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一则通知引起了广泛热议。
当事人就是两位超流量的新晋“90后”:今年已90岁的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和90年的网红博主李子柒
八杠子打不到一起的爷孙俩,却共同当选了今年的“中国农民丰收节推广大使”。
袁隆平和李子柒组“cp”?
这最萌年龄差,身份差组合,也太奇妙了吧。
官宣一出,评论区就爆了,网友这么形容道:
“他们一个种出了沉甸甸的丰收,一个拍出了稻香鱼肥的乡村,一老一少,就是真正的中国之美。”
李子柒何许人也?
一个年纪轻轻的普通90后女孩,如何能被国家点名翻牌子,竟还和袁老相提并论?
连各大官媒都是赞誉有加。
央视新闻说她:“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却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
人民日报更是多次赞许:“李子柒的视频里,有最源远流长的中式生活之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是几千年中国人心目中最美的“中国风”。
如今也成了90后女孩李子柒,和千千万万年轻人共同向往的“中国梦”。
如果问现在谁才是国外当之无愧的“中国红人”。
李子柒一定是最耀眼的一个。
在李子柒现在的youtube账号上,拥有来自世界各地超过700万的粉丝,每个视频的播放量和讨论数都是百万级别。
她的视频甚至没有一个英文注释,还是咿咿呀呀的四川话和中国汉字,就折服了无数心向往之的国外网友。
他们把李子柒和李子柒视频里的中国乡村,称为无可比拟的生活和艺术。
在李子柒的视频里,生活有多少种打开方式?
也许是清泉石上,远山如黛,正是鸡鸣弄犬时;
又也许是十里稻香,杏花微雨,便是一副乡村浣纱图;
在她的视频里,万事万物总是宁静朦胧,就像一副徐徐打开的水墨画卷,而她就如画中人。
她在视频的首页里形容自己是:“李家有女,人称子柒”。
古老记忆里的自给自足,朝作夕归的乡村生活,在她没有一句台词的视频里,被栩栩如生演绎。
在李子柒的世界里,你总能看到有关劳动和生活最动人的诠释。
做一碗红烧肉,是从最原始的制酱开始。
种豆,制曲、暴晒、提纯........一道道工序,都是动辄传承几千年的古老智慧。
拍一期视频,更是把诗写进生活:
十里荷塘,是对饮成三人的荷花茶配荷叶粉蒸肉;
衣香鬓影,是亲自采花浸染,剪裁在院子里的如梦纱裙;
就连她一方小小做菜的案板,都流转着一整个四季的季节之美。
春有花枝芬芳;
夏有荷叶遮阳;
秋有金色硕果;
冬有红梅凌寒。
这样的李子柒和这般的乡村,真的很难不让人拍案叫绝。
毫不夸张的说,如果说李小龙带火了中国功夫。
那么李子柒,就演活了中国生活。
白岩松曾经这么评价李子柒:
“微笑着为她鼓掌是最好的,如果我们来自民间并真的走向世界的网红,由一个变成几十个,变成几百个上千个,那中国故事就真的有的讲了。”
李子柒,就是这个时代的中国文化输出。
她的视频里,其实正在讲述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对自己文化的认可与深情。
其实像李子柒这样的“网红”还有很多。
这批“返古的年轻人”,才是我在这个时代里,看到的最美“后浪”。
“森林重沼,沼源至清,闷久而化形,世所罕现。”
这不是山海经,也不是什么志怪小说,而是一个80后女孩蹲在深山老林间的撰录。
她叫文那。毕业于清华美院,正儿八经的版画专业高材生。
而如今已经是她自我放逐在深山老林的第10个年头。
睡荒地,食野草,行至人迹罕见处,成了她最特别的日常。
而与她相伴的,只有那一盒盒笨重的颜料,和斑驳在危墙烂楼的一面面壁画。
文那,中国民俗壁画志愿传承者。
镜头里的文那看上去只是一个普通姑娘,衣衫简朴,素面朝天.
但只要一谈起她那些神仙志怪,面前的每一面土墙,每一根线条,都成了她眼里最奇妙的宝物。
这是文那在江西景德镇三宝村复原的“神仙图”。
灶王爷、杜康、陆羽.
民间传承了几千年的灶神、酒神和茶神将重新莅临人间,继续福佑着这个古老村落。
而这幅壁画,名叫《福窑图》。
“束海于泥,披石为彩,锄禾三宝,福窑之上。”
制作陶瓷的每一步骤,都用了一个神仙复现。
文那亲自学习泥坯烘制,把这一个个即将失传的小神仙捏了出来。
传承几千年的制陶技艺和古老祝福,再次在她的手下栩栩如生。
传说,神仙,精怪,一向是文那壁画里不变的主题。
她的画总是充满鲜艳的民俗风格,每一笔的修复里,好像都浸润着一个恒古流传的,充满神秘和祥瑞的古老祝福。
文那把这称为:中国人自己的故事。
她说,中国的小孩子不能只知道西方那些王子公主,我们的文化里,就有数不尽的传说和神话,这才是我们的传承。
(文那走访十年撰录的中国神仙录《文那经》)
远离都市,风餐雨露,只为这一份记忆里的追寻和传承。
这个脑子里住满神仙志怪的80后姑娘,真的是时光里最后的拂尘人。
如今的文那,更是奔波在了国际的征途上。
从南走到北,从国内走到国外,有她的地方,就有着一面面来自古老东方的传说和壁画。
有一种神话,叫中国神仙;
有一种传承,叫中国姑娘。
老祖宗的东西,总有些人替你爱着。
也总有人在用生命,替他们传承。
如果说李子柒的院子和文那的神仙,是古老时光的浪漫传承;
那么颜颜在网上看到的这帮年轻人,就是这个时代最炸街的存在。
抖音上曾经火了这么一个网红,叫“老饭骨”。
他们是一支专门教做饭的团队,平均年龄50+,都是从国宴上退下来的国厨。
他们一开始的宗旨很简单,只是舍不得这一手厨艺荒废,老祖宗的烹炸煮炖,还得还到中国老百姓的饭桌上。
没想到一夜爆红,一下子圈粉无数海内外中国年轻人。
一时之间,“今天起不吃外卖,学做一道中国菜”成了最流行的口号。
尤其在疫情期间,这帮年轻人把厨艺发挥到了极致。什么中国风早餐,满汉全席,满满压压晒满社交平台。
要问外国人啥时候最馋中国菜,可能就是这段疫情期间。
中国人的胃,装的都是中国人的传承。
还有这帮把汉服穿到国外的年轻人。
什么叫中国式“炸街”?
也许这些疫情期间在海外街头摆开古筝,二胡弹奏的年轻人们,会用气势,告诉你什么叫《龙的传人》。
还有这些随着口罩被赠送给左邻右舍的中国诗词:“投我以桃,报之以李”,“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他们都是全球疫情下滞留在海外的留学生,一笔笔亲自书写,满含对祖国骄傲的“大爱之举”。
一个国家最好的传承,真的都是它的年轻人。
无论是李子柒中国乡村的爆红,还是那些越来越多的汉服爱好者,戏曲爱好者,茶艺爱好者.......
有一种共同的“潮流”在我们之间暗波涌动,唤醒着每一个中国人骨血最深处的骄傲和共情。
求源溯本,家国情怀,就是我们最淳朴的中国风。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灿烂如斯,一脉相传。
扯什么崇洋媚外,跪舔西方。每一个热爱中华文化的年轻人,都是怀揣藏宝图的寻宝少年。
你知道吗?
中国的文化,真的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珍惜和热爱。
你所骄傲的,就是你的文化;
你愿守护的,就是你的家国。
一个国家,只要他的年轻人还愿守着老祖宗的东西,它就永远有重头再来的生命力。
我毫不怀疑。
东方雄狮正在苏醒。
我们这代人,就是明日的世界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