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四时歌夏歌(魏晋·无名氏)
轻衣不重彩,飙风故不凉。
三伏何时过,许侬红粉妆。
苦热行(南北朝·萧纲)
六龙骛不息,三伏起炎阳。
寝兴烦几案,俯仰倦帏床。
滂沱汗似铄,微靡风如汤。
洄池愧玉浪,兰殿非含霜。
细帘时半卷,轻幌乍横张。
云斜花影没,日落荷心香。
愿见洪崖井,讵怜河朔觞。
夏日登灵隐寺后峰(唐·方干)
绝顶无烦暑,登临三伏中。深萝难透日,乔木更含风。
山叠云霞际,川倾世界东。那知兹夕兴,不与古人同。
同元锡题琅琊寺(唐·韦应物)
适从郡邑喧,又兹三伏热。
山中清景多,石罅寒泉洁。
花香天界事,松竹人间别。
殿分岚岭明,磴临悬壑绝。
昏旭穷陟降,幽显尽披阅。
嵚骇风雨区,寒知龙蛇穴。
情虚澹泊生,境寂尘妄灭。
经世岂非道,无为厌车辙。
竹窗(唐·白居易)
常爱辋川寺,竹窗东北廊。
一别十馀载,见竹未曾忘。
今春二月初,卜居在新昌。
未暇作厩库,且先营一堂。
开窗不糊纸,种竹不依行。
意取北檐下,窗与竹相当。
绕屋声淅淅,逼人色苍苍。
烟通杳蔼气,月透玲珑光。
是时三伏天,天气热如汤。
独此竹窗下,朝回解衣裳。
轻纱一幅巾,小簟六尺床。
无客尽日静,有风终夜凉。
乃知前古人,言事颇谙详。
清风北窗卧,可以傲羲皇。
山下残夏偶作(唐·李山甫)
等闲三伏后,独卧此高丘。
残暑炎于火,林风爽带秋。
声名何要出,吟咏亦堪休。
自许红尘外,云溪好漱流。
五月奉教作(唐·李峤)
绿树炎氛满,朱楼夏景长。池含冻雨气,山映火云光。
果院新樱熟,花庭曙槿芳。欲逃三伏暑,还泛十旬觞。
谒梓潼庙访黄檗泉试茶(宋·王遂)
居然三伏景,宛若九秋凉。
苍翠瞻神力,熉黄烛夜光。
龙眠安旧隐,萤冷近书堂。
不为看黄檗,吹来稻欲香。
出伏后风雨顿凉有感(宋·张耒)
三伏如汤釜,熏煮理亦足。
西风半夜雨,窗户一清肃。
那能惜摇落,共喜过炎燠。
老人亦晨起,稍进杯中醁。
严庆胄射策南归迂途相访六月二十有一日同游城南书院论文鼓琴煮茶烹鲜徘徊湖上薄莫乃归明日作别书此为赠(宋·张栻)
炎暑盛三伏,驾言得清游。
城南才里所,便有山林幽。
崇莲炫平堤,修竹绿高丘。
方兹闵雨辰,亦有清泉流。
举网鲜可食,汲井瓜自浮。
丝桐发妙音,更觉风飕飕。
喜无举业累,独有讲学忧。
逮子閒暇日,微言要穷搜。
譬彼治田者,黾勉在勿休。
但勤穮蓘功,勿作刈穫谋。
虽云千里别,岂无置书邮。
祝子时嗣音,慰我日三秋。
题无讼堂屏上袁安卧雪图(宋·杨万里)
云窗避三伏,竹床横一丈。
退食急袒跣,病身聊偃仰。
有梦元无梦,似想亦非想。
满堂变冥晦,寒阴起森爽。
门外日如焚,屏间雪如掌。
萧然耸毛发,皎若照襟幌。
拔地排瑶松,倚天立银嶂。
遥见幽人庐,茅栋压欲响。
有客叩柴门,高轩隘村巷。
剥啄久不闻,徙倚觉深怅。
幽人寐政熟,何知有令长。
谁作卧雪图,我得洗炎瘴。
次韵子由所居(宋·苏轼)
幽居有古意,义井分西墙。
谁云三伏热,止须一杯凉。
先生坐忍渴,群嚣自披猖。
众散徐酌饮,逡巡味尤长。
暑夜(宋·陆游)
毒暑弥三伏,微凉起二更。
月窗风竹乱,烟渚露荷倾。
寂寞借书读,清羸扶杖行。
无功耗官廪,太息负平生。
晓起信笔(宋·范成大)
午枕汗如洗,晓栉气稍苏。
莎蛩试风露,满意鸣相呼。
倦客感节物,流光不踌躇。
秋声已如许,残暑何足驱。
人言今岁热,迥与常岁殊。
此理恐未然,岂不知头颅。
年年有三伏,日日非故吾。
婆娑今尚可,后当弥不如。
病骨须一凉,未暇惜居诸。
坐来有清思,西风摇井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