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高中的时候,王宁每个中午都在校园广播站里度过,念一首诗,讲个故事,发布一个通知,帮忙找个东西。那时,她并不知道,未来的职业会和它有关。
从央视主持人大赛的冠军到评审,她用了将近十年的时间。她主持的栏目包括《面对面》《东方时空》《新闻1+1》等,带来《“东方之星”沉船事件》《马航“MH370”失联家属纪实》等重磅报道。
在穿着正装面对镜头之外,王宁是个喜欢读书的人。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当天,在抖音的“都来读书”直播中,王宁与演员闫妮连线讨论《红楼梦》,讲述对人物的感受,也分享读书心得。当晚的直播,王宁还连线了同为央视主持人的尼格买提。
王宁在抖音直播间分享读书心得
春日渐深,在安静的夜晚,一场讨论读书的直播间涌入40.73万人,观看次数46.59万,主持人变身主播,网友留言评论了3.08万条。
由抖音、今日头条、番茄小说与国内数十家文化机构,联合发起的“都来读书”,是一项助力大众读好书、好读书的全民阅读计划。王宁作为领读人之一,与阅读爱好者分享和互动,爱好者通过“领读人”的讲解,充分理解了书籍内容,不少爱好者挖掘了新的阅读方向。
“我算是泡在文学圈长大的。”王宁说,在手机镜头背后,她得以讲述与书的故事。
你确定你读书了没有?
小时候,王宁的梦想是考进中国传媒大学,18岁,母亲陪她参加考试,看到身边同学美女云集,王宁跟妈妈说,“我想回去”。
广院考试的自备项目,她拿出她自己写的文章,关键时刻派上了用场。后来又有评委嫌她眼睛小,主考官却说‘大眼无神,小眼迷人’,现在王宁还很感谢那位主考官留下了‘小眼睛’的她。
“因为同学们条件都很优越,要么声音特别好,要么长相出众。而我声音没特点,长得又不是很好看,一下子找不到支点。”那时候的王宁很迷茫,最后是老师的一句话点醒了她。“你要做一个记者型的主持人,而不是简单的播音员。”
2005年初,她开始和电视结缘,主持河北卫视一档文化访谈节目《读书》,这是当时全国上星频道唯一的一档读书节目。她采访了许多文坛巨擘,毕飞宇、铁凝、王蒙、刘震云、贾平凹……她三次采访莫言,从《檀香刑》到《生死疲劳》到《蛙》。“我觉得文学是我生命的底色。”王宁说。
后来,她自己写了一本书,书名叫《态度》。莫言专门为她写了一篇文章:我第一次见到王宁,讨论的是我的小说《檀香刑》。《檀香刑》因为描写了凌迟的场景,而被某些读者渲染为洪水猛兽。所以我在上王宁的节目之前,就已经做好了面对一番“恐惧和惊骇”的读后感抒发的准备。我知道,很多读者根本就没有读完我的小说,就人云亦云地附和他人的观点。出于我的意料,王宁展现了一位优秀主持人的敬业精神和专业素养。我们就《檀香刑》的讨论,没有停留在表面,而是从文学和人性这个层面上深入下去。这一次短暂的交谈,让我感到王宁不仅是一位优秀的主持人,也是一位出色的读书人。只有真正的读书人,才会有底气和能力去主持一档品味高雅、立意深广的文化节目,并能一直坚持做下去。
那时的王宁,每天和人沟通,然后去读书,“每天你的毛孔都张着,一点一点去吸收,每天吸收一纳米,十年的时间,也会给你很多营养。”
她始终记得第一次采访一位作家,他说,“你确定你读书了没有,你不要骗我,我刚接受了一采访,我一听他就没有读书,我站起来就走了。”这段从业之初的记忆时刻挂在她心上。“它是在逼迫你不断吸收,这十几年我都在了解人的故事。”
她那时每周都要跑到石家庄录节目,身边的朋友说:“看王宁,老往石家庄跑,小脸蜡黄,肯定挣了不少钱。”她当时不好意思坦白,做一期才拿150块钱。
王宁笑着说,那会儿自己完全是倒贴,却非常满足,“因为我有文学梦,通过做《读书》,结识了自己崇拜的作家,原本以为遥不可及的人物,竟然可以坐在一起聊人生、聊态度,让我受益匪浅。”
后来,王宁主持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的《养生堂》,这是她第一次体会到成名的滋味,“走在街上,第一次有人叫我的名字,大爷、大妈给我做菜团子送到电视台,感觉特别幸福。”但就在养生节目最当红的时候,她又选择离开,到央视主持CCTV-3中午十一点播出的一档文化类节目《文化正午》,朋友们揣测王宁想进央视才有所取舍,而她的想法并没那么实际。
诗歌让她更柔软
“人的一生,就是一场马拉松,大多数人跑快了便喜,跑慢了便悲。我不愿这样,我跑我该跑的路,你超过我,落下我,都与我无关。我生来不是为跑步,而是为我的路而生的。”
参加主持人大赛前,王宁看到了这样的话,很霸道地把它记在心里。2011年,这些字句成全了她。她终于拿下央视主持人大赛的冠军。
她开始主持《面对面》,“我以为自己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媒体人了,没想到,进入《面对面》后,我所有的一切都被打碎。”她从零开始,甚至怎样提出一个小小问题,也要重新学习。“在《面对面》这么多年,我最大的收获是我的那些被采访者所带来的。他们的故事,他们的人生经历,他们的大开大合,给了我从未有过的体验,他们让我渐渐洞悉生活的模样。”
懂得设计问题的走向是王宁不断重复的要点,“做一个记者要有什么样的修养,我觉得就是你在面对这个新闻事件的时候,你自己会设计问题的走向,你知道要把这个问题引向什么地方。”王宁谈到的“设计问题走向”无疑是在架起一座桥梁,桥梁的那一端是大政方针背后的考量,是老百姓内心的渴望,是真真切切的“到达”。
她表面上是个很爽朗的人,笑起来甚至有些豪气,但内心却十分安静。王宁说,“就像一棵大树,我永远最喜欢树干的部分。无论树干多么斑驳,有多少划痕或者蛀虫,无论经历了多少风雨,上面居然那么枝繁叶茂,春意盎然。人也应该这样。不管周遭对于梦想如何理解,我都觉得安静、淡定是通往理想的惟一渠道。”
王宁特别喜欢读诗,比如聂鲁达的诗选《我喜欢你是寂静的》。诗歌让她更柔软,而这种柔软放在解读新闻上未尝不可。
她在一次演讲时问台下的观众,也许你还会记得,曾经你的奶奶或者姥姥把指甲花拿白矾磨碎涂在你的指甲上,把一炕弄上花生,给你讲她的故事。“这些都是我们曾经熟悉的,这些也都是我们曾经阅读时感受的乐趣,现在你还有吗?还有多少人有呢?”
生活的底气
假设王宁问周围人:“你今天去旅游了,很美的地方,你感受到微风轻轻亲你的脸吗?”别人一定会说她:“你怎么这么矫情,真装。”
“可是实际上,你想一想,在很多年前,我们在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当中,你确实阅读过这样的场景啊!比如在离别的火车站有一字一句的分别,有热气腾腾的馄饨馆,有两个人在缠绵。然后你觉得这种持久的回味原来叫做离别。”
她始终希望过一种诗意的人生。她感叹当代社会, “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已经变成自拍照了,45度的那种。还有曾经林徽因写的“你是爱,你是暖,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也变成了可以随意下载的一张表情。100年前有个雕塑家叫罗丹,他在遗嘱中对现在的青年人嘱咐了两句话:第一句话是“青年人,一定要警惕这个世界上最低级的一种准确。一个是照相,一个是翻模。”
“可是你发现,中国的山寨最多,你发现我们很多青年人把三分之二的生命都交付给了手机。”罗丹在遗嘱的第23段说:“千万不要哗众取宠,不要吸引眼球,一定要朴素。”“可是现在呢?我们看到的是明星们跑啊跑啊跑啊跑啊,就赚了好多的钱。”
王宁有时觉得,读书要靠号召,说明现状已经贫瘠到一定程度,这不应该是有着漫长文明史的民族需要去面对的现实。
有人问她,平时读什么书,王宁现在还保持看长篇小说的习惯,前几年刚生了宝宝,怀孕的时候,她终于有大块时间来读小说,就把茨威格、《围城》都重新读一遍,“我觉得有文学,人才幸福,时常看小说人生才美好,日子才过得有滋味。”
她的孩子还小,天天拿笔拿纸看书,王宁的母亲说,“她根本看不懂”。家里床头、卫生间放着杂志,孩子觉得里面的画片好玩,使劲拿蜡笔在上面画。“她还不用知道所谓的意义和价值,就泡在书里就行,在书里选择她的人生。”
她向大家推荐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赫胥黎说:“人类最终会发现,毁灭我们精神的绝对不是令我们憎恨的人和让我们看上去很厌恶的人,而是面带笑容的人。”如果人们每一天都在讨论一些繁杂的琐事,如果每一天的文化周而复始全部都是娱乐,如果每一个人变成了被动的受者,喂他什么他就一定吃什么,吃什么就觉得什么好吃的时候,这个社会离衰亡就不远了。
在抖音直播间,王宁作为“都来读书”的领读人,想让大家沉浸下来,她问网友,用两个字形容读书给你带来最大的改变是什么?留言区里,“气质”、“快乐” 、“平静”、“充实”、“成长”等词闪现着。
根据计划,今日头条和抖音针对读书类创作者推出了定向流量池等激励政策,创作者可以在抖音、今日头条相关话题下、征文后台进行创作,高质量内容创作者也可获得“领读人”认证。
王宁与畅销书作家连麦,两人聊起,当你读过很多书,汲取了很多人一生的精华,人会大有不同,“这就是你生活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