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蓬勃生长、抖音纵横四方、网红新人层出不穷、小鲜肉网红当道、音乐节遍地开花、民谣、摇滚、说唱各领风骚。
华语流行音乐诞生至今四十余载,浮浮沉沉,曾经百舸争流的乐坛是如何在当时百花齐放?
恰逢改革开放,华语流行音乐萌芽
回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中国重要变革时期,经济转型、文化变迁、对当时文化和生活都产生决定性影响,流行音乐亦是如此。
历经十年动荡,内地的政治、教育、文化到了全面改革、重新出发的阶段。1977年,全国高考恢复,重开中央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等院校,为培养未来艺术人才奠定了基础。
高考,彻底改变了一些人的命运,“中国合伙人”俞敏洪、徐小平、王强就是那个年代的缩影。
随着邓小平应邀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间接推动两国音乐文化交流。同年3月,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率美国波士顿交响乐团访华。这是“动荡”后第一支外国交响乐团来中国演出。
后来成为指挥大师的小泽征尔,曾在1978年到北京中央音乐学院访问,聆听二胡独奏《二泉映月》。小泽掩面而泣,从坐着的椅子上跪了下去,他虔诚地说:“这种音乐应当跪着,坐着和站着听都是极不恭敬的。”
南北派音乐各不相同,卡带使音乐有承托
由广东广电投资建立了首家企业化的唱片公司——太平洋影音公司,开创性与香港百利唱片公司合作,通过体制关系,引进中国第一套先进的立体声录音设备,第一任老总便是著名歌星廖百威的父亲廖明祖。
当时太平洋影音所处的广州,文化相对开放,这就给了太平洋合适的“土壤”,使其能最早把流行音乐产业化。这也就有了后来的朱逢博、李谷一、吴松华、费翔、程琳等一系列歌手的唱片,还建立大名鼎鼎的太平洋艺术团。
但当时,对许多家庭来说,最贵重的莫过于一台黑白电视、一部卡带录音机、一台缝纫机。仅有的一部录音机在亲戚、朋友间轮流使用、小小的黑白电视能吸引一票邻里整晚一起追剧。
录音机的普及,卡带销售让当时不少唱片公司挣得盆满钵满。此后,音像公司、出版社如雨后春笋般成立,第一代流行音乐人更是踌躇满志、跃跃欲试。
趁此时机,中国大陆第一个流行乐队——省歌舞团“紫罗兰轻音乐队”在广州成立,乐队成员包括毕晓世、韩乘光等人。他们用最简陋的设备、浅薄的音乐技巧,点燃了中国流行音乐星星之火,悄悄拉响中国流行音乐的第一声。
1978年 中山纪念堂 紫罗兰轻音乐队
地处沿海,广州自古以来已是对外交流的窗口之一,经济发展相对蓬勃。受此影响,广州的文化发展亦走在全国前列,市民对于优秀文化也有着更高的追求。
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流行音乐萌芽依然在广东,一批优秀的台前幕后音乐人开始涌现,如李海鹰、刘志文、解承强、陈珞、陈小奇、王文光、张全复、许健强、汤莉、廖百威、李达成、陈汝佳、王建业等人。
与南方的广东不同,以付林、谷建芬、施光南等为代表的北派音乐创作人,此时正开始尝试更具思想化、艺术化、更自由的创作风格,如:《年轻的朋友来相会》、《乡恋》、《希望的田野上》、《军港之夜》等经典。
但是由于社会开放接受程度仍然较低,听众思想守旧,在地域政治因素的笼罩下,无论是李谷一的《乡恋》还是苏小明《军港之夜》,一开始遭遇了不同的声音批判,认为如此靡靡之音不能登大雅之堂。
最终,随着一些歌曲登陆央视春晚,依靠强大传播力,得到全社会认可。时至今日,站在大连旅顺的军港前,望着港内小桥,感受到的可不是一首简单的歌曲,更多是沧桑的中国近代百年史。
粤语歌抬头发展,第一代明星涌现
而毗邻广东的香港,流行音乐的发展比内地早很多,但仍然以英文歌为主。严格意义上,粤语流行歌曲的兴起是以1974年的电视剧主题歌《啼笑因缘》和电影插曲《鬼马双星》、《双星情歌》为标志的,粤语歌的兴起,使其与国语、英文歌曲处于三足鼎立的状态。
其中,不得不提粤语流行乐坛的灵魂人物许冠杰,他把普通老百姓的口语写进歌词,开辟了粤语歌新天地。
许冠杰早年组过乐队,许氏兄弟电影红极一时,《最佳拍档》至今仍保持香港的电影观看人数纪录。许冠杰1978年推出“买到要抢”的经典大碟《半斤八两》,标志粤语流行歌市场正式形成。
他被誉为香港流行歌鼻祖,在许冠杰的影响下,大批歌手转唱起粤语流行歌,一批新秀崛起,香港乐坛春天正在到来。
拥有铜喉铁肺之称林子祥是香港乐坛中顶级的歌手,他的歌曲在当时非常的有冲击力和感染力,林子祥早年唱英文歌,后改唱粤语。《千枝针剌在心》、《在水中央》带有明显的古典小调味道,他创作的《爱到发烧》、《阿LAM日记》则走另一极端,完全西洋风格。
阿LAM的作品如《真的汉子》、《敢爱敢做》、《男儿当自强》则充分展示他超人的歌喉。在后来的谭、张争霸的时代,林子祥仍牢牢把住他歌坛巨星地位,显示不俗的实力。
真正的“前流行歌年代”的歌星当属徐小凤。在粤语歌流行之前,她已经是一位非常红的歌星了。
七十年代末,顺应潮流唱起《风的季节》、《风雨同路》等代表作。小凤姐以其雍贵大方的形象在香港歌坛独树一格。92年举行的告别演唱会,连开43场,创下香港乐坛的纪录。
此后几年,香港拥有许冠杰、罗文、温拿、关正杰、林子祥、郑少秋、汪明荃、徐小凤、甄妮、叶丽仪、区瑞强、叶振棠、奚秀兰、陈百强、钟镇涛、谭咏麟等著名的歌手与组合,整个歌坛呈现生机勃勃、群星争辉的繁荣景象。
影视金曲留烙印,创作人及乐队初显露
而粤语流行曲在当时最为广泛的传播方式,便是影视剧主题曲。以演唱影视主题曲红极一时的罗文,以柔软、略带戏曲唱腔的声音,演绎《射雕英雄传》、《小李飞刀》、《锦绣前程》别有风味。
特别是《狮子山下》更誉为"香港市歌"。后来,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访港时,向香港市民吟诵这份歌词,号召港人发扬狮子山的精神,奋发图强,使狮子山成为香港精神的象征。
影视主题曲和插曲传遍大街小巷,也给大批作曲、填词人施展的机会,卢国沾、顾嘉辉、黎小田、黄霑成为最耀眼的音乐人。透过香港电视剧,中国内地开始接触粤语歌曲,使粤语歌曲在全国广为传播。
郑少秋在电视中扮演各种英雄和侠客。其歌曲代表作是《楚留香》、《倚天屠龙记》,他也是那时最具影响力的歌星之一。直到九十年代,他仍以《笑看风云》、《岁月无情》等电视歌曲继续他的长青地位。
汪明荃是当红影星,代表作《京华春梦》、《万水千山总是情》,同名主题曲也是汪明荃演唱。汪明荃在香港演艺界被尊称为“阿姐”,资历深厚。
关正杰的身份虽没前两位那么显赫,但他是那个时代最重要的歌手之一,是颁奖礼上的常客。后来离港,投身地产行业。
叶振棠最为国人熟悉的是《霍元甲》主题歌《万里长城永不倒》的主唱者。相对于关正杰,他的歌手生涯要长得多,至今依是歌坛常青唱将。
当然、还有《上海滩》的神奇走红的叶丽仪、《神雕侠侣》的张德兰、以及甄妮。
除了“许氏风格”浓重的口语化歌曲和传唱度极高的影视剧主题曲外,以区瑞强的作品为代表的民谣也在香港流行乐坛占一席位。
区瑞强以独特的田园气息在乐坛独树一格,《陌上归人》、《渔火闪闪》是其代表作。区瑞强虽未曾大红大紫,但他是香港民谣运动重要推动者。
而谈及早期的香港乐队,特别要提温拿乐队。早在1968年,谭咏麟与陈友,彭健新,叶智强,陈百祥等组成Loosers乐队,这是温拿前身。之后谭咏麟前往新加坡读书,陈百祥去中东做生意,乐队成员分道扬镳。
1973年,温拿乐队正式成立,成员包括谭咏麟、钟镇涛、彭健新、叶智强、陈友以及Andrew Oh(后因签证问题退出),他们喇叭裤和齐肩发造型成为当时青年人效仿的对象。
1978年,温拿乐队解散,单飞成员也在各自领域小有所成:钟镇涛歌影两栖;彭建新独特的乡村风格获得一定地位;陈友在电影界颇有成就。特别是谭咏麟,不仅成为香港乐坛炙手可热的歌手,还进军台湾电影界,收获1981年金马奖影帝的殊荣。
说到香港和台湾,又怎能不提邓丽君?此时的邓丽君早已功成名就,不但红遍两岸三地,更飘红日本、东南亚。本来不太红的歌,经她翻唱后立刻爆红,如《月亮代表我的心》、《奈何》、《在水一方》。
1980年,邓丽君获台湾金钟奖“最佳女歌星奖”,成为首位获该奖项的歌手 ,并开始世界各地的巡演。1981年,邓丽君在香港出席“香港第五届金唱片颁奖礼”,五张大碟同时获得“白金唱片奖”,打破香港历届白金唱片纪录。
而邓丽君的多首经典作品,如《小城故事》等,更是台湾民歌运动的代表作。
民歌运动推动原创,唱片公司“七国混战”
台湾作为早期国语文化中心,流行音乐分为国语和台语(闽南语)两大版块。虽呈现发展势头,但翻唱之风依然盛行,欧美文化影响深刻。
1976年的冬,归台青年画家李双泽在一次演唱会上,向观众席投了一瓶可口可乐,并激愤喊出“唱自己的歌”。很多人以此作为台湾民歌运动的开端。
此后民歌运动过程中,唱片公司起到举足轻重作用,最为突出的就是新格和海山两家公司。
1979年,新格唱片推出齐豫首张专辑《橄榄树》。齐豫得天独厚的嗓音表现出独特的气息。专辑制作人李泰祥亦是“独树异帜”,他与齐豫的合作创造出截然不同的曲风。
《橄榄树》被选定为电影《欢颜》主题曲,成为关注焦点,被誉为民歌时代无以论比的经典。
海山唱片在民歌运动的作用虽不如新格强大,但也起极为重要作用。最重要人物就是由他们一手捧红的歌手蔡琴,早在专辑《出塞曲》推出前,她的作品 《恰似你的温柔》就早已在乐坛上深植人心。
以歌林为代表的小公司也纷纷致力于民歌手发掘。歌林捧红凤飞飞,芮河推出陈淑桦,宝丽金打造刘文正、黄仲昆、费玉清、并为乐坛留下《好好爱我》、《三月里的小雨》、《南屏晚钟》等作品。
民歌运动进行得如火如荼,其他歌手此时亦纷纷推出多首优秀的作品。其中最红的当属欧阳菲菲的《热情的沙漠》,邓丽君的《小城故事》,以及侯德健创作、李建复演唱的《龙的传人》。没错,这首《龙的传人》的原曲,就是后来被王力宏重新改编翻唱的《龙的传人》。
1980年,段钟潭与段钟沂兄弟的“滚石有声出版社”在台北成立,这是滚石唱片的前身。张艾嘉转投滚石后,由当时初出茅庐的罗大佑担任制作人,推出《童年》专辑。
这是罗大佑辞去医生工作后,首度担任唱片制作人。1982年,罗大佑发行第一张专辑《之乎者也》,打破当时流行的民歌曲风 ,带领台湾流行乐走向毫无前例的批判与省思风潮。
当年还未变成大叔的“小李”李宗盛,在中专肄业后,加入“木吉他”合唱团,在宝丽金发行了一张《木吉他作品全集》。后来,乐团解散,期间在流行音乐界,他并无突出成就,直至1985年进入滚石任职,才开始爆发他的音乐天赋。
后来主打香港市场的叶倩文,事实上出生在台湾,但移民返台后决定将事业中心放在香港。与叶倩文相反,台湾歌手苏芮签约香港UFO唱片出道,后来又转签台湾飞碟。飞碟唱片是由从滚石出走的吴楚楚与彭国华成立,之所以取名叫飞碟,就是为了影射滚石——“地有滚石,天有飞碟”之意。
后来的飞碟,拥有王杰、小虎队、林志颖、郭富城、张雨生、苏芮、蔡幸娟、姜育恒、伊能静、郑智化、叶倩文、陶大伟等歌手。其中,陶大伟的音乐也深深影响着儿子陶绪忠,及后陶绪忠加入乐坛,成为大家熟悉的陶喆。
随着唱片行业发展,飞碟最终被华纳控股收购,变身台湾华纳。
CD载体取代卡带,唱片业迈向新纪元
1981年,荷兰飞利浦公司成功研发了CD镭射光盘,日本新力公司则推出CD播放系统,共同缔造音乐软硬件的数字化。
与此同时,载体革命让录音带、LP唱盘受到致命冲击。自此,唱片载体数字化的年代正式开启,全球的唱片行业也因CD的普及而发展至巅峰。
流行音乐诞生至今已四十载,四十年来,华语乐坛的流行音乐带给我们无数优秀的音乐作品,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近日,【流行音乐40年顾】专题将于【音乐无限】公众号正式开始每周连载。此后亦将会有文章相关音乐人的个人延伸阅读推送,各位乐迷切勿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