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国潮、国风的崛起,汉服文化逐渐由小众圈子走向了大众视野,“出圈”势头强劲。点花钿,描青黛,一袭襦裙霓裳,曲裾轻舞,这些曾经只出现在电视节目中的画面,正与大众的日常生活逐渐产生更为紧密的连结,为大众带来传统美学的视觉享受。
以“汉服热”为代表的古风热潮,凸显了年轻一代的文化自信,亦彰显了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何为传统文化赋予新时代的创新表达,让传统文化迸发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成了社会各界思考的重要话题。
国庆节期间,“2021国风大典”在江苏常州·东方盐湖城举办,其中,国韵大秀成为焦点节目,30余位明星大咖与200余位汉服红人齐聚一堂,为游客献上了一场穿越千年、梦回东方的国风文化之旅。汉服秀上,现代科技与传统汉服的结合,带来了声、光、影融合的沉浸式玩法,也为传承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提供了一条创新思路。
汉服大“火”,渐成时尚
回顾近年来汉服文化的发展路径,其率先在二次元文化、年轻人群以及非专业人士之间传播,逐渐在小众圈层中萌芽。
从地域分布来看,北京作为拥有3000多年历史的古都和国家中心城市、文化中心,是汉服爱好者传播汉服文化的主要阵地,身着汉服游览故宫在数年前就已经成功出圈,引发大众热议。除此之外,浙江、江苏、河南、四川等历史文化名城,对汉服的关注度日渐高涨,进一步推动汉服热向全国扩散。
那么,汉服究竟有多“火”?艾媒咨询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汉服爱好者的数量规模同比增长45%,达516.3万人。2021年汉服爱好者规模预计将达689.4万人,市场规模或将突破百亿元。
随着汉服的影响力快速扩大,普通大众对汉服的误解渐渐消除,变得更加包容、认可,汉服也得以从小众圈子扩散到更大的圈层。在线上,抖音、快手、B站等平台云集了一大批汉服爱好者,通过各种创新的数字文化载体,让大众感受汉服文化的魅力。受此影响,人们也开始大胆将汉服带入日常生活,身着汉服、裙裾飞扬的汉服粉丝们已经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更为直观地展示现代流行审美下的汉服文化。
今年以来,以汉服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更是频频出圈,从年初的《唐宫夜宴》到端午节的《洛神水赋》,河南电视台以大量的传统服饰元素营造出美轮美奂的盛景,结合精心编排的舞蹈,一度成为“现象级”作品,刷屏各大社交平台。而刚刚结束的“2021国风大典”,则是将风格各异的汉服带到了线下,零距离展示传统中华服饰之美,吸引了大批游客拍照打卡,国风大典还通过网络直播触达全国观众,相关话题迅速登上微博热搜榜单。这一的积极尝试同样为“活”用传统元素提供了极佳的范式。
探索时代表达,彰显文化自信
大众拥抱汉服,拥抱传统文化,源自中国年轻一代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觉的觉醒。与此同时,国风的盛行,也离不开行业的助推,从业者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探索,为传统文化以更加年轻,更加流行的方式触达大众,创造了可能。
在这一探索过程中,以十三余为代表的汉服头部品牌做了各种尝试,试图以汉服为媒介,架起中华文化与年轻一代之间的桥梁。
十三余同样出席了此次国风大典,通过汉服走秀+表演的形式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华服与传统文化之旅。走秀以“鲲”的视角娓娓讲述了一个贯穿古今,跨越魏晋、唐朝、宋朝、明朝、现代的故事,并在其中融入唐宫夜宴、昆曲、瓷器等极具时代色彩的元素,以及武则天、李白、李清照等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通过场景化、具象化的表达,让大众更能理解服饰文化在朝代变迁中的更新与迭代。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受十三余邀参加走秀的模特均为“素人”,包括古典舞、昆曲、越剧等传统艺术的专业演员以及在校学生,其中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走上汉服走秀的舞台。其中现场昆曲表达部分,“牡丹亭”一句更是由本场走秀演员同时也是浙江昆剧团青年演员的方莛玉演唱。这是传统艺术的一次新老对话,也是一次对外发声,其增强了大众对于传统艺术的感知,古老的艺术形式也能与新兴的舞台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创新尝试,是因为汉服的形式源自传统的审美与文化,其与古典舞、戏曲等艺术在存在共性,透过汉服,以及从事传统艺术事业的素人模特们,或许能够让大众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推动更多传统文化的破圈。
在传统文化的传播方面,十三余也进行了诸多创新尝试,例如通过B站、抖音等新兴数字文化载体向全国用户输出汉服文化;牵手新生代艺人INTO1-刘宇,促使汉服文化再度破圈,从汉服爱好者向粉丝群体扩散,进一步放大了传播效应。
十三余还尝试通过“产品+平台活动”的模式探索国风的使用场景,其在现场发布了与INTO1-刘宇共创的新联名系列华服,以及与岩彩艺术家莲羊共创的以汉服女子雅集为主题的十三余五周年岩彩画作品,用守正创新的方式,多纬度、多元化地为传统文化赋予现代视角下的创新表达,让中国传统文化与年轻人产生共鸣。
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国风盛行的当下,十三余的创新探索,是整个汉服行业,乃至文化产业的一个缩影。
今年6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既为文化产业指明了发展方向,也更加坚定了文化产业创新传承传统文化的信心。规划中指出“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创作生产更多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满足现代消费需求的文化创意产品。把传统文化与时尚元素、中国特色与世界潮流结合起来,努力提供更多适应青年文化消费需求、传递向善向上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的文化产品。”
毫无疑问,传统文化的时代新表达是让中国传统文化老而不衰的必然选择。坚持选择符合年轻人喜好的方式,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继承发扬,也将在未来收获丰硕的文化果实,为传统文化带来不竭的内生动力,让优秀传统文化一代代地传下去。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