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麦子爸爸,今天和大家聊聊小孩子爱看电视玩手机那点事儿。
麦子的姑姑之前跟我抱怨,家里自从有了IPAD和投影仪,侄子看书的好习惯全没有了,注意力也明显得不如以前集中了,而看他同学家的孩子,因为家里的教育方式是连电视机都没有。
两个孩子学习成绩很好,业余爱好就是除了户外运动,绘画,就是看书,很明显得感觉到自主学习能力好很多,而且看到别的家孩子的画画作品,好生羡慕,生动鲜明富有朝气,转头一看自家孩子,除了看IPAD就是看电视动画片,没别的爱好了。
可见电视电脑手机对孩子的危害有多大,当然现在的人们包括大人都不看电视啦,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各样的电子设备产品,Ipad等平板电脑,还有智能手机的不断升级,这些已经成为了我们人人手掌上的微型电脑,还有各大社交软件媒体的充斥互联网,许多幼儿园的小朋友纷纷开始效仿了抖音里面的劲歌热舞,一个专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的框架,框柱的不止是孩子们的眼界,还有他们的思维认知。
电视、手机束缚了孩子的思维认知
记得一部经典动画电影《查理和巧克力工厂》里有这样的一句台词,“我们至今学会的,最重要的事情与孩子有关的,就是永远不能让他们走近电视机,最好就是根本没有装那个傻玩意。”
此外,科学家用过一组爱看电视、电脑和爱看书的孩子对比实验来为你验证:
他把年龄和认知能力相差不大的孩子分成两组,一组孩子听老师讲白雪公主的故事,另一组孩子看白雪公主的动画片。
然后,他再让两组孩子画出心目中的白雪公主。 听了故事的孩子画出的白雪公主各不相同,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象,赋予白雪公主不同的形象、装束和表情;
而看了动画片的孩子,画出的白雪公主全都一模一样,因为他们看到的都是一样的。 几天后,这位教育学家又让这两组孩子再画白雪公主,听故事的孩子这次画的和上次的又不一样,因为他们又有了新的想象;而看过动画片的孩子,画的和上次还是一样的。
通过简单的对比我们不难发现:即使是看电子设备的学习方式,不仅束缚了孩子的思维,还会抑制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动画片把故事中的角色模式化了,束缚了孩子的思维。孩子看动画片,其实也是听故事的一种形式,如果我们想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就讲故事给他们听,而不是让动画片来给孩子讲故事。
电视、手机对孩子绘画水平的不良影响
如果说还有什么最能体现儿童的思维认知的话,我一定会选绘画。因为绘画就像一面镜子,可以把孩子的所思所想接近完美的呈现出来,是儿童思维的最直接体现。
当然,前提是孩子没有受到成人的影响,不是在模仿成人的绘画。
比如,如果孩子跟成人学了小鸟的简笔画,那么孩子就会用小鸟的简笔画形象来代替他们大脑中原来的小鸟形象,就像同一个工厂里生产出来的一样,都是标准化的图像了,不再是他们原来大脑中的小鸟形象。这时候你再想通过孩子的绘画作品来观察孩子的认知水平就很难了。
德国儿童心理学家皮特·温特斯坦及罗伯特·J·琼维斯博士对两组5岁儿童做了「画小人」测试,第一组几乎不看电视,第二组平均每天看3小时以上的电视,结果一目了然。
第一排小人是每天看电视时间不超过1小时的孩子画的。
第二排小人是每天看电视超过3小时的孩子画的。
第三排,是那些看电视时间和内容不受限制的孩子画的。很显然,他们被电视内容吓到过。
从以上三幅图可以看出,看电视时间长短对孩子想象力和控制能力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另外孩子的“直觉行动思维”也会跟着受不良影响,他们会对现实和虚拟世界的判断有误,分不清现实虚拟。
所以如何才能让孩子们远离这些“吃人”的电子设备呢?
首先我们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则,自己不能老是对着手机电脑电视,其次对于比较上瘾的孩子可以适当控制时间并缩短时间,当然,最最重要的还是我们的陪伴,给他们多一点互动,他们的小世界也就慢慢充实起来。
陪孩子玩玩具,做做手工,就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玩腻了芭比娃娃和变形金刚小汽车,不如来个出其不意的创意折纸吧。
别小看了这些小小的折纸,它们中甚至还能找到许多经典的数学物理知识,如齿轮、作用力、弹力…… 而借助这些科学知识。
简单的折纸居然会出现这样神奇的效果!太有意思了吧! 这些脑洞大开的折纸作品真的是设计巧妙、惟妙惟肖、妙趣横生。
它们的创作者,来自日本的折纸艺术家中村开己创立了自己的流派'Kamikara',也叫动态折纸系列,把折纸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中村开己先生也专门出过教孩子折纸的书籍,按照书中的步骤和给出的纸膜,几岁的孩子,也能亲手做出一样的神级折纸玩具,这套书在日本非常畅销和火爆。
每个作品都有一个小机关,他已不单单是折纸了,而是折纸艺术,结合了玩与乐的折纸艺术。
一个买回来需要开动脑筋的益智玩具,不需要上百元就可以得到,58元就能为孩子带来实质性的快乐,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