?
2.支持人肉搜索(20%)
@拉古纳:这种人吧,不人肉的话他完全没有任何教训。看到他最后想要动手打老头被人教训不?这人渣你给他遮着掩着干啥?最好是丢了工作丢了学业丢了前程潦倒不已,社会也少个人渣。也会警示一些潜在的人渣。
@德国果酱:看视频我不爽的是这吐痰男这骂人的口气,实在是太难听了,人肉是残忍,但如果他不在地铁里做这样的事儿,并且还这么叫嚣,谁会拍下来,谁会人肉他?既然他不反省,就该付出代价!
3.反对人肉搜索(14%)
@彦祖我想扫扫文:不管什么情况我个人都是不赞同人肉的……对待犯错的人其实并不是人人都有资格去惩罚他,死刑犯的枪决也是由警察来执行而并非是群众……人肉这个行为会让某些人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让犯错的人遭受了过多过重的干扰和惩罚。
@庞小亚亚:反对人肉!人家吐了口痰,你说,他没改,你骂,他尊严尽失回骂,接着大家都说他没素质顶嘴吐痰,把所有问题都归到他身上,你的教育是侮辱他顺带打了他,提到父母管教无方,是个人都会被逼急吧?
4.请勿“以暴制暴”(13%)
@颖伢儿:这个随地吐痰的人是没素质,骂人不好听,还不断恶语相向。不过从头到尾也没动手打过人,反倒是后来出现的人上去就一脚,后来还不断的殴打,男主一直没还手。以暴制暴并不值得赞赏!
@Alexanda_WEIwei:没头没尾的视频,也不知道前面发生了什么那么问题来,如果你在地铁上突然忍不住突然要吐痰你会怎么做?如果你吐完之后感觉不好意思用卫生纸盖上了,旁边的老阿姨就一直说你素质低,你会不会被激怒之去理智?在地铁上的语言暴力,制止行为暴力,最终行为暴力再制止一端的语言暴力。
5.“吐痰男”可能有心理疾病(11%)
@王映瑄:说真的,竟然没有人觉得生理他有缺陷有障碍吗?背了一个儿童卡通书包,吐字不清晰,说话没条理,为什么大家都在骂他?没人关注一下他对这个社会充满敌意吗?可能他刚刚遭遇了一些这个社会给他的不公平吧,换个角度想问题不好吗?
@KalterKaffee:这个小伙子是一个内向,自我为中心的人,属于一种心理疾病,因为做错了事受到了指责,陷入懊恼和痛苦,开始焦躁不安,无法控制自己的言行,也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反过来更加强化自己的自卑感,用叫骂代替不安,不过最后打人的大哥是真真的把这病治好了。
6.可以换一种方式劝阻(6%)
@万小刀:如果你善意地递给他一张纸巾,可能是另一种结果。你拿着鸡毛当令箭去指责人家,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人家脸上挂不住,便起争执。多站在对方角度考虑一下问题,很多纠纷其实都可以避免的。如果眼镜男精神有问题,你这样指责可能酿成更可怕的后果。
@万蒂妮:我会俯身擦掉他吐出来的痰,给他纸巾,然后再对他笑笑,而不当众指责他的不对。他来自农村,随地吐痰是常态,融不进大城市找不到归属感,才会有那些难听又无力的话。如果一开始用温柔的方式提醒,就不会发生后来的暴力。
7.立法维护公共空间(3%)
MantleYa:应该把公共场合随地吐痰爆粗纳入法律范围,这已经不是道德能够约束的了。
舆情点评
上海地铁“吐痰男”成为近两日的网络热点,观察网络言论反馈可发现,网民几乎一边倒地对“吐痰男”的行径予以谴责。但对于黑衣男子的打人行为,网民所持看法却不尽相同。支持者皆扶手称快,表示对这种不讲公德的人,就该让他吃点苦头。反对者则认为,吐痰不对,拳脚相加更加不对,不过是以暴制暴。
而随后对“吐痰男”展开的“人肉搜索”,更是让网民的观点两极分化,引发了更大的争议。对于支持者来说,人肉搜索不仅可以教育本人,对旁人也是很好的警示。如网民@欣欣酱就认为,人肉搜索其实是发挥了网络不可替代的公众监督作用。但在反对者看来,曝光照片和身份信息,完全是一场癫狂的网络暴力。如网民@波如来留言称:人肉毁一生,言论暴力往往比拳头暴力更可怕。
如何把握“人肉”的准确度,尤其是在涉及到个人隐私时,如何确保不走向另一个极端,演变成网络暴力,是一件不易把控的事。在此次事件中,“人肉搜索”指“吐痰男”为华东师范大学闽行校区学生,随后被“躺枪”的华东师大证实是错误消息。由此可见,“人肉搜索”存在很高的错误率,但这错误却容易殃及池鱼。
知名互联网法律专家赵占领认为,“人肉搜索”直接涉及到侵害当事人的隐私权,甚至包括肖像权、名誉权等人格权利,除了可能给当事人造成财产安全隐患之外,更可能严重影响到生活安宁、人格尊严等,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当事人精神失常,甚至自杀。对此,2014年10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规定明确指出,对人肉搜索造成他人损害的,最高可赔50万元。
对于一个成熟的法治社会来说,道德的提升不应以牺牲个人的隐私来换取。有网民呼吁用法律制度来约束个人行为,把公共场合随地吐痰爆粗纳入法律范围,因为“这已经不是道德能够约束的了”。也有网民建议建立黑名单制度,一旦乘客出现不文明行为,经举报核实后,便可拉入黑名单,拒绝其搭乘公共交通工具。
我们谴责不文明行为,是为了行为变得更加文明,而诉诸暴力一定不是抵达文明的途径。同样,对于良好的网络环境来说,容易失控的“人肉搜索”也应尽量避免,不可轻触。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 朱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