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近代历史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女性,她们当中有人致力于文学、有的献身于教育,有的是慈善家、有的是革命者。
1963年,王光美作为“第一夫人”与时任国家主席的刘少奇一同访问了“印、缅、柬、越”等东南亚诸国,在世界舞台上留下了一个知性女子的风采。
理科才女王光美
王光美自幼出生于书香世家,其父亲王治昌在辛亥革命前留学日本,回国后曾任北洋政府农商部总长等要职。甚至1919年的巴黎和会及1921年的华盛顿九国会议都有其父的参与。
王光美的名字就是其父亲在华盛顿参加九国会议时得知喜得千金后所起。
在父亲的良好教育与家庭氛围的熏陶之下,王光美各方面都显得十分优秀。特别是在物理和数学上,王光美更是有着“数学女王”的称号。
在王光美的很多同学印象中,若是王光美一直致力于学术的话,兴许将会成为杨振宁、李政道这样的人物。
1946年,从辅仁大学毕业之后就一直留校担任助教工作的王光美,正在积极地准备着赴美留学的事宜。但是一张意外的小纸条却左右了王光美的抉择。
其实早在读书的时候,王光美就和北平的地下党组织有来往。
当时正是国共谈判期间,国共两党与美国代表在北平成立了北平军调处,着手处理国共两党的军事冲突等事宜。而当时我党最缺的就是一名出色的翻译。
王光美在接到邀请之后,毅然放弃了准备已久的出国事宜,成为了我党在北平的英语译员。
正是因为这样,王光美最终在个人理想与革命事业之间选择了后者,成为了一名共产党人。
若非如此,凭借王光美的天赋与能力,想要日后在科学领域做出一番成就也绝非难事。
1946年,国共谈判破裂,北平军调处就地解散。作为我军在北平军调处的翻译,王光美自然不能继续留在北平,于是王光美选择去往革命圣地延安。
褪去铅华融入革命大家庭
刚到延安的时候,王光美显得与当时延安的革命环境还是有些格格不入的。
王光美相比较根据地的女性而言,衣着打扮等各方面还是比较时髦的。加上其本身知识分子出身,又是物理学的专家学者,因此自然又带了几分傲气。
延安的特别之处就在于能够洗涤人身上的铅华。作为中国共产主义的圣地,延安处处都洋溢着革命的昂扬气息,这种气息从每一个人的骨子里面发出。
很快,王光美便被这样的气息所同化。
在此以前,王光美可以说是衣食无忧,可是在延安一切都不是那么一回事了。无论是战士、干部还是普通群众,人人都要劳动。
甚至在言谈举止上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曾经的王光美因为有着优越的生活条件与良好的教育,谈吐中有这样一股知性女子的气息,此时的王光美更多的却是革命者的飒爽与豪迈。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蜕变,使得王光美成为了许多单身干部的爱慕对象,这其中也包括刘少奇。
那时候的刘少奇已经接近五十岁,在经过五段婚姻之后,这时候刘少奇的个人大事成了让中央十分头疼的事情。
为了不耽误工作,刘少奇极少与女同志接触,甚至多次为其介绍对象也都被他拒绝,直到王光美的出现。
最初见到王光美的时候,刘少奇显得十分的木讷。这主要是因为刘少奇在面对这样一个比自己小了20来岁的“小女孩”时竟然也不知道该怎么说话了。
但有时候优秀的人之间总是能够相互吸引,不需多言。一份奇妙的感情自然出现在两人的心间。
在一次吃饭的时候,刘少奇从抽屉中拿出了两枚放了很久的梨子。递到王光美的面前,并对王光美说:“给你吃梨”。
刘少奇略显木讷的言语一下子就将王光美逗笑了。王光美从刘少奇的手中接过这枚梨子,没有说太多的话,一个笑容就像自己的心意传达给了对方。
很快,刘少奇与王光美便确定了恋爱关系,并在8月21日1948年时于西柏坡结为夫妇。
两人的婚礼朴素又热闹。新房就是刘少奇居住和办公的两间土墙瓦顶房里。
在两人的卧室里除了一张大木床和两把木椅子,以及从延安转战带出来的那个写着“奇字第3号”的小书箱外,别无他物。
革命夫妻是很苦的,这种苦不单单是体现在生活条件之上,更是在之后的聚少离多之中。
因为刘少奇工作的原因,因此平时很少有时间关心到王光美,更多的时候需要的是对刘少奇默默地等候与支持。
正是因为这份理解与支持,使得两人婚后十分和谐。
时间来到1963年,这时候正是美帝国主义对我国大肆封锁的时候。
为了在国际社会上提高我国声望,彻底粉碎美帝国主义对我国实行的“外交孤岛”策略,党中央决定派遣时任国家主席的刘少奇率团出访东南亚诸国。
按照国际惯例,刘少奇出访外国,王光美自然要随行陪同。
随刘少奇访问东南亚
在接到通知的时候王光美十分的紧张,虽然在此以前王光美有过与刘少奇一同访问苏联的经历,但与这次出访相比却有着千差万别。
作为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一言一行都关乎着国体,代表着新中国。王光美对此感到十分紧张。如此关乎国体的大事,王光美也是第一次经历。
知道了王光美的顾虑,刘少奇花了很大的功夫鼓励妻子。在解决完思想上的问题之后,王光美作了很多准备。
从外交礼仪到交流内容等各方面都有准备。除了这些以外,外交部还专门为王光美和刘少奇准备了用于出访的服饰和首饰。
说起出访时的这套服装与首饰,其中还有两个小故事。
最开始的时候,王光美与刘少奇在服装上并没有做太多的准备。常年简朴的夫妻二人,当时准备就穿几件旧衣服出国。
由于王光美在家的时候也定过一些旗袍礼服,因此也就本着能省则省的原则,打算将就穿。
当外交部的黄镇夫妇见到这个情况后就告诉王光美与刘少奇道:“这些衣服可不适合你们出国穿啊!”
王光美在听到黄镇的话后十分不解,带着满脸的疑惑。
而黄镇则继续说道:“你们的这些衣服都已经穿了很多年了,已经稍显陈旧,是时候该做些新的了;况且我们这次访问的东南亚地区属于热带亚热带气候,平时气温很高,夫人,您的这些丝绒旗袍自然是穿不得的……”
听完黄镇的话后,王光美面露难色地看向刘少奇,征求丈夫的意见。
看到妻子的犯难,刘少奇走到王光美的身前,想到结婚多年都没有为妻子做过什么新衣服,此时的刘少奇对于王光美做一套新衣是十分支持的。
在工作人员的安排下,王光美选择一批质地优良的上海丝料,请了当时国内最好的师傅缝制。
当王光美与刘少奇出访到印度尼西亚的时候,外国友人见到身着旗袍的王光美时一下子就被这位东方女子的美丽所折服,并对王光美说道:“夫人,您的身上充满着中国女性独有的美丽气质,这件衣服简直与您相得益彰。”
印尼总统苏加诺还专门将当地一个最新品种的兰花以王光美的名字命名,并赠送了王光美一盆。
来自缅甸的国礼——红宝石项链
另一个故事则是发生在这次出访的首饰之上。
在这次出访前,王光美已经为自己准备了一套用于出席正式场合的旗袍,但并未特别准备首饰。
由于刘少奇夫妻二人一直以来生活都十分简朴,结婚之后刘少奇也从来没有给王光美置办过首饰这一类的东西。
因此在临出发的前一天,外交部礼宾司的工作人员在了解情况之后专门送来了一条珍珠项链,以外交部的名义借给王光美。
这条珍珠项链与之前提到的那件旗袍十分相配,在王光美的身上熠熠生辉。但不巧的是,这条珍珠项链却因为一个意外给弄丢了。
在出访缅甸期间,刘少奇与王光美得到了缅甸政府的热烈欢迎。在经过连续几日的游览与会谈之后,在缅甸政府的安排下王光美与刘少奇参加了一场中缅双方的沙滩足球友谊赛。
而这期间,王光美等女同志则自行在海岸边游玩嬉戏。
就在王光美与随行的女同志们一道在海边嬉戏的时候,一个小小的意外发生了。戴在王光美脖子上的珍珠项链由于链子断裂,上面的珍珠一下子全部掉了下来散落在海水中。
由于这条项链是王光美从外交部礼宾司那里借来的,项链断裂之后王光美当然十分的着急,于是沿着海边四处寻找散落的珍珠。
缅甸方面的领导人吴奈温在见到这一情况之后,立刻叫负责警备的士兵们一同寻找散落的珍珠,可那些散落在海边的珍珠早已经一粒粒地随着海浪被冲远,哪里还能找得回来。
回到下榻的住所之后,吴奈温给王光美送来了一条镶嵌着红宝石的项链。
看到吴奈温送来的这份贵重的厚礼之后,王光美婉拒。
但是吴奈温却笑着对刘少奇与王光美夫妇说道:“我知道,共产党不收礼,可来自中国的珍珠掉到缅甸的海里,我们必须赔偿。况且,红宝石乃缅甸特产,将它当作礼品赠予中国的主席夫人,是缅甸的光荣,希望二位勿要再推辞了。”
听完吴奈温的话,刘少奇与王光美不便再拒绝。于是便向吴奈温道了谢,收下了这条镶嵌着许多红宝石的精美项链。
为了表示对吴奈温所赠之物的喜爱与对东道主的尊重,在当天的晚宴上,王光美就带上了这条无比精美的红宝石项链。
当天晚上,身着旗袍,带着红宝石项链的王光美无疑是全场最美的女性。
华美的旗袍与精致的项链与王光美身上的知性相得益彰。看到这一幕的所有人无不对当时我们国家的这位第一夫人发出由衷的赞美。
但事实上,这条项链虽是缅方赠与王光美的礼物,王光美一生也就带过这样一次。
王光美回国之后便向外交部礼宾司说明的珍珠项链掉落的情况,并将吴奈温所赠的这条项链交给了国家。
一直到1990年,国际友谊博物馆重新调整开放。外交部礼宾司才将这一条象征着两国友谊的项链移交到博物馆进行展出。
按理说当时这条项链是吴奈温赠与王光美的,那便应该是王光美的私人物品,但是王光美却并没有将其据为己有。
相反王光美后来在谈到这条项链是说道:“国礼本该属于国家,该由博物馆收藏。”
如今这条象征着两国友谊的红宝石项链就静静地躺在国际友谊博物馆之中。
虽然王光美同志在2006年时就已经逝世,但就如这条项链一样,发生在王光美身上的那些故事却是愈久弥新。
作为国家领导人的妻子,王光美身居高位而不改其志,始终以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要求对待自己。这一点着实让人钦佩。
其实王光美凭借自身的经历与学识就已经堪称传奇,其个人的魅力又哪里需要外物的点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