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苏州,脑海中最先浮现的是江南小桥流水,园林幽静,乌蓬小船上一袭白衫的英俊少年悄然划过,绣楼上姑娘倚栏而坐,听着顺水传来的吴侬软语,伴随着琵琶三弦声,一场或风花雪月或铁马金戈的故事娓娓道来。
评弹的历史悠久,清乾隆时期已颇流行。一杯茶,三叠小点,听着评弹就能消耗一整天的时间。老城悠悠,岁月如丝,那是古典的味道。
“醉里吴音相媚好”是称赞吴侬软语的佳句,吴语方言轻清柔美,似乎能软到人骨子里。
苏州话相比其它南方方言格外的温软,莺声燕语中,袅袅娜娜似乎张口就是一场情。评弹中的吴侬软语说唱细腻,娓娓动听,一场评弹停下来,心中百转千回,愁肠蔓结,一曲曲评弹清音,点缀了水乡人的梦。
苏州评弹说的是苏州两大语言艺术,评书和弹词。评书是一人登台,多是历史演义与侠义豪杰,台下也都是老少爷们居多,一段评书,说的是年少闯荡江湖的小小梦想。
弹词则是两人说唱,上手持三弦,下手抱琵琶,弹拨开唱,唱的是一段儿女情长,弦琶琮铮,十分悦耳,听的人也都揣着内心小小的感动,只当听个乐便罢了。
苏州评弹十分受欢迎与它便宜的门票不可分割,两块钱的便能听一下午,是以多数人都喜欢备着吃食和茶点。
喝着碧螺春听评弹是非常享受的生活,碧螺春茶味幽香,头酌鲜雅,二酌味醇,三酌香郁回甘,配上精致多样的苏点,怕是给个皇帝也不换。
苏点有春饼夏糕秋酥冬糖的规律,不同的苏点佐以新茶陈茶,听着脍炙人口的评书段子或宛软的弹词,怕是要感叹一句美滋滋吧。
评弹不只是拘泥于苏州,在江浙一带堪称广为流传。早些年秦淮河岸满楼红袖招时,一度也处处软语唱弹词。
《金陵十三钗》中记忆最深刻的一幕,十三位秦淮名妓一身旗袍,妖娆多姿,唱着《秦淮景》款款而来。许多人因为《秦淮景》对苏州评弹有了了解,也有人越来越关注这门悠久的艺术。
虽说电影中的元素应用对苏州评弹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但如今的评弹远不如早些年的兴旺景象。
评弹有陈、马、俞三大派,百年发展,又出现许多承自三家却自成一家的新流派,繁衍成了苏州评弹流派唱腔千姿百态的景象,但这都是21世纪之前的事情了。
苏州弹词的书目十分丰富,有目可稽的传统长篇有65部,新编历史题材172部,还有一些现代题材的新长篇。
2006年5月20日,苏州评弹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苏州弹词的听众仍旧锐减,书场萎缩艺人流失的现象仍旧无改,生存发展面临危机,亟待抢救和扶持。
有人说,苏州评弹是会迷人心智的靡靡之音,软语风流,让百年时光徘徊犹豫。江南弯弯的石拱桥上,红颜女子步履缓缓。姑苏的寒山寺钟声悠长,多情才子题诗作画。
山水婉约,是苏州评弹带人入梦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