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消费者报道》特约撰稿人/云无心2016年3月24日阅读数:209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不锈钢餐具的金属移动,国家标准制定了铅、铬、镍、镉、砷等5项安全指标,这意味着国家不认为不锈钢餐具是危险因素之一。
因此,也就用不着专门设定一个标准去限制。(作者系食品工程博士,美国食品技术协会高级会员,科学松鼠会成员。)
最近,有媒体报道江苏省质监局发布了一批小家电产品抽检报告,其中55.6%的电水壶样品以及22.2%的料理机、榨汁机、豆浆机使用高锰钢,锰含量在10%左右。同时,该报道引用一位环境科学博士的话称“加热会将容器中的锰离子溶解出来。当锰的摄入超过一定量的话,会对神经系统有一定的损害,比如说记忆力衰退,精神萎靡不振”。
报道再一次引发“食品安全,谁来保障?”的惊呼!
在各种食品新闻中,餐具的安全性也备受关注。不锈钢餐具,真的有那么恐怖吗?餐具中的锰会导致人体记忆力衰退吗?
“锰超标”会导致记忆力衰退吗?
其实,2012年,央视曾报道苏泊尔的一款餐具“锰超标”,引起巨大关注。该品牌引用国外对于锰的标准要求,认为国标中对材质的规定并不合理,不符合国际惯例,政府应该允许使用更多的材料。不过,苏泊尔还是表示以后的产品将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不锈钢材料。
随后,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检测了部分不锈钢餐具样品,并进行了锰的安全风险评估。结论是,不锈钢制品的平均锰迁移量为每公斤食物0.35毫克,“如果60公斤的成人每天吃3公斤食物,则每天来自不锈钢容器锰的摄入量为1.05毫克”。
锰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它是结缔组织、骨骼、凝血因子、性激素等的组成成分,对于脂肪与碳水化合物代谢、钙吸收、血糖调节等也不可或缺。正常的脑与神经功能,也离不开它,锰不足会影响神经发育。
水、空气、土壤、食物中都有锰的存在。普通人主要的锰摄入途径是食物。跟许多矿物质一样,过多的锰也会危害人体。锰过量会抑制铁的吸收,长期过量则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因此,前述环境科学博士说“锰的摄入量超过一定标准会对神经系统有一定的损害”,理论上也并没有问题。
问题的关键是:人体每天需要多少锰?人体能够承受多少锰?不锈钢餐具中的这些锰,是否会使得人体处于“超标”的状态?
目前这方面的科学数据不是非常统一,世界各国的解读不同,所以推荐的标准也不同。对于成年人,美国的“充足量”是每天2~3毫克,中国是3.5毫克,加拿大更高。这个“充足量”的意思是每天吃这么多就能够满足需要。而“最大摄入量”,表示的则是:“只要不超过就可以认为安全”。如果超过了,将可能会增加风险。这个“安全警戒线”,中国和美国的标准都在每天10毫克。
中国第四次全国营养调查数据显示,中国人每天通过膳食摄入锰的平均量为6.8毫克。也就是说,一般人都不会“缺锰”,同时距离“安全摄入上限”也还有相当的距离。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假设一个人每天吃3公斤食物,当所有食物都使用不锈钢餐具时,会得到1.05毫克的锰。不管是“3公斤”还是“所有食物都使用不锈钢餐具”,这都是极端的假设,实际情况不会比这严重。也就是说,不锈钢餐具中的锰会增加锰的摄入量,但增加的健康风险并不大。
关于“餐具锰超标”,其实无标可超
2012年的那场争端中,媒体指涉事品牌餐具涉嫌“违反国标”,所指的是《GB9684—1988不锈钢食具容器卫生标准》,其规定了不锈钢餐具使用的不锈钢类型并且在括号中列出了几种不锈钢的标号。这几个标号的不锈钢锰含量都比较低,有人理解为使用这几种之外的钢材就会“超标”,也有人理解为这只是举例而已,并不意味着非用不可。
2011年11月,新国标《GB9684—2011不锈钢制品》开始实施,其中不锈钢的具体标号被删除了。也就是说,厂家使用不同类型的不锈钢材料时,都不“违反国标”。
话说回来,虽然锰是人体需要的营养元素,但人们可以从日常饮食中获取足够的量,一般人并不需要特意“补锰”。在此背景下,虽然不锈钢餐具中迁移出的锰对于“锰过量”的贡献相当有限,但其并没有什么积极作用,因此降低它也是合理的诉求。
不过,锰含量高的不锈钢餐具意味着其成本会低,成本的降低将最终会反映到价格上。付出什么样的价格,去降低这个本来不值得担心的风险,说到底也是消费者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