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钱江晚报
10月21日上午,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买了一块小蛋糕,带了一本书,敲响了杭州滨江白金海岸一处出租屋的门。
相隔了一年多,这是第一次和杨子面对面,在医院之外。
父亲离开,母亲服刑,杭州16岁的姑娘杨子患上了白血病。作为“事实孤儿”的她,暂由靠打零工勉强维持生活的外公外婆抚养。这个家陷入了困窘。
钱报善基金第一时间为其筹款,14多万元打入了杨子的医院账户。二舅的造血干细胞和杨子的匹配成功,女孩成功做了干细胞移植手术(此前报道戳这里:爸爸走了,妈妈入狱!杭州15岁漂亮女生查出白血病,老师落泪:我们都在等她回来)。
现在她的身体在恢复,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10月16日,是杨子的16岁生日。
前一天,她收到了检察院叔叔阿姨们送来的礼物。
女孩许下了她16岁的生日愿望:好好活着,回到学校读书,等妈妈回家。
眼睛明亮的女孩
因为激素面部有些浮肿
这是杨子和外公外婆暂时的家。
家里堆放的东西特别多,杂乱无章。“以前住的是大房子,家里的东西多,外婆舍不得扔,都搬过来了,还有一部分在物业存放着。”
杨子和外婆住在稍大的房间里。家具简陋到只有一大一小两张床,一个小衣柜和一个床头柜。大大小小很多纸箱子,就这么放在地上,有不少生活日用品和零食。
“家里太乱了,也没有工夫收拾。”杨子挺不好意思的。大部分时间,她身体不舒服就会窝在床上,看看书、刷刷手机。
坐在床边,窗外的亮光照着女孩戴着口罩的脸上,厚厚的镜片下,是一双特别亮的眼睛。
她戴着帽子,压住了慢慢长出的头发。一身运动服在身上特别宽大,晃晃悠悠的。
“这都是以前的衣服。”本来就很瘦的杨子,经过这么一遭,越发清瘦,体重只有60多斤。撩开裤子,小腿瘦得和麻秆一样。“我都正常吃饭,就是不长肉。有人说,做过移植的人,都是很瘦的。”但是她的脸肉嘟嘟的,“吃了激素,所以脸一直浮肿。”
今年3月,杨子在成功做完移植之后曾经出过院。但半年来,因为感染、发烧,她反反复复地住院、出院。
9月28日出院至今,情况还比较稳定。“现在两个星期要去医院复查,应该是越来越好的迹象吧。”
今天是没有流星也可以许愿的日子
16岁的生日,杨子是在家里过的。
该有的仪式感,还是要有。杨子自己买了一块小蛋糕,吃了蛋糕许了愿,还发了朋友圈。
文案是简单的一个词——“Lumos”。这是《哈利波特》中的一句咒语,荧光闪烁的意思。杨子在评论里说:“今天是没有流星也可以许愿的日子呀。”
即使历经万难,今年的生日,她仍有收获。比如说,10月15日,滨江区检察院将3万元司法救助款送到了女孩手中。
杭州市检察院陈海鹰检察长说:“小女孩那双眼神给了我极大的冲击,迷茫却又渴盼光明。”他嘱咐机关党委发动全院干警募捐,又给杨子送去了2万元的善款。
这些钱,杨子都存了起来。16岁的女孩,已经实现了“财富自由”,自己管着治病和生活的所有开支。
杨子说,挺感谢妈妈当年把她送去寄宿学校的,培养了她的独立人格,还有独立生活的能力。
自从生病以来,大部分时间杨子都是一个人,自己挂号、自己住院。“从来没觉得委屈。可能从妈妈出事之后,我的那些负面情绪都消耗光了吧。”住院期间难得的哭泣,也都是因为身体实在难受得厉害。
好好活着,回学校读书,等妈妈回来
跟杨子聊了蛮久,女孩裹紧了衣服,笑着仰着头:“记者姐姐,跟你聊天真开心。”
女孩太孤单了。
中午下班回家做饭的外婆显得特别局促:“我们都陪不了她,要是有人能和她说说话,她就会高兴。”
身体允许的情况下,杨子会坐着公交车,去星光大道的钟书阁,去滨江天街的西西弗书店,在那里她能免费看会儿喜欢的书。
她花钱买了一本《许美达的生活碎片》,“这本书记录的是她生活的趣事,挺有意思。”
杨子每天的生活都很安静,大部分时间躺在床上,手机上看纪录片,也会刷刷抖音。因为从小看漫画的缘故,她喜欢看番剧,也在尝试着画漫画。她不喜欢现在的电视剧,更愿意追有意思的纪实片,像《人间世》、《我的白大褂》等。
时间久了,她就换成看书,做点生病前没做完的作业。
她太想回学校了。
扬子家里放着同学们送来的一只大大的粉色玩具熊。“这是他们送我的毕业礼物。”
假若没有这场病,杨子今年会和同学们一起初中毕业。不出意外,以她之前的成绩,很可能还会被保送进杭州前三所重点高中。
可惜,一切都回不到曾经。
今年暑假,班主任余老师特意来家里,把杨子接上,去学校转了转。校长的话,让杨子的鼻子有些酸,“学校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当时,还有几名同学陪着杨子。
扬子当时既高兴又失落。
“我的生活已经和同学们脱节了,总觉得没有以前那么亲近了。”她的好朋友有去杭高的,有去杭十四中的,也有去浙大附中的。
高中的生活变得紧张起来,杨子偶尔和他们联系。手机通讯录里,她有了新朋友。一个是比她小一个月的病友,还有一个是陪妈妈看病的小姐姐,“跟他们微信上聊聊天,觉得能放松。”
杨子总是给自己加油打气,希望身体能够争气点。
“可以的话,明年上半年,我就能回到学校了,重新读初二。”她想学医。
临走,她悄悄拉着记者说:“妈妈可能还有两三年,等她回来,我们这个家肯定会好起来的。”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杨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