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姬少亭,“80后”西安人,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大学,2006年进入新华社。参与创立科学松鼠会、果壳网等,曾策划探月工程微博宣传。她创办 “未来事务管理局”,签约知名科幻作家,开设科幻写作课等受到关注。
前不久,姬少亭去了趟芬兰。那是在赫尔辛基举行的一年一度的世界科幻大会,她带了人生中最好看的裙子,希望有机会出席偶像兼好友刘慈欣的庆功宴——今年,刘慈欣凭《三体》第三部再度入围大会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
虽然最后刘慈欣惜败黑人女作家N.K.Jemisin,但令姬少亭得到些许安慰的是,由她的“未来事务管理局”(简称“未来局”)引进中国的作品——加拿大作家阿迈勒·艾尔—莫塔的《岁月静如玻璃,年华砥砺于铁》,获得了最佳短篇小说。身为“未来局”局长,她颇为骄傲:“这篇小说的全网阅读量应该已经破百万了。”
姬少亭创办的“未来局”是当下科幻圈最火的组织:主编的“不存在日报”是科幻迷极推崇的公众号;签约刘慈欣、韩松、郝景芳等科幻名家,集合他们办了别开生面的“科幻春晚”;引进海外著名科幻作品、参与制作本土科幻电影……
用姬少亭的话说,“未来局”的工作就是管理未来事,目标是为打造中国的科幻黄金时代出一份力。
打造宇宙中最出名“兔子”
在成立“未来局”前,姬少亭有三个亮眼身份:科幻圈骨灰粉、新华社记者以及果壳网元老。她9岁开始看《科幻世界》杂志,“觉得通过那些文字可以进入另外一个世界”。2006年,她成为新华社记者,原以为从此离科幻越来越远,却没想上司是科幻界鼎鼎有名的韩松,“突然觉得又和科幻世界有了联系”。
韩松是资深记者,也是科幻作家,两度获得银河奖(中国科幻文学最高奖)。经韩松介绍,姬少亭认识了《科幻世界》主编姚海军,参加在成都举办的世界科幻大会,见到了偶像刘慈欣。2007年第一次做采访,刚开始连载《三体》、尚未走红的刘慈欣跟她讲了一个多小时的中国科幻史,从梁启超说到鲁迅再到当代,她激动得手心冒汗。
科幻,是根据有限的科学知识,进行无限的想象,常常围绕外星人、时间旅行等天马行空的主题。海因莱因、阿瑟·克拉克、阿西莫夫……这些伟大科幻作家用科学讲未来故事,也借由想象展现人性。因此科学在科幻迷眼中,并非常人认为的冰冷、深奥,反而是浪漫又充满情怀的。所以,当姬少亭成了常跑科技领域的记者,处理科学报道的方式也比其他同行更有“温度”。
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发射,姬少亭接到宣传这次航天工程的任务。“那时航天宣传很多,公众也觉得有些疲劳。”姬少亭从美国好奇号火星机器车那儿得来灵感,决定打造一个中国登月机器车的拟人形象,就有了“月球车玉兔”的微博号。“玉兔”身后,是姬少亭和她召集的几个伙伴,有人负责采访工程师搜集资料,有人负责撰写博文,将“玉兔”每天的工作发上网:“月球上的空气稀薄,几乎没什么对流,晒得到太阳和晒不到太阳的那一面,温差会很大。没关系,我还扛得住啦!”“下午好!我已经提前3天结束午睡,又开始工作啦!”拟人博文让“玉兔”在网络刷屏,成为嫦娥三号发射期间曝光最高的“网红”。
2014年1月25日,“玉兔”出现故障,工作停止。姬少亭和团队发了一条微博:“啊……我坏掉了。”一时间,上万条留言涌进来:有网友每天留言打气;有艺术家给“玉兔”画漫画;有人私信留言说自己也生了重病,希望和“玉兔”一起加油;还有家长把“玉兔”的故事讲给孩子,小朋友说长大后要去太空救兔子……一台冷冰冰的机器人,就这样成为一群人的精神寄托。
“我们想借由‘玉兔’这个形象,告诉国人太空探索很危险,失败是常态;但对太空的想象很美,会启发一代又一代人。”美国航空航天局很多人是读着科幻长大的,这些幻想也催生了阿波罗计划、火星探索,姬少亭开玩笑说,“也许未来,那个去登月的中国人就是被‘玉兔’激励过的。”
“玉兔”被视为近些年来中国航天宣传上最成功的案例之一,姬少亭因此常受到各大学传播院系的演讲邀请,也参加了探月工程的内部报告会。“有参与探月的工作人员和我说,‘玉兔’出问题时他们特紧张,害怕国际、国内舆论会出状况,开玩笑说是这个微博‘挽救’了他们。”姬少亭说,“但大家都知道,真正的太空英雄是他们!”
从松鼠会到“未来局”
在做记者之余,姬少亭还兼职科学“大V”,她是科学松鼠会和果壳网的创始元老。2007年,她在成都的世界科幻大会上遇到了复旦博士姬十三,两人一拍即合。一年后,姬十三组织科学松鼠会,集合一批实力编辑、写手,义务进行科普宣传,姬少亭就是初创主力。2010年,姬十三和姬少亭等人创办果壳网,如今已是包括MOOC学院、菠萝科学奖、分答等爆款的大型科普平台。
图源:封面新闻
在科学松鼠会,姬少亭撰写科普文章、举办科学爱好者交流活动。科学松鼠会的第一个活动“小姬看片会”,就是由她主持的。她到各城市播放科幻电影,介绍科学知识,受到科学爱好者追捧。“那时大家都是兼职,第一次看片会写文案、做主持、回邮件全是一个人。也没钱,整天在咖啡馆幻想要是能有个办公室该多好。”姬少亭回忆,“但是非常幸福,因为感觉找到了组织,我们称这个是‘趣聚原理’:有趣的灵魂总会相聚。”2009年科学松鼠会办活动,身为主持人的姬少亭讲述已故青年科幻作家柳文扬的故事,一个女孩在门口听得泪流满面,“后来她也加入了果壳网”。这个女孩名叫俞淳子,后来成为“未来事务管理局”的副局长,如今是果壳网视频的负责人。
“2013年,中国科幻市场不像现在这样乐观,姚海军他们在办‘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穷到不行,大刘和韩松一人捐助1万块。”姬少亭知道后,就和姬十三商量,在果壳网内部成立“未来事务管理局”,申办、赞助这个奖。于是,姬少亭成了“未来局局长”,渐渐有了要深入科幻产业的打算。
2016年,姬少亭从新华社辞职,全身心投入“未来局”。当时韩松劝她说,外面很危险,在新华社不会失败,出去后要承担失败的风险。姬少亭回答:“我不怕失败,我想为中国科幻做点事情,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科幻的下一个黄金时代,一定在中国
“未来局”工作很多,比如签约科幻作家,发布他们的作品。2016年春节期间,姬少亭和团队邀请12位科幻作家入“局”,策划了一场“科幻春晚”。每位作家花48小时创作,完成一次故事接龙。“未来局”的公众号“不存在日报”每天(除周一外)发一篇,每篇都要沿着上一个故事往下写。那次,刘慈欣献出《三体》后唯一一篇短篇小说,宝树、陈楸帆、郝景芳等青年科幻作家也拿出了不俗作品。2017年,“春晚”规格升级,以韩松、何夕为代表的作家们以历年央视春晚的节目名为题进行写作,《春节序曲》《故乡的云》《相约九八》等23个故事让网友大呼过瘾。
“未来局”另一项工作是给一些电影提供版权、故事、知识支持,甚至参与电影制作。这两年,越来越多国内影人尝试科幻题材,但知识的局限造成一些低级错误。“现在电影圈喜欢把各种科幻元素拼在一起,人工智能、机械怪兽、废土风格等,变得非常搞笑。比如前段时间,有电影把时间穿越跟平行宇宙放一起,但通常这俩概念是分开讲的。”而“未来局”要做的就是给科幻电影扫盲,姬少亭说,“特效不代表科幻,科幻也不一定要大特效,就像电影《彗星来的那一夜》,根本没什么特效,依然是硬科幻,重点还是故事和想法。”
在姬少亭的规划中,“未来局”最重要的工作是挖掘新人。“国外科幻迷年纪都很大,一人年龄能抵我们仨。中国科幻迷有很多80后、90后,而且中国处在科技快速发展的状态,所以说如果科幻有下一个黄金时代,那一定在中国。”然而,与美国相比,中国的作家资源又十分匮乏,“他们的黄金时代有大批著作等身的巨头,而中国现在最出名的也就是《三体》”。
所以,姬少亭在线上线下开设科普写作课,邀请评论家、作家给学员传授经验,向中科院申请学员参观。与科学家交流的过程中,年轻作家们得到很多灵感。学员中有学生、医生、业余作家等,这些人慢慢构成了中国科幻的新鲜血液。前不久,她带学员到美国拜访94岁的科幻作家詹姆斯·冈恩,在他的图书馆里看到了许多珍贵素材。她说:“科幻作家最重要的是眼界,中国科幻圈太小,很容易在圈里出名,也容易自满,所以我们经常引进海外的作品,告诉新人我们与国外的差距。”
采访最后,记者问姬少亭:我们为什么需要科幻?她回答:“科幻不是必需品,但如果有科幻,你就很幸福,它可以带你去很远的地方,去很远的未来和过去,你会有另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
给世界一点这样的幸福,可能就是姬“局长”最大的心愿了。
《环球人物》记者 余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