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6 12:37 |浙江年报|记者余晓烨
人物档案:包学馆,84岁,文成县山溪镇街道村老人协会名誉会长。
孝心孝语:我把半辈子的精力都用在传承孝文化上,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能够传承孝道。
在温州市文成县珊溪镇街头村,总能看到一位忙碌的老人,满头银发却精神抖擞。他是村民们口中的“包老师”包学冠,今年84岁。在他的心中装着一个“孝”字,他是街头村孝文化的深耕者。
包学冠退休前是教师,从教过程中,他就开始在村里宣传孝文化。一直到2007年,包学冠退休后开始担任街头村老年人协会副会长一职,当起了街头村的“老娘舅”。
“说句难听的,街头村的孝文化是被逼出来的。”包学冠说,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1991年村老人协会成立后,很多老人前来投诉被子女打骂,老人协会出面调解。
次数多了,老人协会开始反思,调解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要想杜绝这种事情的发生,还应该通过孝文化建设。就这样,街头村开始大力宣传孝文化。1992年,村里开始了每年一次的孝顺子孙评选活动。“我们希望通过评选,让大家都学习孝顺子女的事迹,改变村里的风气。”
直到现在,孝顺子孙评选已经持续了26年,村里的风气好了很多。街头村共有3000多人口,其中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有600多名。村里大多数为留守老人,年轻人都出门工作了。通过孝文化宣传,回家探望老人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老年人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了。
为了宣扬孝顺之风,每逢一事一迹,包学冠都会用相机和笔进行记录。他撰写的孝顺事迹每年都会有不少在各大媒体刊登。2014年,他编著的《孝行街头》《西峰晓辉》《满路芳华》3部书相继出版,共计100多万字,有诗、词、快板、三句半、民间故事、新闻报道,记录了街头村139个孝顺子孙的故事。
在传承孝文化的过程中,包学冠发现,通过书籍、口头宣讲并不是特别吸引年轻人的注意。为此,包学冠从零开始学习网络。了解了网络短视频这个平台后,包学冠开始学习软件下载、注册、发布等环节。“很多人劝我放弃,但传播孝文化是我的信念,我不能轻易放弃。”
包学冠想通过短视频宣传孝文化的事情,文成县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县政府帮我找到了专业人员,把我的思想和做法付诸现实,用插画及视频的形式发布传播孝文化。”
包学冠结合当下的新二十四孝和街头村的孝行故事,让专业人员制作出一幅幅简洁又温馨的插画,再配上他撰写的一句句发人深省的话语,制作成短视频发布在“孝说人生”。“视频一上线就获得了网友们的一致好评,我太高兴了。”包学冠说,目前,已经发布了8期作品,吸引了1.2万粉丝。
“将孝文化传递给大众尤其年轻一代,让孝文化的能量一代代地传承下去,是我最大的心愿。”包学冠期待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孝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断得到提升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