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小编语
年的欢庆已经接近尾声,年前奔走在回家路上的人们,渐渐整理好行囊再一次奔向奋斗的远方。离家时父母不舍的眼神,孩子依恋的拥抱,让脚步变得不舍而沉重。“温馨家园”和社区送来了温暖,让留守的老人和孩子,不再孤单。
“温馨家园”拉近留守儿童与父母的距离
“子豪,子豪,看到爸爸了吗?能听到爸爸说话吗?”2月18日,河南省沈丘县白集镇鹿楼村村民鹿杰在镇上的“温馨家园”,对着手机不停喊……
他7岁的儿子鹿子豪,坐在“温馨家园”微机室电脑前,对着屏幕上爸爸的影像,满面笑容:“爸爸,我听到你说话了!”
父子俩隔着墙壁,模拟了一次“长途”网络视频聊天。
鹿杰说,年前他刚回家,儿子就兴奋地介绍起镇上的“温馨家园”:不仅有很多好玩具,有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学习、弹钢琴、画画、做游戏,还有电脑,可以和爸爸、妈妈视频通话。
“第二天一起床,他就拉我过去,找家园里的老师,教我们怎么用。元宵节过后,我和他妈妈又要到浙江打工,他非要再试一次。”鹿杰说,“通过网络视频和孩子经常见面,能及时了解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在外面打拼更安心了。”
沈丘作为劳务输出大县,现有留守儿童10170人,其中单亲外出的有3353人,双亲外出的有6817人。该县把关爱留守儿童作为重点工作,2014年以来,累计拨付专项资金466万元,在全县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关爱留守儿童管理机构,建成标准化“温馨家园”44个,其中示范点12个。
为充分发挥每个“温馨家园”的功能,沈丘县配备专职人员负责日常管理、维护。县妇联、教育、文联等部门组织留守儿童开展读书学习、体育比赛、文艺表演、安全知识教育等活动,让留守儿童经常与父母进行电话、视频交流。
社区夕阳乐让留守老人不再孤单
“三六九,往外走。”正月初九(2月16日),随着春节假期结束,儿女陆续离家,不少老人心里有了落差,心情焦虑和抑郁,出现了“离别综合征”。而在郑州市金水区杜岭街道办事处西里路社区服务中心,老人们正其乐融融聚在一起,欢声笑语不断,丝毫看不出任何离愁别绪。这里,一场手工缝制小棉袄的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附近社区的老人们也都闻讯前来参加,活动室里站满了人,气氛热烈。老人们一个个容光焕发,互相切磋“裁艺”。
82岁的张奶奶“粉丝”最多。她虽然腿脚不利索,做起缝纫活来却非常娴熟、麻利,只见她裁剪、割缝、絮棉花、缝制、合缝、挖领子、上袖口,不到3个小时,一件精巧的小棉袄就“出炉”了。张奶奶眉飞色舞地说:“我年轻时可是做衣裳的好手,整个纺织厂都数一数二,啥款式都难不倒我。”
王奶奶不会做,乐呵呵地在旁边看。她的儿子常年在上海工作,过年在家待了6天就返沪了。她跟记者直言:“我最怕一个人在家,人老了反而更爱热闹了。社区每星期都有活动,我跟邻里聚在一起,甭提多开心啦,这也算是老有所乐。”
西里路社区总人口2355人,60岁以上人口236人,按照10%的老龄化比例标准,西里路社区是典型的老龄化社区。社区内又多是老旧小区,尤其是146号大杂院,由于历史原因,长期无主管单位和物业管理,人员构成复杂,楼院不封闭,安全、卫生、物业等工作都是社区代管。老龄化遇上老社区,对社区工作提出诸多考验。
西里路社区服务中心主任李兰欣告诉记者,针对老年人节后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社工在年前就提前规划,为老人们量身定制了这场活动。
对未来的工作,西里路社区工作人员王玲玲谈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举措,“新的一年,社区大家庭里每位成员的幸福就是我最大的期待和工作的最大成就!”
一件件精致暖和的小棉袄缝制好了,参与活动的居民一致决定将它们捐献给郑州儿童福利院。居民宋秀花说:“把社区工作人员对咱的爱心传递给福利院的孩子们,让孩子们也感受到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