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猩猩
Pan troglodytes
黑猩猩 又称普通黑猩猩,是黑猩猩属下的两个物种之一,根据黑猩猩基因组计划的研究结果,黑猩猩和倭黑猩猩与人类具有较高的基因相似度,与人类有最近的共同祖先,按进化论按序可以算是人类最近的"姊妹",黑猩猩跟人类基因组的相似度高达99%,大约在600万年前“分家”。
黑猩猩的手与人手的对比
黑猩猩体长70-92.5厘米,站立时高可达170厘米;
体重雄性56-70千克,雌性45-68千克。
身体被毛较短,黑色,通常臀部有1白斑,面部灰褐色,手和脚灰色并覆以稀疏黑毛。
生活范围在非洲西部及中部,黑猩猩的智商较高,黑猩猩的智力相当于5-7岁的人类。已知他们能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来进行一些工作,如捉白蚁。生物学家多次观察到雌黑猩猩可以制作工具来捕猎丛猴。黑猩猩好斗,群落间会爆发战争,死去的敌方黑猩猩可能被吃掉。它们跟人类一样有心情,也有享乐、失望、恐惧、沮丧。
黑猩猩栖息于热带雨林,集群生活,每群2~20余只,最多可达80只。由1只成年雄性率领。
食量很大,每天要用5~6个小时觅食,吃以香蕉为主的水果、树叶、根茎、花、种子和树皮,有些个体经常吃昆虫、鸟蛋或捕捉小羚羊、小狒狒和猴子。
倭黑猩猩
Pan paniscus
倭黑猩猩 又名倭猩猩,是黑猩猩属下的两种动物之一,起先倭黑猩猩被认为和黑猩猩是同种生物,直到1920年代,才有人察觉两者的不同,而将之列为一独立的物种。现今倭黑猩猩仅存于刚果民主共和国。
人工豢养的倭黑猩猩会变得肥胖
为避免与黑猩猩混淆以及突出其独立物种的地位,一些机构现建议使用“倭猩猩”作为中文名。
其实“倭”并非对它们准确的描述。
倭黑猩猩和黑猩猩外表相似,但比起黑猩猩,他们较能直立,但体型看似较黑猩猩小。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他们的体型其实和黑猩猩没有差异,只是身形较为修长苗条,唯一较黑猩猩小的是脑容量。
倭黑猩猩住在丛林里,和黑猩猩一样,过着社会性的生活,他们许多方面与黑猩猩相似,但是比起黑猩猩,较为爱好和平,不好斗。
倭黑猩猩同样会使用工具
近期DNA证据表明倭黑猩猩和普通黑猩猩在至少一百万年前就演化为两个不同的种。它们和人类大约在六百万年前由共同祖先走上演化歧路。
倭黑猩猩的DNA超过98%和人类相同。
一些科学家认为倭黑猩猩和普通黑猩猩都如此相似于人类,其属名应该归为和人相同的人属,改变属名的争议性在于它卷入了在分类学中和人类相似度之问题。
银背大猩猩
银背大猩猩不是单指的某个物种,而是因为年长(一般12岁以上)的雄性大猩猩的背毛色变成银灰色,因此它们也被称为“银背”。
大猩猩是素食动物,它们是所有人猿中最纯粹的素食动物。它们的主要食物是果实、叶子和根,其中叶子占主要部分。昆虫占它们食物的1%至2%。一般被吃掉的昆虫是植物上的昆虫,被漫不经心吃掉的。成年的大猩猩每天平均需要25千克食物。
成熟的大猩猩没有天敌,幼兽有时会被豹袭击。对大猩猩最大的威胁来自于人类。
人类开荒破坏大猩猩的生存环境。过去很长时间里大猩猩常常是偷猎的目标。此外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内战使得保护大猩猩的工作非常困难。大猩猩也被捕杀作为林肉。2004年刚果共和国境内奥扎拉国家公园中上百大猩猩感染埃博拉病毒死亡。
大猩猩92%至98%的脱氧核糖核酸排列与人一样,因此它是继黑猩猩属的两个种后与人类最接近的现存的动物,于1000万年前在演化的道路上分道扬镳。
大猩猩属分为两个种:西部大猩猩和东部大猩猩。
西部大猩猩
Gorilla gorilla
西部大猩猩,可以灵活的攀树,且较东部大猩猩多生活在树上。西部大猩猩的毛色较东部大猩猩浅色。西部低地大猩猩是褐色及灰色的,前额呈红色。它的鼻端起钩,但东部大猩猩的则没有。
雄性身高180厘米;雌性身高150厘米;
雄性体重140公斤;雌性体重70公斤。
西部大猩猩较东部大猩猩瘦小,为了更轻松的攀爬。
西部大猩猩可分成两个亚种:
1、西部低地大猩猩(G. g. gorilla)的族群很细小,只有4-8个成员。西部低地大猩猩普遍分布在,喀麦隆,中非共和国,刚果,加蓬,赤道几内亚和安哥拉的卡宾达等地区。
2、克罗斯河大猩猩(G. g. diehli)主要分布在尼日利亚和喀麦隆的边界。
大部分西部大猩猩都是属于西部低地大猩猩,数量约有94000头。而克罗斯河大猩猩的数量则少于300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西部大猩猩列为极危物种,差不多接近灭绝阶段。埃博拉病毒在西部大猩猩的族群中蔓延,令它们的数量根本不可能增长。
东部大猩猩
Gorilla beringei
东部大猩猩 出没于刚果民主共和国、乌干达西南及卢旺达的低地及山地雨林,并亚山区森林,在卢阿拉巴河、爱德华湖及坦噶尼喀湖之内。东部大猩猩喜欢生活在密林当中。毛主要是黑色的,但成年雄性的背部有一束银色的毛。当东部大猩猩渐渐老去时,毛亦会逐渐完全变成灰色,仿佛人类的白发。东部低地大猩猩的毛较短及厚,而山地大猩猩的毛则呈蓝色。雄性比雌性大很多。
东部大猩猩以细小的家庭为社会单位,数量可以多达40头。一个族群是由一个雄性领袖所带领,成员包括有几头雌性及子女。东部大猩猩并非疆界性的,族群生活的范围可以与其他族群重叠。白天活动及草食性的。它们主要以生果、树叶及树枝为食物。它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寻求食物及休息。
东部大猩猩最小可以有两个亚种:
1、山地大猩猩(G. b. beringei)则只有约700头。另外亦有指在布温迪森林的山地大猩猩族群是属于第三个亚种,数量约占山地大猩猩的一半。
2、东部低地大猩猩(G. b. graueri)是数目最多的,约有16000头。
东部大猩猩现时是濒危物种。作为丛林肉被猎杀及栖息地的消失都是对它们的危害。在一些国家公园中,寻找山地大猩猩是一种受欢迎的旅游项目,这对它们的保育均有正面及负面的影响。
相对于西部大猩猩,东部大猩猩很少会在动物园出现。
红毛猩猩
红毛猩猩是对猩猩亚科中猩猩属动物的俗称,其中共有二种,即婆罗洲猩猩与苏门达腊猩猩。马来语和印尼语叫做Orang utan,意思 “森林中的人”。与人类十分相近,与人类基因相似度达96.4%。通常不用声音沟通,通常有好几个个体会在同一个区域活动,但彼此不干扰,平均寿命大概40年。平均身高大概171-180厘米,猩猩体被红色长毛。
婆罗洲猩猩
Pongo pygmaeus
婆罗洲猩猩分布于印尼的加里曼丹岛,马来西亚的沙捞越,文莱(存在不确定性)。在地理上孤立的婆罗洲猩猩没有基因流传的证据。婆罗洲猩猩及苏门达腊猩猩约于150-170万年前分化,当时正值婆罗洲及苏门达腊的分裂。
婆罗洲猩猩是大猩猩之后第三重的灵长类,也是现存最大的树栖动物。婆罗洲猩猩生活在婆罗洲低地及海拔1500米高山的热带雨林中。它们栖息在树上,并会随食物而去到很远的地方。它们主要吃生果、种子、树叶、含丰富矿物质的土壤及鸟蛋。它们亦会吃昆虫,但是只属小数。婆罗洲猩猩较苏门达腊猩猩花更多时间在陆地上,因为它们不用逃避苏门答腊虎等巨大掠食者。
婆罗洲猩猩较苏门达腊猩猩普遍,现存约有45000头。森林砍伐,棕榈油种植园和狩猎严重威胁到它的继续存在。幼猩猩亦会被捕捉为宠物,而其母亲往往会被杀。
苏门达腊猩猩
Pongo abelii
苏门达腊猩猩,是较为罕见且体型较小的猩猩,体长78-97厘米;站立高度122-140厘米,与婆罗洲猩猩相比,苏门达腊猩猩的毛皮较疏且长,面长,个子较矮小,两侧有白毛。生活在印度尼西亚的苏门达腊,是当地的特有种。苏门达腊猩猩较婆罗洲猩猩更喜欢吃生果,并且会吃昆虫。喜欢的生果有无花果及波罗蜜果。它亦会吃鸟蛋及细小的脊椎动物。在斯瓦克杨桃园的野生苏门达腊猩猩曾被发现使用工具。当时一头猩猩将一根树枝清除小枝及削磨枝头,并以此插入树孔中找寻白蚁。它们亦会以树枝来拍打蜂巢,并挖出蜂蜜。新西兰自然历史制作公司在制作苏门达腊猩猩的纪录片时,就拍摄到它们使用简单的树枝,在不同的地方寻觅食物。此外在热带雨林中它们亦有使用树叶当作雨伞。
最后看看这些猩猩们的分类,以及和人类的关系:
有兴趣的话,请大家在《猩球崛起3》影片中找找各个角色的原型是什么猩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