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瞭望》
图集
◇项目运营后6个月,就实现直连国际212个大型供应商,货品种类超过15万种,完成跨境交易8124单,间接孵化跨境电商企业140多家,实现单月最高交易总额超过3450万美元
摩天大楼耸立云天,高新科技引领前沿,湾区融合不断加速……60后的陆建新、70后的李屹、80后的陈升,一代一代奋斗者在深圳挥洒汗水,用平凡的双手实现不平凡的梦想,他们的命运因深圳而改变,深圳的未来也因他们更精彩。
陆建新:从测量员到“楼王”,
“深圳速度”背后的“钢铁侠”
1982年,怀揣着见识一下9层“高楼”的愿望,年仅18岁的陆建新从江苏老家来到深圳。
彼时,陆建新把全部家当卸在了“竹楼宾馆”,带着测量仪就去了深圳国贸大厦的工地。他没想到的是,这栋建筑是他事业的起点,也是“深圳速度”的起点。
“说是竹楼宾馆,其实就是用毛竹搭建的两层简易房。一个人走动,整个楼都嘎吱嘎吱响。台风一来,顶子就吹没了。”陆建新说,“我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见证了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
在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管理层几乎异口同声表示,按陆建新的能力和资历,早就应该进入公司的管理层,但他婉拒了很多机会,情愿蹲守一线,迎接技术挑战。“我是一名工程师”,这是陆建新给自己的定位。
跟陆建新搭班子10年的欧阳仕青至今对一件事仍记忆犹新。“在深圳平安中心项目中,有技术人员发现钢架的连接板上有个裂缝,就用随身带的手机拍了张特写照片。团队判断这条小裂缝并不会产生什么影响,谁知他看了感觉不踏实,觉得特写镜头没法看到整体的情况,于是一个人爬上65米高的塔吊确认一番。”欧阳仕青说。
如今,站在600米高的深圳平安国际金融中心顶楼观景台,陆建新指着周边的建筑充满自豪地说:“深圳的几十栋摩天大楼,有一大半都是我和我徒弟担任的钢结构项目经理。”
38年来,陆建新从一名普通测量员,到项目经理、总工程师,一步步成长为钢结构专家、中建科工集团华南大区总工程师,攀登一个个尖端技术高地。
国贸大厦、地王大厦、京基100、平安金融中心……这些摩天大楼,不仅刷新着“深圳高度”“深圳速度”,而且工程质量、建造成本和多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如今,陆建新参与承建国内7幢百层高楼中的4幢,带领团队将中国超高层钢结构施工技术推向世界一流水平,被称为“中国楼王”。
李屹:从研究员到企业家,
源头创新筑梦“深圳创造”
从知识分子到创业先锋,从国外科研专家到回国投身实业,70后的李屹说,自己的想法很简单:利用激光显示技术领域的源头创新,打破国外企业在相关领域的垄断。
1991年,李屹从清华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在获得光学工程博士学位后,他进入了世界一流的激光技术研究机构——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国家激光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随后,李屹于2004年在硅谷创办技术公司,此时,“激光显示”的研发构想在他脑海中不断回荡。
为什么显示领域的核心技术被国外尤其是日韩企业垄断?如何突破激光显示存在的成本高、散斑、体积大等瓶颈?凭着不服输的劲头潜心钻研,最终李屹团队研发的ALPD激光荧光粉显示技术,实现了激光显示在性价比、效率和可靠性等方面的突破性进展。
怀揣着实业报国的梦想,李屹决定带着技术回国创业。“我们想把技术应用于产业,走出一条新路。”李屹说。
激光电影放映机布设多个城市影院助力电影产业进入“激光时代”,100寸激光电视面世引发广泛关注,科创板上市企业增长迅速……自2009年创业以来,李屹带领自己创办的光峰科技公司踏入发展快车道。
“我们原先的刻板印象‘中国制造’多代表拷贝,但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用自己充满创新创意的产品,开始在世界舞台证明自己。”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光峰光电首席科学顾问中村修二说。
“粤港澳大湾区要打造世界一流湾区,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李屹说,我们还在不断加强研发,2019年研发费用2.02亿元,占营业收入10.19%,研发队伍387人,占公司员工总数31%。大湾区的高新技术企业能否发展成为拥有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的“中国原创者”是关键。
陈升:从港青到“湾青”,
体验前海创业加速度
在前海创业不到一年就获得首轮融资5000万元,公司估值超过8亿元,协助引进200多个港资企业和创业团队……80后香港青年陈升在深圳前海开启了人生创业加速度。
毕业于英国伦敦中央圣马丁学院的陈升曾经就职于一家世界500强企业,2012年在香港创办了一家公司,主业是人力资源咨询和教育培训。在这个过程中,陈升接触了大量在港读书的内地青年人,对祖国内地的发展前景特别是经济新趋势有了很多了解。
“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崛起的2013年被称为电子支付元年,我开始想转向互联网电商领域发展,而内地尤其深圳在这方面非常有发展潜力。”陈升告诉记者,2015年他的创业团队入驻深圳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成立了学学科技服务(深圳)有限公司,没想到这个选择从此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这家公司的主营业务是解决物流配送的“最后一公里”以及进口零食电商平台。陈升回忆说,当时的前海正赶上一股前所未有的跨境电商发展热潮,公司一开门就有很多人来打听合作事宜,因为很多想要从事跨境电商业务的内地企业缺乏足够的海外网络资源。“我17岁就在日本做过代购,帮日本客户沟通内地市场,所以借助之前的经验,开发了一套跨境电商垂直搜索系统。”
在这个过程中,陈升也亲身体验了前海营商环境和相关政策的支持。他说:“免费的场地、便利的融资环境、创业初期给予的支持,让我体会到前海‘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12字定位的真正含义。”
项目运营后6个月,就实现直连国际212个大型供应商,货品种类超过15万种,完成跨境交易8124单,间接孵化跨境电商企业140多家,实现单月最高交易总额超过3450万美元。创业不到一年时间,公司就获首轮融资5000万元人民币,现估值已超过8亿元人民币。
成功尝到了“头啖汤”的陈升很快又有了新想法。他告诉记者,团队刚落地时也曾遭遇“水土不服”,走了不少弯路。后来看到身边的香港青年来深创业遇到困难,就感觉“需要做点什么”。
陈升的选择是为更多香港青年到前海就业创业提供“导航服务”。2016年,陈升协助参与组建(香港)青年专业联盟前海众创空间,并获任众创空间运营总监,成为香港团队入驻前海创新创业的牵线搭桥者之一。
如今,一旦接触到香港的创新创业团队,陈升都会用亲身经历向他们推介“前海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几年下来,他已为深圳多个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引进了200多个港资企业和创业团队。
在陈升等人的努力下,前海对港人、港资的吸引力不断提升,深港合作硕果累累。前海管理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累计孵化创业团队446家,其中港澳台及国际团队227家。(记者 叶前 孙飞 詹奕嘉)
责任编辑: 赵文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