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抖音上知道了恒星衰变”
家里有两个孩子的翟女士没有想过,原来中国科学院这样严肃的科学机构也是有抖音号的,而且里面并不是截取了某位教授的讲座那么简单。
打开抖音上@中科院之声 发布的短视频《燃烧恒星“卡路里”》,将衰变释放能量的过程比作“燃脂”,以火箭少女101演唱的歌曲《卡路里》作为配乐,恒星衰变的画面随歌曲节奏切换,非常能吸引眼球。尽管仍然出现了丰富的科学名词,却不由自主地让人觉得,只要换个讲述角度,科学也挺皮。在洗脑神曲和魔性剪辑的双重快乐下,翟女士的两个孩子跟着视频蹦跶了一会儿,下午已经可以向别的小朋友复述这个故事,甚至还有一位妈妈在群聊里吐槽:“我女儿在跟我讲恒星衰变是什么,天呐,我都不知道恒星衰变是什么!”
来源:中科院之声
因为获取科学知识的渠道发生了变化,近年来,不少父母在育儿群聊时常常显示出“被超越”的焦虑——什么时候孩子懂的比我多了?
“学术不枯燥”,一直是近年来科学普及工作和青少年教育的倡导方向。科普的意义并非让人人都精专,而是要最大程度地以一种正确积极的育养引起更多人的兴趣。对于一切以好奇心驱使的孩子而言,短视频无疑具备传统书本之外的优势,能够音画并茂地让知识“活”起来,主动将信息传达给孩子。而且只需要动动手指、搜索关键词,任何人都能找到自己想要的“知识树”,打开更多世界。
譬如时下的网红问题“黑洞”,在抖音@中科院上海天文台 上会讲解如何给黑洞拍照。少年时代我们喜欢思考“宇宙如何产生”、“地球如何演化”、“人类从哪诞生”这样的问题,便有@宇宙大爆炸 对一些简单地问题进行科学普及,偶尔他还会抛出开放性的问题,比如在《人类灭绝后,地球会怎样?》的视频中,就一步步畅谈了动物界、植物界乃至整个生态圈可能发生的改变,由此延伸,你可能会对神奇的自然界产生兴趣,进而可以选择关注@知乎观鸟 和@植物知识分享 。如果你的兴趣点转到五千年的中华历史,希望了解当时的城市整体风貌或是百姓日常生活,@历史五千年 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想要了解人类智慧的璀璨,故宫文创、国家博物馆也在抖音上开通了官方账号,定期和粉丝分享文物穿越时空的“戏精生活”,让博物馆成了无数孩子的心之所向。而面向K12教育的@学术派 则走实用路线,总结整理了从语数外到数理化的各学科知识点、学习小窍门,课堂内外的任何事都能成为学习的素材。
来源:抖音@宇宙大爆炸
短视频无疑正在用这种让人眼前一亮的方式,将“知识”化繁为简。最直观的表现就是让大量专业、课本外的知识丰富了青少年的生活,使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搜索。
据抖音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抖音平台上仅青少年教育类内容短视频数量就超过547万,累计点赞量近149亿,累计转发分享量超过8.5亿,累计播放量超过4752亿,青少年短视频教育内容已成为抖音内容生态重要组成部分。
基于这一趋势,为进一步发挥短视频在青少年教育领域的积极作用,2019年6月25日上午,抖音青少年网络健康成长研究中心联合中国教育电视台《教育传媒研究》杂志、中国传媒大学协同创新中心启动了旨在推动短视频青少年教育的“青椒计划”,并发布该计划首份、也是国内首份青少年短视频教育研究报告《成长的百科全书——短视频社交与青少年教育研究报告》。
或许我们是时候面对互联网时代下的新学习方式了。
短视频时代的百科全书
互联网时代以来,人们的诸多生活习惯都在以不同的速度被改变,正如麦克卢汉所说,广播是听觉的延伸,电视是视觉的延伸,互联网是中枢神经的延伸。而视频作为一种高度互联网化的产物,可以说混合了视觉文本、听觉文本、甚至触觉文本,通过简化、剪切、浓缩、融合等方式,将知识形式进行转化,呈现为极具流行性和传播力的媒介产品。
2018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前夕,抖音与中国国家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南京博物馆等七家博物馆联合发起第一届文物戏精大会,通过骨节动画的技术以及配音特效等一系列新媒体技术,将抖音上流行的 “拍灰舞”、“98K电眼”、“千人千面”等流行元素与国宝结合,让后母戊鼎、唐三彩人物俑、三星堆铜人像以及战国重金络壶这样的国宝动起来,在引人惊叹“国宝还能这么玩”的同时,成功收获了1.18亿次的累计播放量,为抖音转向生产知识内容短视频打开了突破口,此后各类由浅入深的知识型短视频逐渐丰富起来。
来源:抖音
短视频真的会成为下一个时代的学习方式吗?回答这一问题,更好的答案是:在未来的生活中,互联网已经不可能退场,智能手机的出现也确保了这一结果。《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18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为8.02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互联网已经深度融入了人们的日常工作、购物、社交、娱乐以及学习生活。据社交媒体管理平台“互随”(Hootsuite)和由市场研究机构“我们是社交”(We Are social)联合发布的《数字2019》显示,中国网民每天平均上网时间为5小时52分钟。网络已经在生活中占据一席之地,与其担忧互联网对传统生活方式造成的冲击,不如秉持更乐观的心态思考新途径能为生活带来的益处。
工具和获取信息的渠道都可以改变学习方法,新的形式在福利青少年的同时也给予了更多教育者信心。例如抖音网红杨老师(@诸葛学堂)最早决定将自己的语文课堂搬到抖音上,是因为一方面自己可以通过人们的反馈获得更多教育理念,从而优化自己的教育方法,同时也能够影响和开发更多人的可能性。从开通抖音账号至今,杨老师已经有超过600万的粉丝。又如因今年高考而一举成名的“网红老师”王文勇,表面上人们看到了他押中考题的“神”,背后则是他作为一线教师多年执教经验的总结,而通过短视频教学,他的学习方法还将影响更多苦于摸不着数学门道的学生。
来源:抖音@诸葛学堂
更多受短视频教学影响的教育工作者也认为,随着时代发展,未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只会更便捷、更丰富,而知识也必然更加通俗易懂,让不同人群都有所得,网络则能够更直观、有效地帮助他们做到教学相长。
从这一趋势入手,本次发布的《成长的百科全书——短视频社交与青少年教育研究报告》总结出,抖音短视频由于兼具“短与故事化(short and story-like)”、“丰富与易得性(sufficient and searchable)”、“分享与社交化(sharing and socializing)”6S特征,便利了知识的生产与分享,从而得以汇聚大众知识结晶,某种程度上承担起了当代新“百科全书”的作用。
中国教育电视台总编辑胡正荣教授也肯定道,短视频与青少年教育有三大结合点:与教育体系中的课程体系结合,以短视频补足纸质教材在易接受性上的不足;与综合素质教育的结合,拓展课外德智体美劳教育;与个人专业的结合,发展个人专长的专业性教育向纵深提升和发掘。
“后喻时代”,将学习主动权还给青少年
如果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站在学生本位思考、引发学习的兴趣,则是师者需要认真思考的。
著名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在《文化与承诺——一项有关代沟问题的研究》一书中提出三种文化: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如果说前喻文化时代,知识是从学富五车的长者向懵懂无知的青少年传播,那么工业文明时代至少带来了一种并喻文化,青少年和成人、教师和学生、家长和孩子之间慢慢有了平等化和民主化的学习交流方式。然而后喻文化时代,知识传输的路径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即长者、老师、家长必须放下身段,向年轻人学习——保证后喻实现的前提,则是知识的普及与常识化,让更多人成为知识的传播者。
这也是抖音联合中国教育电视台《教育传媒研究》杂志、中国传媒大学协同创新中心两大教育机构推出“青椒计划”的初衷。当今急剧变革的媒介学习方式,正在逐步彰显后喻文化时代的特征。因此,短视频作为教育产品,已经自发地向青少年的兴趣、体验、品味、认知结构、交往方式等思考模式靠拢,甚至向年轻人取经,并关注到青少年在新媒介时代的自主性、先锋性和引领性,成为课堂外的、满足学习兴趣的有效补充。
“青椒计划”将为优质青少年教育的内容创作者开通5分钟权限,鼓励创作;开启#青椒计划挑战赛#,扩展青少年教育内容生产传播范围,催生优质学习内容;同时引入学术指导机构、教育专家,参与抖音青少年短视频内容发展策略制定,探索更科学的教育形式;同时深化持续开展青少年短视频教育学术研究,引导更多的青少年走向提升自我,甚至终身学习的人生道路。
变化无处不在,而学习的意义则使人在变化的趋势中拥有平衡的能力。抖音短视频知识传播不仅以其丰富性、多元性、开放性、日常性为青少年带来了知识量的增加,而且以其故事化、视频化、动态化、社交化的特点实现了知识学习与传播的质的突破。抖音之所以能够吸引万千知识创作者与学习者投身其中,是因为它紧紧抓住了数字时代青少年教育的规律,或者说知识类短视频传播的四大深层机制,即兴趣化激发、自主化学习、链接化分享以及实践化导向的内容生产与展现模式。
知识是开启未来的钥匙。启动仪式现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陈昌凤教授指出,在当下这个短视频时代,短视频平台能够主动担负起教育的社会责任,将知识的输出、思想品德的培养、人格的养成纳入到内容生态中,是一件值得欢迎的事情。
(部分图片来自视觉中国、抖音)
策划:三联.CREATIVE
责编:刘华
作者:王聪
微信编辑/设计排版:王思涵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