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盛夏,张超洋心存感激。28岁的他以一首西安方言版的《遇见》登上久违的中国好声音舞台。“坚持7年了,我每年都参加节目海选,这次终于如愿上台。”评委、观众惊叹西安方言“加持”流行歌竟如此美妙。短短两周,这首单曲在一个网络平台点击量就达10万次。其实,张超洋13岁就开始涉足音乐创作,近年来为西安写了很多首歌。专家认为用方言创作表达西安情的音乐人多了,加上西安方言气韵独特和如今的城市影响力,造成从年初至今,一首接一首的西安方言歌爆红全国。
写歌、教音乐课,张超洋每天都做着自己最喜欢的事。(记者 杨力 摄)
“乡音”助他登上好声音舞台
“阴天,傍晚,车窗外……”当张超洋用西安话在中国好声音舞台上一字一句唱出孙燕姿那首《遇见》时,场上的评委和观众先笑后回味,因为西安方言给这首歌带来全新味道,仿佛一个倔强的陕西少年低声倾诉着对未来的向往。
“2012年我上大四突然有一天晚上特别想家,弹着吉他不知不觉突然唱出西安话的《遇见》。”张超洋从小在咸阳农村长大,直到15岁上高中之前,他都讲方言。对音乐的痴迷始于儿时父亲买的音乐磁带,他13岁写了第一首歌,18岁攒了100多首歌。一路考上四川传媒学院音乐表演专业,毕业后回到西安。“白天教音乐课或自己写歌,晚上去酒吧唱歌”。张超洋说这样的日子过了四五年,他很满足。
从中国好声音开播起每一年他都参加,这是所有音乐人向往的舞台。背后的海选却异常残酷,节目组有几十个“搜歌”导演洒向全国。“他们收集到的选手资料总数可能有上万份,demo作品甚至多达几十万首。我仅仅是其中一位。”张超洋在等了几个月后,今年5月得到了试音的消息,他备了十首歌,其中几首改成了西安方言。试音后他又赶去北京进行“大篷车盲选”终于过关,一张pass卡让他终于登上了中国好声音的舞台。
他如愿进入了周杰伦战队,也感受到从评委到观众对这种“乡音”的认可。上周五PK中他又选了一首西安方言版的《兰亭序》,虽然未能继续留在好声音舞台,但他虽败犹荣。“这次音乐旅程,周杰伦老师告诉我,就算没有衣锦,依然可以还乡。李健老师告诉我,母语是唯一的行李。这是我印象最深的两句话。”
爱西安所以给她写歌
朋友都说张超洋此行对西安话起到了推广作用,“我的心愿是大家都说好普通话,我也邀请你了解一下西安话。”今年以来西安方言歌曲的风潮张超洋很有感触。曹轩宾的《别君叹》、黑撒乐队的《醉长安》相继在央视《经典咏流传》栏目中一鸣惊人,范炜程渤智的《西安人的歌》在抖音上铺天盖地,助力西安成了网红城市。
找到歌曲与西安方言中间的重叠部分,是为了让歌曲唱起来更好听。这是他改编这首《遇见》时的心得,除了《遇见》,他还创作了一首西安方言歌曲《东大街》。如今被更多人认识,有了新的机会,也更坚定了他的创作之路。“我以后会把更多时间放在创作上。”
其实他一路默默耕耘,将对西安的热爱都化作一首首歌写出来、唱出来。“关于西安,我热爱她的方式就是为她写歌。”张超洋作曲,他的作词搭档是高中同学张时伟。两个人合作的《西安是座青春城》就是用中国风进行创作,将西安31所大学写入。后来又相继创作《钟楼叹》《东大街》《曲江池畔》《西安1990》,这些都是和西安有关的歌。
未来创作方向也更加明确,他清醒看到方言和音乐结合,在西安他并不是第一位尝试者。“在我之前有很多前辈,比如摇滚派王建房老师、说唱派黑撒乐队、民谣派马飞老师”,张超洋说他们都在各自流派里耕耘多年,每位都建树颇丰。“我发现在这些音乐类型里,将流行音乐和西安方言结合却是个空白。所以未来这个方向我会尝试一下。”
西安方言有先天优势
在市音协主席赵潇松看来,这不是一个偶然现象,一方面西安方言是最具汉风唐韵的中国话,所以这里的方言歌曲有幸成为最具融合力、最具扩散力的音乐表达形式。另一方面,不少本土音乐人热衷于用方言来创作或改编歌曲。再加上西安的影响力日益增加,方言歌曲也展示了新时代城市音乐创作的一种新面貌。
“方言歌曲与当地情感、民俗、文化绑定,凸显着地域特色,携带着丰富信息。当人们把生活场景中的见闻、体会,用方言化的艺术手法表达出来,会让接受者感到格外生动。”赵潇松认为,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东北方言辽阔豪爽,北京腔调韵味悠长,广东方言婉转多变。
西安方言的特质就是幽默、豪爽、生动。《别君叹》《西安人的歌》等能够风靡全国,得益于西安方言的动听迷人。“西安方言歌曲的走红与西安这座城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绝对不是偶然现象。”赵潇松认为,西安是唐诗的故乡,千百年来留下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这为音乐创作打下了非常好的传统文化基础,西安方言又是关中官话的基础,是最具汉风唐韵的中国话,而秦腔就是中国最古老最时尚的戏曲摇滚,这些都决定了,西安方言歌曲一定是一种最具融合力最具扩散力的音乐形式。
方言音乐一般只在自己的方言区里流行,可随着西安综合实力全面提升,西安方言歌曲借助各种新媒体平台被熟知,被传唱。“近年来音乐类节目、综艺节目利用方言音乐与传统音乐的反差,吸引观众的眼球,为西安方言歌曲的传播提供了沃土。”他认为西安方言歌曲走红也与西安与日俱增的城市影响力不无关系。方言音乐的兴起,是音乐产业内部细分的结果,也为新时代城市音乐创作呈现出一种新面貌。
方言音乐创作要有艺术底线
为期两个月的《大西安印象》全球100万元征歌活动8月1日落下帷幕。可喜的是,这次征歌活动超90%的歌曲为流行民谣和方言歌曲。“通过这次的百万征歌活动的结果,我们发现了一个可喜的趋势”, 市音协主席赵潇松说流行音乐和方言歌曲正在蓬勃发展,将对城市歌曲和城市形象的宣传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另一方面,他认为方言音乐的创作也要有艺术底线,要有文化内涵。赵潇松说方言歌曲走红后,方言元素成为音乐类节目的卖点,特别是方言说唱。因门槛较低,又容易保留方言色彩获得听众共鸣,所以成为不少方言音乐人首选的创作与改编套路。“这样容易造成部分方言说唱歌曲只追求方言歌词,忽视歌词和音乐背后的地域文化特色,本末倒置。”赵潇松认为,方言歌曲不应该简单地与“流行歌曲的方言重填词”划等号,要多借鉴地域性的音乐元素。“比如谭维维的《给你一点颜色》就体现了地域性的音乐元素。”他说歌曲的创作也要有艺术底线,兼顾音乐性和娱乐性的歌曲才会有传唱度,才能更好地让人们关注方言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
“一首歌,一座城,一段情。方言歌曲与音乐之城建设密不可分。”赵潇松说一个城市要成为真正的音乐之城,必须具备三个特征。首先要有音乐精神和气质,有能代表这个城市的精品力作,特别是城市形象主题歌曲。第二要有音乐的节奏和韵律,有全国最具影响力的音乐活动和赛事,特别是面向大众的国内和国际音乐品牌活动。最后,还要有音乐的颜值和空间,有多样的音乐场馆和活动空间,包括大剧院、音乐厅、市民音乐广场等,才能画出这个城市最美的音乐天际线
来源:西安日报(记者 陈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