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类早期的陶器到今天的瓷
其工艺和材料大致相当
不同的是审美的变化和功能的精进
经过上千年的发展
在材料的运用和工艺上的提升
陶瓷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
其材料美感和装饰内容
更是紧密联结中国文化的含蓄和包容
从外在审美和精神内涵上趋近于玉
赋予君子般的人格化魅力
正是这种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内在基因
使得陶瓷的发展极尽追求完美
光洁莹润,不着一尘的釉色
布局紧凑,内涵丰富的装饰
轻薄精致,形制美观的工巧
器如其人,一个人所使用的器物
既是审美的体现,也是其心性的表征
显然
传统瓷器塑造了一种集体的审美意象
是文化特征的外化、物化
其所追求的完美是以丧失个性审美为代价的
其中充斥着道德说教和精神教化
民国以来,画家的独立创作
才使得陶瓷真正成为审美主体
在早期的日本
柴烧器同样被用来塑造国民的心性
今天被一再推崇的侘寂风
是用来降低国民欲望的审美格调而已
由此可见
不管是传统瓷器所崇尚的完美
还是柴烧所倡导的个性美
曾经都有着异曲同工的作用
科技的发展足以创造出最完美的器具
正如传统瓷器一样
这种完美是可以用尺度来丈量
是可以用标准来定义的
相比较于传统瓷器和现代工业制品的标准
柴烧器的审美追求则大相径庭
是在不完美中创造完美
正如每一个人都在不断地重塑自我
不断发现、接受、欣赏自我的每一个面
柴房在创作中始终视器物为审美主体
继承发扬了传统瓷器极尽追求完美的一面
完美的尺度比例,莹润如玉的质感
同时,也赋予每一件器物以独特的个性
落灰和火焰塑造出每一件器物的品格
有的有着空灵、幽静之美
有的有着壮阔、磅礴之美
有的有着抽象、联想之美
一件器物的艺术性
正在于它在不被约束下自然地绽放
完美地释放出它的天性
有着它固有的文化品格和内在追求
又给予它充分的联想和想象空间
柴房的每一件柴烧器
只有进入使用者的生活空间
在使用者的审美注视下
才算完成一个完美的创作过程
只有人,也唯有人
才能赋予一件器物最完美的精神品格
END
(图文转载自柴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