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板布置了一个任务,让我们去开个抖音号,想想怎么做。
我想到年初粉丝群里给我在三无网站上算命,说2019王思聪会在抖音上给我点赞从此我一夜爆红,本人当时不信,现在不得不信了。
目前我们是想了一个自杀式的做法,一个无聊的做法,前者先保密,后者是直播我写稿,直播个一天,有人氪金我就写得快一点。
哎呀,写出来才知道什么叫难以启齿,难,太难了。
于是我开始钻研抖音。
虽然我不太了解李雪琴,可以说除了“吴亦凡你好你看这校门多白”▼▼▼
以及“李雪琴你好你看这灯多亮”之外,我对她一无所知▼▼▼
但这不妨碍我佩服她。
这段互动在年初被不少人盖章为联手营销,害,你管它呢,值得吹的难道不是李雪琴这极高的制作性价比吗?
杭州湖滨知道吧,多少网红顶着烈日翻跟头搞杂耍,我亲眼见过一男的身上架了四五台手机在那儿“悠闲地逛街”。
比起来,李雪琴可太舒适了,她的短视频充斥着“随便一拍就这么好笑”的气氛▼▼▼
她的无聊是有笑点的,十秒不到,赢了其他千千万个用力过猛的策划方案。
我们可以说,这是轻巧的出位方式、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操作、抓准当下年轻人口味的定位blablabla……
但事实上,那段清华门口的视频只是看到很多游客留影后的一时起意,也没男朋友啥的,那我拍给谁看呢?就吴亦凡吧。
羡慕,我从今天起每天喊“肖战啊来我们报社扫楼吧”喊十年都不一定有回应。
而李雪琴女士在我这儿真正“活”过来,还是在看了她上的《每个我》之后,一个抖音官方出的短视频节目,每集4到5分钟,半纪录片半采访。
“每个我”是啥意思,就是你往常看到的只是某个我,现在我把其他的给你端出来看看。
大众习惯的是那个说“大家好我是李雪琴你吃饭没呢”的她▼▼▼
而其实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被网友苛求“不为社会做贡献天天这么无聊”的她▼▼▼
矛盾、不快乐的她▼▼▼
李雪琴的丧是比较复杂的,正如她的风格轻巧未加工,我们自然以为她现实中就是这样的。
但在制高的大众眼光下,能接受无聊的笑点,不能接受无聊的生活态度,更别说你还是北大毕业,怎么能说“咱们能乐呵一分钟就乐呵一分钟,能乐呵两分钟就乐呵两分钟”这样的话呢?
当代人的新式双标:我可以爽一分钟,但你不可以以爽为意义。
于是她还得花力气维持住【理直气壮地无聊】这个心态。
李雪琴年初在GQ的采访中自白:
人说你是北大的你要怎么怎么样,我说北大的为啥就不能做个废物呢?
我的思维和他们是反着来的,我就是要把那些东西给消解掉。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是值得尊重和理解的。你不应该用一个很标准的价值观去说教别人或引导别人。
她那个时候不快乐,最近也状态不稳▼▼▼
而节目中我最惊讶的那个她,坦诚了自己快乐的理由——
我一不快乐,谢哥(好友)就生气
我就想通了,我不快乐也影响别人嘛
受原生家庭影响,李雪琴从小靠着满足他人的开心来寻求认同感,她往自己身上揽义务,那个“希望你能乐呵一分钟”尽管浅薄,却也是她真实追逐的意义。
“生活的意义对我来说,不是肉体和这个世界的联系,是我的朋友,我所有的社会关系,和周围人的联系。”
爸爸给她从铁岭拎了个生日蛋糕来北京,蛋糕自然是被火车晃得稀碎,她说着说着忍不住哭了,哭完还补一句“我感觉现在显得有点做作”▼▼▼
这份依赖潜藏在她直白的无聊之下,就像这只北京哪儿都买得到的鲜奶油蛋糕,其实跋山涉水,诉尽衷肠。
自我解构了八百万遍之后总结成为“有意思比有意义更有意义”▼▼▼
这么多的内容,全在那五分钟里。
尽管《每个我》打的slogan是无鸡汤不矫情,我也没想到它真实得像本抖音达人白皮书。除了李雪琴这种误打误撞成名后纠结于人生意义的,还有目标清晰的工业化制作。
像走沙雕风格的花一村,有支固定的小团队,造梗,造故事,作品极具抖音特色▼▼▼
作为灵魂人物,他出镜的状态也很统一,都是夸张的路子▼▼▼
这样一个给人观感“不搞点事情就难受”的up主,镜头一关,变脸速度惊人▼▼▼
花一村承认自己是个镜头前后相差很大的人,一是对视频要求严格,让他录个ID也能“321”无数次,一直重来一直重来▼▼▼
更不要说平时的工作了,又是演员又是导演,一分钟的视频得拍好几个小时,回去再投影出来反复研究优缺点▼▼▼
撇开专业不谈,花一村本人也不是我们以为的性格。
倒不是说他非得是咋咋呼呼的,只是你做这样的工作,肯定是外放、对才华极度自信的吧?
不是,他挺自卑的。
给有趣程度打分,同事给他打99、100,就他给自己打60▼▼▼
花一村的不自信来源于从小因为肤色所受到的霸凌,以及母亲不断的否定。
邻居叔叔对他的印象是不说话、忧伤▼▼▼
而他本人对这段母子关系下的结论更狠:如果哪天她对我认可了,那么我想我们可能在一起的时间不多了▼▼▼
节目中他在邻居大爷的鼓励下给老妈打了个电话——没接。不少父母都信奉打击教育,但这样的打击真的还称得上是教育吗?
这段在豆瓣上也有讨论,这位朋友总结出了花一村的自卑逻辑▼▼▼
对于“一辈子没出息”这样的评价,做视频是他的反击、对抗。都长这么大了,也不期待你夸我两句了,他无非拿这个来自证我并非注定一事无成。
我们之前说,短视频的采访和纪录片难挖深度,但那是对艺人而言的。他们包着太多的保护壳,就算哪天愿意敞开,也是在长时间的接触之下才难得松懈。
但当这些粉丝量动辄百万的抖音达人成为主语,五分钟,就是一部电影的时长了。
他们习惯用十秒去抓住一次点击,快速表达是他们的工作日常,而那个账号下的角色,是他们的情绪豁口。
当对方不再以随时准备划走的心态观看时,他们是需要在信息瀑布之外倾诉的。
《每个我》的第一期就是毛毛姐,这位实在太符合节目定位,首先,“人格分裂”得很明显▼▼▼
余兆和像介绍亲戚似的说:毛毛姐是个猴子,古灵精怪,可爱的女孩子;多余像条鱼,很温柔。
“跟不熟的人我可能更像多余一点,跟熟的人我会介于毛毛姐和多余之间。”
毛毛姐在抖音有三千万粉丝,讲道理跨性别戴假发录视频已经不新鲜了,余兆和赢在说得真的很“姐”。
他给你讲“女人哈……”,那大妈式的语气一架上,说服力哐哐往上涨▼▼▼
同时呢,内容也不虚,桩桩件件戳中女人的心思。
我们的同事yummy每次想买东西又犹豫不决的时候就会把他的视频翻出来品,越品越有道理▼▼▼
讲得那么精准,是因为余兆和的妈妈开的就是服装店。
余兆和之前是报社的舆情检测师,毛毛姐是他在服装城提取出的最最市井的人物,她集万千女人于一体,出现在余兆和最迷茫的时刻——告别朝九晚五的坐班,他想拼一把。
当我们广泛地使用着毛毛姐的表情包时,我们不会想到,余兆和是把自己定义成喜剧创作人的。
他的目标是周星驰。
“我的人生就是一场大型cosplay,自己和其他自己的狂欢派对,我既是导演,也是演员。
自己想要的故事,自己来扮演。”
很野生的梦想,冲劲十足。
毛毛姐和多余对余兆和的影响肉眼可见,余兆和的不甘塑造了毛毛姐和多余,毛毛姐和多余的一动一静软化了余兆和。
就像他朋友所说,他经历了自我否定的过程后,才得以不断完善自己,余兆和是通过毛毛姐和多余找回的自信。
他们三个角色互相成就,在竖直的视频里穿梭来去,织成了成长,这样的画面实在是太妙了。
还有那个“你们的魔鬼”李佳琦,看他一次直播我的词库能新增几十个双语形容词▼▼▼
而当他以正常的音量讲出自己拼命的根源是危机感的时候:
“我会把身边所有的危机感、会对我造成的所有威胁,全部都吸收到自己身上”▼▼▼
和李雪琴一样,这个人突然间的就“活”过来了。
“李佳琦”这三个字已经被关联上太多的口红和推销,《每个我》拨开层层厚重的色号才窥得直播外的他。
他的拼命、007制的上班时间不让人惊讶,清楚明白自己这两年透支了太多幸运所以才要更抓紧的那份未雨绸缪,才是撑起这个账号的主因。
还有以精致为特色的父子档末那大叔和北海爷爷,若直说“他们的精致生活是来自于对生活的不妥协”,肯定会被认定是鸡汤。
但背后有他们照顾了渐冻人母亲20多年的故事,不妥协就成立了,仪式感化为支撑和动力。
今天刚更新的正经乐队,一群斜杠青年喊着“有趣有格调,正经又搞笑”▼▼
他们用古典元素玩流行,面儿上的不正经挡不住对音乐的正经。“我们都平庸且不完美,音乐,是我们脱离人生轨道时,最正经的事儿。”
是多正经呢?
又是个类似“周星驰”的梦想——把古典音乐搬出音乐厅▼▼▼
不正经,是大多数的我们对这些抖音达人的有色眼镜。
信息流更新得那么快,大家都想抓住那一分钟的机会,越快越碎,越抓越抓马也不是什么鲜见的新闻。
而《每个我》此时跳出来,抖落出了“制造”的过程——这何尝不是另一种生活记录呢?
在被压缩的节奏和时间之下,本质成熟、五脏俱全的短视频节目能快速抽出人本的核心。
五分钟内,百态立显。
你不能说那些精心切割、剪辑制作的一分钟不是我,不是的,都是我。
每一个我折叠,重复,拼接,甚至可能倾轧,但我是真诚的。
还是用毛毛姐/余兆和的话来说,每个人都是演员,我只是演出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这是他们身上最动人的品质吧,想无聊十分钟也好,想成为周星驰也好,无论成败,直面情绪。
斜杠成列,一拨就是多米诺,风吹野火,怎么会浅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