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中国音乐版权的“江湖往事”,可以看到,从2015年开始,随着中国音乐版权市场的进一步规范,各大音乐平台为音乐版权发起了争夺战。一时间,“独家音乐版权”这本“武林秘籍”,更是被各音乐平台竞相追逐。
直到今年7月24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责令解除网络音乐独家版权的一纸处罚,让独家音乐版权正式成为历史。很多人关注到,独家音乐版权模式被“击碎”后,网易云音乐首先进入“买买买”的节奏,先后与摩登天空、英皇娱乐、中国唱片集团等重点音乐版权商达成合作。11月12日,网易云音乐又宣布与世界知名数字乐谱订阅库nkoda达成合作,收录百余万页正版优质乐谱,并推出乐谱功能和“乐谱典藏馆”专区。音乐版权领域的一系列变化,引起了近期业内的再度讨论。
独家版权禁令发布后 各方尚处博弈阶段
在腾讯宣布放弃独家音乐版权之后,中国数字音乐市场从版权竞争进入到产品竞争时代。然而,在这个刚刚开启的新阶段,似乎音乐平台的版权布局并不十分顺利。据了解,10月底,网易云音乐拟向相关部门起诉韩国SM娱乐公司,缘由是SM娱乐公司在其独家版权被责令解除后,拒不与任何平台签约,强行延续具有歧视性的音乐授权政策,以维持高额预付金利润。
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李小莹也关注到了此事,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音乐市场中持续数年的“版权大战”导致出现了平台与版权方之间的高额预付金合作模式,曾为版权方带来了更为丰厚的收益。面对取消独家后利润在一段时间内可能减少的情况,某些海外版权方想通过坚持“多选一”的方式来维持自身可获得的高额版权费,这让新合作模式开启变得困难重重。
对此,也有人提出疑问:“去除独家音乐版权是否会削弱音乐作品版权的价值呢?”面对这个问题,业内人士的答案是一致的:“绝非如此,优质音乐作品必然是值得付费的。”
李小莹说,正版音乐版权是网络音乐播放平台运营的核心资产和关键资源,作品的版权价值在音乐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国内新政策下的音乐版权“缩水”应只是暂时现象,特别是对比当下海外音乐版权交易的风生水起,国内音乐版权的未来价值仍非常可观,优质音乐版权对投资方来说仍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海外版权方不愿意放弃独家版权模式,核心原因在于目前版权价值日益凸显,而非独家版权模式却使版税大幅缩水,上游版权方需要在行业上升期作出放弃巨额利润的艰难决定。”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副教授于波分析说,与独家版权模式破局后的许可费用大幅缩水相比,在娱乐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版权价值是日益凸显的。与几年前较为单一的在线音乐业务相比,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流量价值的增长,各大娱乐平台以版权为中心对曲库利用方式进行了深度挖掘。在线K歌、短视频、线上音乐节等社交娱乐业务共同组成了互联网时代新兴生态,而版权是上述二次传播盈利模式的起点与核心。面对许可费用缩水与版权价值升高的巨大落差,上游版权方自然不愿意轻易放弃独家版权模式。
于波提醒,版权方不愿意放弃独家版权并不意味着行政管理机关的反垄断举措石沉大海,海外版权方此举很有可能是为了提高议价能力而采取的谈判策略。目前距离行政机关发布独家版权禁令才4个多月,上游版权方与音乐平台尚处于博弈阶段,最终音乐市场发展如何仍有待时间检验。
在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讲师、国家版权局国际版权研究基地研究员李陶看来,既能让上游版权方满意,又能让下游使用方满意的市场规则与交易准则仍然没有形成。对此,李陶建议给予市场主体充分的信任,相信其能够利用好既有的规则,但更重要的是,版权管理部门应当加快完善《著作权法实施条例》《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等能够为双方自发形成价值均衡与利益平衡创造外部条件的制度设计。
重启市场竞争催生新的商业模式
尽管想要解冻独家版权时代的三尺寒冰并非一日之功,但通过相关部门的努力推动我们已经可以看到音乐版权市场生态的新变化。
于波表示,独家版权禁令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重启”了音乐产业的市场竞争。他观察到,在禁令发布前,独家音乐版权授权许可费用高昂,在音乐行业内鲜有平台能够与资金雄厚的平台竞价,音乐产业内部市场竞争一度停摆。独家版权禁令发布后,现有的音乐平台纷纷开始着手调整经营模式,在独立音乐人受到独家版权禁令豁免的情况下,网易云与腾讯均在围绕独立音乐人布局。网易云成立“音乐人培训班”,腾讯随后上线“同频计划”。此外,为了冲抵丧失独家版权的损失,腾讯集团依托其庞大的用户池,正在通过“地心引力”计划召集原创作者,为进军短视频市场提前布局,原来占据重要地位的在线音乐服务正在逐渐从盈利中心向边缘移动。
“另一方面,抖音、快手等泛娱乐领域后起之秀也闻风而动,独家版权禁令的发布成为此类平台跨界发展的良机。以抖音为例,最初短视频平台积极取得音乐版权的目的在于规避背景音乐侵权风险,而现在在用户群体日益壮大的同时,字节跳动也逐渐在互联网环境中拥有了足够的话语权,未来或将在音乐市场中取得一席之地。总体而言,独家版权禁令催生了新的商业模式,从侧面推动了音乐市场中竞争者的多维发展。虽然音乐行业具体将会如何改变尚需时间给出答案,但独家版权禁令的积极效果已经初步彰显。”于波说。
“从近期的市场信息反馈可以看出,以独家音乐版权为切入点,打破音乐产业发展的桎梏和壁垒,管理者和产业界显然是找对了方向,也命中了一部分旧模式中利益既得者的痛点。”中国文化娱乐行业协会秘书长孔明讲出了自己的思考。在他看来,现在仍然拒绝改革的平台、机构,也就是曾经长期在舒适区利用优势地位获利的机构,还在用“收费站”的思想去“卡脖子”,以期获得更多的利益,缺乏促进行业长远发展方面的考量。
据浙江垦丁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张延来观察,禁令实施以来,大部分平台曲目已经去掉了“独家”标签,不少用户及音乐爱好者也对监管部门“去独家”的做法表示肯定及支持。但受限于市场竞争、部分平台采购能力、版权方的盈利意愿等各方面因素,短期内应该还无法达成网友希望的“一个APP听音乐”的局面。
李陶表示,几个月的时间对于市场主体而言的确是短暂的,因为版权交易涉及词曲作者、录音制作者、表演者等多方主体,而每一方主体所对应的版权都在不同的权利人手中。
“实践中的谈判成本是巨大的,谈判周期也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长。此外,在《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与《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亟待修订之时,双方对在现有规则下是否能通过协商形成理性的价值均衡与适当的利益平衡都存在疑虑。因此,‘谈而不成’的情况可能仍然会维持一段时间。”李陶说。
期待构建更加开放、良性的版权交易体系
就目前情况而言,去除独家音乐版权模式之后发展的难点,在于音乐平台还无法打动上游版权方放弃高收益。想要构建更加开放的版权生态,为中国音乐行业营造更好的市场环境,还需要时间和更多的行动。
但是毫无争议的是,业界都期待破局后的音乐版权领域能够构建起更加开放、良性的市场竞争环境,但这需要多方汇集形成合力,共促市场向好发展。
李小莹认为,在取消独家音乐版权模式之后,不同利益方各执一词,平台方与版权方等也尚未达成较为一致的新商业合作与竞争规则,因此有必要协同多方共同参与讨论,充分听取不同音乐行业从业者的建议。版权交易市场的建设与完善既需要政策法规的监督与管理,也需要在关注公平市场竞争和激发音乐企业活力的同时,寻求一条适合我国的数字音乐产业生存与发展的道路。
也有业内人士提出建议,对于版权行业最有效的“拆墙”办法是建设一个公开的版权治理模式和版权交易体系。为此,李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认为,在音乐版权交易体系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关注市场主体自治和国家调控的关系。国家和市场主体应当整合已有的法律资源、行业资源、市场资源,塑造一个正义公平、透明高效、合理适当的音乐版权授权体系。
在采访中,多位专家表示,建设理想的版权交易体系需要行业管理部门给予更多关切。
于波告诉记者,从“最严版权令”到独家版权禁令能够看出,在国内用户还未全面建立“知识付费”意识的情况下,音乐产业单靠市场调整是不够的。
“因为市场总是倾向于作出符合用户需求的选择,所以可以考虑在版权交易的过程中引入行政机关这一管理者角色,通过行政法规等力量建立完整的版权定价付费体系与版权实现机制。”同时于波也呼吁,在数字音乐市场中,版权权利人、平台、政府、消费者均应承担起保护音乐作品版权的责任。版权权利人作为作品创作的源头,可以通过与在线网络监测机构合作等方式,利用“通知-删除”规则打击网络音乐盗版行为。音乐平台享受到非独家版权模式带来的低成本版税便利,也应自觉珍惜并善用音乐资源,以诚信公平的方式进行市场竞争。
张延来则从音乐平台及音乐人的角度提出了建议:“各大音乐平台可以通过版权差异化竞争、不断优化产品功能及体验等手段吸引更多垂直用户群体,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同时加强用户的权益保护及平台内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还可以在平台内加强独立音乐人的培育孵化,通过设立原创基金、提高音乐人的收入比例等方式鼓励原创音乐发展。比如通过平台打造统一的一站式授权签约模式,实现作品播放数据与评论数据等实时查看、收益分成即时结算等。同时加强平台内部知识产权保护建设,完善侵权投诉规则,为原创作者提供更便捷、更具有体系性的维权方式。对音乐人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努力创造有文化影响力的好作品,其次要增强维权意识。”
孔明认为,当前是解决各领域顽疾的最佳时期。政府管理部门应当积极介入,抓住“牛鼻子”不放松,对于集体管理制度,特别是国际通用的强制性、延伸性集体管理,在确保政府能够有效监管的前提下,建立一站式科学许可模式,从机制上打破海外版权限制。
李陶建议,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全行业都应为实现我国版权领域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出力量。版权管理部门应当明确版权产业的发展方向与政策,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音乐平台应当加强自律,贯彻合法使用音乐作品、合理支付使用费的准则;上游的产权主体应当充分发声,及时向政策的制定者反映自己的诉求。市场主体都应当重视组织建设,发挥制度优势,通过行业协会的沟通与对话,化解分歧,实现共赢。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原标题:网友们“一个APP听音乐”的愿望能否顺利实现?专家们这样说
编辑 施尚景 张恒 苗亚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