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仅是一个内容创作焦虑的时代,也是一个内容运营焦虑的时代。当内容也成为产品或者商品化的时候,只有进行内容产品的升级,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价值!而这些价值,最终往往决定着网红的三六九等。有的红人一炮而红并一直节节高升,有的红人红了之后却不温不火,有的红人红了之后迅速落寞,"张全蛋","天仙妹妹","包子西施","庞麦郎",看看这些名字,你还记得这些人么?最近超火的《惊雷》作者六道能摆脱流量网红落寞魔咒、成为顶级网红吗?
杨坤diss惊雷:拿下50亿流量又怎样?
几日之前歌手杨坤在直播间的一次咆哮。"这不是歌"。面对直播间观众希望他能来一首最近爆红的网络神曲《惊雷》,杨坤愤怒地拒绝了他们的要求。"什么东西。要歌没歌,要旋律没旋律,要节奏没节奏,要律动没律动","不仅难听,还恶心俗气。"不仅diss了歌,杨坤还很直率的告诫观众,"以后喜欢听《惊雷》的不要进我的直播间!"
随后《惊雷》的原作者六道回应杨坤,表示音乐没有高低之分,只要能给人带来快乐的音乐就是好音乐,"你说《惊雷》难听俗气,但它比你任何一首作品都火。"
估计杨坤听到回应,估计内心要炸的。在他价值不菲的地中海欧式大别墅中、极尽克制回复"无所谓",但内心其实是无比波澜的,惊雷确实太火啊!
从今年3月起,以《惊雷》为BGM的短视频在各大平台上迅速走红。截止到4月17日,在抖音的#惊雷#的标签页下显示共有18.7w个视频作品使用,产生55.3亿次播放。
抖音以惊雷为话题的播放次数和视频数量
喊麦文化为什么这么火?
喊麦从诞生起,就是带着互联网的"原罪"的。它的出现并非来源于音乐或是艺术创作,而是情绪性的宣泄和互喷。
在 2000 年左右,喊麦作为一种娱乐方式,已经广泛地出现在北方的三四线城市和农村迪厅夜店。在伴随着互联网兴起的十几年发展过程中,喊麦阵地开始从线下场所往互联网平台转移。喊麦最早在聊聊、QQ 空间、聊天室里通过同个圈子的人组成兴趣群或聊天室进行创作与传播。早期的喊麦风格不慎统一,但词越脏,节奏越强的喊麦往往更加受欢迎,这也导致了这个时期的喊麦作品相比现在要更加低俗。
真正的"商业麦"出现在2010年,彼时一个来自四川泸州的土气青年化名MC石头在网络走红,他的一首《情债》成为了当年的爆款热曲,带动着"嘿喂狗"、"我的低调不是你们装B的资本"等他的口头禅也成为了网络热词。
2016年喊麦界另一位红人MC天佑在接受《中国青年》采访中曾把喊麦定位为"底层人的真实呼喊" ,貌似东北人天生就自带RAP、说唱、电音、主持属性……
你一定很好奇MC天佑的歌都是些什么歌?可以看几段他的歌词:日本guizi你真深沉/办完这事你不敢承/枉我身为了中国人/誓死守护者着钓鱼岛/锦州的小伙天佑好/各种导弹已瞄好/是炸死日本的大傻X或者我想找个小对象/长滴必须要有样/还要会喊那说唱/体格不要那么胖/要给我冲QQ币/让我坐上这王位/会捶腿会敲背/呐喊天佑万万岁……..
咳咳,擦一下我的汗.......类似的歌词中夹揉着"君王"、"沙场"、"千秋"、"功过"等字眼,歌词不仅凸显出对功名的渴望,也极其具有攻击性。大V留几手的这张喊麦解读可以让大家更容易理解喊麦歌词:
大V留几手微博截图
杨坤批判喊麦网红,是在批判什么?
事实上,杨坤并非diss喊麦的第一人,自从喊麦从几年前逐渐出圈,进入主流视线后,纷争一直不断。
在2017年的明日之子争夺战上,毛不易曾邀请到天佑助阵表演《如果有一天我变得很有钱》,结果到了点评环节,音乐人赵英俊直言"毛不易和天佑在一起表演,有些委屈",并表示自己受到了惊吓。而杨幂称呼了天佑一句"喊麦哥"让天佑粉丝觉得不尊重idol,引起了新一轮论战。
金星在曾经一期《金星秀》中,也公开谈到了对喊麦这个直播现象的一些看法,他直言:什么玩意儿,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此番言论必然也遭到了喊麦者的反击,直至天佑出来道歉。
#杨坤diss惊雷#事件发酵后,乐评人呆若木一所言,《惊雷》"最大的问题不在于它没有旋律、没有节奏、没有律动,甚至不在于它粗糙、低俗,而在于它表达之苍白空洞到惊人地步,辞藻的堆砌传递出的信息毫无审美价值。"
喊麦除了音乐性争议之外,公众惶恐的更多的来自喊麦所传递的文化及精神内核,以及对未谙世事的下一代的影响。
另外一点,原创缺乏、不尊重知识产权也在困扰着喊麦网红。惊雷火了之后,音乐人成学迅发声:《惊雷》的伴奏盗用了自己的词曲原创作品《姑娘跟我走》的女声DJ版,原编曲是DJ小鱼儿。并且随着事态演进,越来越多喊麦作品被指抄袭的案例也在被网友不断扒出,这对于喊麦在社会中风评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
正因为如此,随着2018年相关机构对天佑的一纸封杀,腾讯音乐人便发表声明,表示不再接受MC喊麦类音乐人入驻认领申请,以及不再通过MC喊麦类作品的发布请求。
腾讯音乐弹窗
不过MC六道也许并不在意,毕竟按照此前"喊麦之王"天佑的说法来看,有争议并非坏事。而且"越有争议,别人越能记得住。"
从内容运营角度分析喊麦歌曲为什么能火?
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他的内容输出针对性强,切合猎奇心理,茶余饭后消遣来看内容稳定。
其二,东北人语言天分,质量不差,嗓音好、喜剧感足。
其三,有价值,为某一群体提供了充分的宣泄,内容也够创新,风格够强烈。
第四,平台和资本助推。俗话说,有需求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供应。
2016 年起,以yy、虎牙、斗鱼、映秀、快手、美拍为首的直播平台、短视频平台的相继崛起。在各家都在争夺秀场类直播的间隙,喊麦以一种另类的形式开始入驻直播平台。大量的喊麦主播相继入住直播平台,走入公众视线,通过原创或翻唱的形式传播喊麦作品,拥有了数量巨大的粉丝群,带来了巨额的经济效益和资本红利,形成当下中国现象级的网络文化事件。
"吸金"是当时几个平台推动喊麦的源动力,不同于以女性主播为主的秀场模式,喊麦带给直播用户的更多是一种精神信仰层面的崇拜,不仅通过简单粗暴歌词和形式展示了他们的幻想,并且在平台连麦、PK等机制之下,让用户不断的氪金冲榜,以营造"自己的粉丝团要比其他主播粉丝强的"优越感。
从喊麦网红到顶级网红之路,到底有多远?
《惊雷》的作者六道,凭借爆款《惊雷》就能晋升顶级网红吗?答案很大程度上是否定的。任何顶级明星修炼之路,从来都不是只靠单纯博曝光取胜,而是靠不断的持续优化的努力以达到不断转化。成为顶级网红,除了持续输出优质内容外,还必须有效地进行内容产品升级。
从内容运营的角度来看, 稳定持续输出高质量内容,是运营的核心,同样也是成为顶级网红的必备条件。
以目前顶级直播顶级网红明星李佳琪和薇娅为例。2018年,两人共同为着直播努力的日子,在仅一墙之隔的地方,李佳琦蹲着直播,薇娅也在忙着翻看消息。
罕见的李佳琪和薇娅同框照,电商报微博截图
而如今李佳琦成了直播一哥,薇娅也如愿被称为直播一姐。他们平日数秒清空上万库存的带货功力在双十一达到极致。据淘宝方面预估,李和薇分别在当天(2019年)实现超10亿和超27亿元交易额,后者几乎接近上海一线购物中心的年销售额。薇娅较早进入电商直播领域,全品类直播让她积累了大批30岁以上为主的忠实粉丝群。入局较晚的李佳琦凭借口红一哥的身份一举成名,自带话题流量,火到了圈外。
而他们光鲜的背后是他们坚持不懈的努力。李佳琪每天晚上七点直播到次日凌晨一点,下播之后去开总结会,然后休息,早上八九点再爬起来开始选品,做直播准备。一年365天,他做了389场直播。有人问他,你已经做到了这个程度,难道不可以稍微停一下吗?他回答:怕。某宝六千多主播,每天有上万场直播,一旦停下来,粉丝可能就去看别人了,所以他即便是高烧一个礼拜,也每天坚持上播。而做主播,主要靠的就是粉丝买账。没有高频高质的更新,就没有持续的曝光和流量,也就没有粉丝关注。
2019年李佳琪在拍摄《时尚芭莎》大片、录制脱口秀节目《吐槽大会》、和鹿晗一起出演肯德基新品广告。在近期的一次公开演讲中,他道出了自己的终极目标:"做一个享誉世界的新国货品牌。"
李佳琦要创立品牌的消息早在今年3月便已传出,那时他作为第二大股东的上海妆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成立,经营范围包括化妆品,第一大股东是他的母公司美腕。
只是当时没人想到,李佳琦对自有品牌的目标如此大。"享誉世界的新国货"定位意味着,他的品牌很可能不会局限于电商渠道和国内市场,也不会满足于普通网红品牌的"走量",而是会出于长久、规模化发展的考虑,对品牌形象和品质有更高追求。因此,他正在走出网红圈、直播圈,在多元化的大众媒体平台寻求更多关注和认可。
而薇娅则是不同的路线。
在淘宝直播出圈、获得大众关注的这一年中,她几乎一直坚守直播间,和团队酝酿着如何进一步完善目前的直播运作流程,并从直播中衍生出新的生意模式。
在2019年12月3日聚美丽主办的中国化妆品新锐品牌大会(下称聚美丽新锐品牌大会)上,薇娅母公司谦寻的CEO奥利透露,今年底将尝试新的选品模式,把过去一对一、沟通效率较低的"货找人"转变为集中式、平台式的"人找货"。
具体来说,谦寻会建立一个供应链基地,邀请品牌方以专柜形式入驻,让多平台主播来找货,帮助双方建立合作。同时谦寻会开通报名平台,品牌方和主播、KOL可以在上面对接,并实时监测合作的流程和进度。
谦寻还计划在明年上线一档类似于"商品选秀"的综艺栏目。由品牌创始人、代言人、粉丝等为品牌发声,有专业KOL、艺人等组成的大众评审给出针对品牌的意见和观点,目的是给品牌提供传达理念、获取反馈和建议的平台。此外,谦寻旗下主播也会和品牌、KOL和艺人开展深度合作,推出联名和定制款等商品。
不管惊雷背后是否有团队操作,六道以及惊雷相关网红离高阶网红的差距还很远!
很多公司在做产品,包括老板,领导,新媒体运营,都会一味求流量、曝光的思路,忽略"持续输出"的本质,总是去追求写一些"爆款",为此不惜去借势,去追热点,去博眼球,寄希望一款"爆款"来占领市场、希望自己写出的文章也能刷爆朋友圈10万+。
我们拿逻辑思维做例子,每天发一条语音,不算什么,但坚持下去,365天不间断,最终成就了第一自媒体大号。而叫兽易小星,也是最早从恶搞短片入手,一部一部的坚持拍下去,到最终扬名,为自己的影视公司筹备奠定了很好的用户基础。而且这些都是他们靠着自己个人的能力,独立完成的。
除了持续稳定输出外,具备"颠覆性内容运营能力"的输出是头部网红脱颖而出的重要能力。 首先,他们的内容具有更强的创新性!颠覆性和创新性,并不是博眼球博热点制造热点冲突,而是言而有物,符合社会公序良俗和真善美。下面让我们来看几位知名的网红达人。叫兽易小星,同道大叔,李叫兽,咪蒙,徐老师(深夜发媸),papi酱,小小包麻麻看到这几个网红达人再仔细分析一下他们的内容,你会发现:他们依靠强大的内容创新能力开辟了一条条新的内容分支。
叫兽易小星:蛇精病搞笑自制系列剧。
同道大叔:吐槽星座的粗狂系列风格漫画
李叫兽:平实语言解读营销理论与案例
咪蒙:负能量反鸡汤的时评内容
徐老师:搞怪排版+短文案流
Papi酱:生活工作场景下真人吐槽短视频。
小小包麻麻:用户角度出发的母婴商品评测
那些默默无闻的人或许做过类似形式或者题材的内容,但因为质量不够高,或者一直没有稳定输出等等其他原因,所以并没有掀起太大的波澜。最后泯然在浩如烟海的内容灰烬里。 而以上各位网红,通过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与创作能力,再结合此类内容的形式和题材,最终将这一内容分支奠定并发扬光大。 所以顶级的网红,一定是具备内容的创新与奠基能力,可以开辟出属于自己的内容分支!同理,顶级的内容型产品也一定具备这种"内容创新"的能力。 例如:
好奇心日报:从商业视角解读生活平常事,开辟了新的内容分支,
毒舌电影:从观众视角解读的电影精彩评述,将电影类的内容分支发扬光大,
除了内容创新,影响网红们段位不同的第三个元素就是"内容的复合性"。
如果我们的内容运营人员平时要进行一些内容创作的话,那增加"内容的复合性"是非常重要的!众多顶级网红的内容都是有着较强的"复合性"。
同道大叔:漫画+吐槽+星座
天才小熊猫:大脑洞+生活事件+神转折
徐老师:风骚文案+排版+搞笑GIF动图
当然了,在内容的复合性上,文字内容永远比不上视频内容更有冲击力。这也是为什么即使咪蒙疯狂的写出刷爆朋友圈文章也没有papi酱一个视频更有煽动力。毕竟,一个短视频,自制剧或者大电影集合了编剧,剪辑,台词,表演等等多个层次的内容,这种内容的复合性使得做"视频类"的网红要比"写文章"的网红们更有统治力。所以Papi的身价非常高。
很多优秀的网红不仅能创新,驾驭好复杂的内容,更能将这些内容的风格输出到极致。这就是网红"颠覆性"运营能力的最后一点,在输出具有极致风格化的内容基础上,还必须不断升级"内容产品"。
我们拿郭敬明举例,大多数人郭敬明的文学作品一直都是一种很无感的态度,而他的电影就更别说了。但即使这样,郭敬明在对于自己内容风格上的把握是非常精准且不断坚持的。输出最精致浮华并将虚伪无限隐藏的世界,这就是他的内容风格。所以他的杂志,小说,在三线城市受到了青春期众多少男少女的热捧,因为虽然现在交通很发达,但并不是所有地方少年都能有机会亲眼目睹这个世界,而郭敬明为他们提供的简直是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让他们看到了那书上描绘的一切美好,虚幻,浮华,以及他们看不到的虚伪。
郭敬明以写作作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早期撰写大量优质文章并从"新概念作文大赛"一战声名鹊起。后来对内容产品进行升级,开始撰写小说,并最终靠《幻城》一炮而红。之后开始做杂志,相比单纯地写一本小说让出版社出版,做杂志需要自己策划,筹备,开公司,申请牌照,招人,选题,撰稿,发行,商务一条龙包圆,难度要比写小说大上十倍;再之后开始拍电影,还拍了四部……听说他现在又开拍电视剧了。
纵观郭敬明从四川屌丝成为亿万富豪的这一路,简直就是活脱脱的内容运营升级教科书啊!这样的教科书,你在叫兽易小星身上可以看到,在暴走漫画的王尼玛身上也可以看到。前者从个人恶搞视频升级为自制剧再升级为大电影,后者则从暴漫表情升级到搞笑视频再到脱口秀内容产品升级的例子无处不在,而相应的,网红门或者IP们的身价都水涨船高,并最终脱离了网红之路,成为明星。
类似的例子有任泉李冰冰,演而优则商,成立starvc创投基金;陈思诚,从士兵突袭中的成才,到北京爱情故事、唐人街探案,完成了从演员到导演到制片人的转变。不一而足。
写到最后
对于50亿流量的惊雷作者六道而言,虽然主流圈层对其内容和表现形式多有批判,但人家的确博得了大量的关注,网红潜质好、起点高。曝光高的另一面也在要求六道有更多值得大家消费的内容持续推出。希望后续能够在传播内容上把关、真正做到内容的创新性和复合性,雅俗共赏,摆脱纯粹的空洞呐喊型内容定位,从流量网红向顶级明星的道路上迈出扎实的一大步!
本山大叔的乡村爱情故事系列经过多年坚持,目前俨然成为了一个大IP,走出了不少接地气网红(东北F4);同样最近几年反映“小镇青年‘’电影也陆续上映,比如韩寒2014年的《后会无期》、2017年《乘风破浪》,让大家看到了社会转型飞速发展大环境下小镇青年的选择、青春、理想以及坚持。网红的土壤非常深厚,也能支持多样化的内容分支。
尽管普通人成为一个网红很难,但这依然是一个人人都有机会的时代。只要你在某一领域有专长,或者足够专业,并且可以持续输出有质量,高价值的内容,哪怕那个领域多么的冷门,做拉面的,钓鱼的,滑冰的,说书的,做十字绣,炒菜的等等,你都一定可以收获自己最初的一批粉丝,同时微信,微博,视频,直播等等多平台的曝光渠道也让网红们的内容曝光变得更加容易,有内容,有渠道,有方向,就缺坚持了。
大家怎么看呢?欢迎留言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