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尊崇现代文明的国家实行的都是一夫一妻制,但人类社会早期,各大洲都曾经出现过部分一夫多妻的现象。埃及虽然是最早实行“一夫一妻制”的国家之一,但当时还是有一些有钱的权贵会同时和多个女性结婚。古代以色列人虽然也实行一夫一妻制,但研究表明,古代中东地区的社会,只有穷人才实行一夫一妻,有钱人实行的都是一夫多妻制。早期的罗马律法规定,一个罗马人可以同时拥有多位妻子,到了公元2世纪罗马共和国才确立了严格的“一夫一妻”制度的神圣婚姻。
而在古代的印加王国,性更是被当作一种严格约束的产业,每个社会等级都有法定数目的妻妾,皇亲贵族允许有700个以上的妻妾,大臣们可以有50个,诸侯国的国王有30个,管理万人以上的统领允许20个……经过权贵们的层层“多妻”之后,剩下的女子少之又少,普通的平民男子根本连一个也分摊不到。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男性都支持一夫多妻制,越是一夫多妻普及的地方,普通男性娶不到老婆的风险性就越高。
无论是在远古的一夫多妻婚姻中,还是在现代仍延续的肯尼亚齐普斯基族的一夫多妻婚姻中,富人妻妾的财富都远多于贫穷男人唯一的妻子。研究一夫多妻制的专家莫尼克穆德指出:一夫多妻制往往是女性自愿的选择,因为她们知道,成为富人的妾也比成为穷人的正室有更好的命运。一个女性进化学家说:哪个女人不愿意成为约翰·肯尼迪的第三位妻子,而宁愿成为小丑波佐的第一位妻子呢?
对于男性而言,女人是男人把基因传递到下一代的工具,对于女性而言,男人是使卵子最终形成胚胎的物质提供者。对于他们来说,异性是可供开发利用的资源,关键是怎么开发利用,一种是聚集足够多的异性与他们交配,一种是只寻找一个个体交配。原则上男女都可以选择多配偶,但是男性跟不同女人交配,都有可能得到一个孩子,而女性一次只能怀一个男人的孩子。所以有人打赌说浪子的后代总会多过荡妇的后代,也是有一定道理了。英国的科学家贝特曼通过动物实验也佐证了这个结论,交配次数多的雌性并不比交配寥寥无几的雌性后代更多,雄性则相反,交配越多后代也越多。
即便是在古代,富人愿意把自己的财产留给儿子而不是女儿,也是因为儿子可以留下更多子孙,儿子可以多娶妻妾,而女儿的丈夫常常只有一个,不能生育更多的孩子,一夫多妻越盛行,遗产继承就会越偏向男性。在社会阶层分明的古代东方社会,人们似乎都认为,生活在地球上的目的就是留下更多的子孙。婚姻是一种交易,即以男性的权利和资源换取女性的生育能力。
如果说延续后代是获得权力和财富的收获和目标,那它也是暴力的起因和收获。在皮德科斯恩岛民案例中,15名男性与13名女性因叛乱事件来到毕开恩岛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18年后,原班人马中剩下了10名女性与一名男性。其他14名男性除一名自杀一名病死,其他皆死于争风吃醋、相互残杀,唯一幸存的男性改信了基督家,并在岛上大力推行一夫一妻制,到了20世纪30年代,岛上已相当繁荣安定,且有了正规的系谱记录。
由法律宗教强制执行的的一夫一妻制,减少了男性之间的残暴竞争,古罗马的历史学家塔西陀认为,重创几任罗马统治的日耳曼部落,其成功可部分归功于他们推行一夫一妻制,有利于将好斗性转移到外部,每人只能有一个妻子,男人就不用再花太大气力去惦记把别人的老婆据为己有。其实很简单,最早在欧洲就是一夫一妻制的男人打败了一夫多妻制的对手,一夫一妻制就开始逐渐取代了一夫多妻制,至于民主只是背景,而女权是在一夫一妻制后很久才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