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文改变生活
为了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提高居民幸福指数,2016年卫东实施了民生365工程。其中“5”代表了58个旧庭院和50个后巷,提升了改造工程。
目前这些工程已经完工,老旧庭院和背街小巷的面貌焕然一新,百姓赞不绝口。居住环境得到改善,老百姓的心气顺了,庭院变得更和谐。居民自愿成立院委会,聘请门卫和物业,庭院环境一天好过一天。老百姓高兴地说:“感谢政府为我们办实事,没想到在老旧庭院里也能过得这么舒服!”
文博路市司法局家属院改造前后对比照片。资料图片
环境好了,居民心气顺了
积极配合社区工作,成立院委会
8月18日,在许昌市区三八路医药站14号院中,79岁的管佩文坐在树荫下,一边摇着蒲扇,一边和邻居聊天儿。在他们身旁,私家车整齐地停放在停车场上,庭院环境井然有序。
三八路医药站14号院曾是一个无主管庭院,垃圾无人清理,成为社区管理难题。2013年,魏都区政府出资对该庭院进行升级改造,硬化了路面,疏通了下水道,今年又将菜园变为停车场。庭院旧貌换新颜,居民无不拍手称快,积极配合庭院管理工作,成立院委会,聘请门卫,庭院环境一天好过一天。
同样,文博路市司法局家属院和市人民检察院家属院也曾存在诸多问题。许昌市司法局家属院居民赵治平告诉记者,随着时间的推移,家属院越来越破旧,路面也被压坏了。部分路面曾被热心人用砖头、石子等修过,但没过多久又破损了。下水道更是家属院里的老大难问题,盖沟板严重老化,行人不敢踩踏。夏天时,下水道散发出难闻的气味,臭气熏天,不少居民叫苦不迭,有的老住户因此搬离了家属院。
2016年5月份,魏都区文峰街道办事处文峰社区对这两个老旧庭院进行提升改造。“居民对我们的工作非常支持,自觉挪走了地面堆放的东西,施工时虽然影响了大家出行,但大家没有抱怨一句。”文峰社区党支部书记凡玉梅说。
如今,经过提升改造的两个家属院,不仅路面平整,而且下水道进行了疏通,下水道的盖沟板全部换成了新的。走进家属院,路面平整,已闻不到任何臭味。“家属院里的住户都很高兴,上了年纪的老年人也不怕走路时路不平摔倒。”赵治平说,“感谢政府为我们办实事,没想到在老旧庭院里也能过得这么舒服!”
背街小巷不再坑洼,食客多了起来
在巷子中开饭店的张老板心里乐开了花
按照“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布局合理”的原则,今年,魏都区对辖区内的50条背街小巷进行了提升改造,其中一条是大同街。大同街曾叫洋街。它连接颍昌路和南关大街。在没有进行提升改造前,大同街西段是一个问题路段,让周围居民和商户头疼不已。
“一到雨天地砖都不敢踩,一踩溅一脚泥水。”附近仙客来快餐店的负责人张岱芊告诉记者,路面破损严重,不但行人走着费劲,车辆也不敢停放。小巷附近饭店多,下水道经常堵塞,有时候污水积在路面上,道路只能半幅通行。
“路面整修时,道路封闭影响了这里饭店的生意,但大家非常支持社区的工作。”大同社区党支部书记宋改清说,经过提升改造,路面全部用沥青铺好,下雨天无法正常通行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下水道的盖沟板也进行了更换和封口,污水横流的现象得到了根本遏制。现在,不管是就医、就餐的人还是附近的居民,走在这条路上,就像走在城市的主干道上。“道路修好了,就餐的客人多了。”张岱芊高兴地说。
58个老旧庭院和50条背街小巷改造完毕
未改造的老旧小区,居民可向社区申报
据了解,2016年是魏都区民生365工程实施第一年,魏都区住房建设和交通运输局牵头对辖区内的58个老旧庭院和50条背街小巷进行了提升改造。其中,老旧庭院提升改造包括路面整修、下水管道清淤、盖沟板更换、墙体粉刷,背街小巷提升改造包括修补破损路面、疏通下水道、路面硬化等。通过提升改造,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出行条件得到了改善。
魏都区住房建设和交通运输局副主任尚珊珊告诉记者,为推进民生365工程的落实,他们采取了不少办法。一是居民参与机制。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采取小区申报、社区推荐、街道办事处上报、牵头单位审核、区政府研究决定的程序确定改造项目和内容。二是公开机制。建立民生工程微信公众群,把相关办事处和分管领导以及城建所长加入微信群,各街道办事处每日上报施工进度和各种手续办理情况。三是长效管理机制。改造后的老旧小区,在区级部门和街道办事处、社区的帮助下,建立起“社区—楼院—楼栋”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治理机制。
2016年58个老旧庭院和50条背街小巷已经改造完毕,群众的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社会反响好,部分庭院居民还请人唱大戏表达喜悦之情。
“按照计划,2017年魏都区将继续改造老旧庭院和背街小巷,继续提升百姓生活质量。”尚珊珊说,老旧庭院居民可向社区积极申报,魏都区住房建设和交通运输局也将加大和街道办事处的对接力度,对需要改造的老旧庭院和背街小巷进行排查摸底,建立台账,并积极上报区政府。(许昌晨报 记者 贾同岭 李亚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