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底,陈梅、钟博文、赖卓凡分别被选调到蓝坊镇龙潭村、广福镇洪才村、三圳镇顺岭村,开启一段新的人生征程。图为广福镇洪才村。 |
在村子里,不仅村干部们把陈梅(左一)当成女儿一样,许多村民也把这个温暖又贴心的女孩当成自己的“小棉袄”。 |
钟博文(右一)帮助困难群众销售金桔、西瓜、蜂蜜等农产品,解决其因疫情导致的农产品销售问题。 |
赖卓凡走家串户,熟悉村情民意。 |
“要是阿梅离开村里,我肯定很不习惯,像嫁女儿一样的。”
“在这么艰苦的地方,他能够扎下来,确实相当不错。”
“我们都想给他介绍对象呢,让他留在我们村里。”
……
简短话语中,是群众对他们的不舍,亦是他们两年选调基层服务期的总结。
2019年底,陈梅、钟博文、赖卓凡分别被选调到蓝坊镇龙潭村、广福镇洪才村、三圳镇顺岭村,开启一段新的人生征程。从象牙塔到田间地头,从校园到基层,他们在基层的土地上扎根、淬炼和成长,融入乡村、融入群众,俯下身子做好基层工作。
两年已过,陈梅、钟博文、赖卓凡的选调基层服务期即将结束。近日,笔者一行前往三个人的驻村地,倾听他们在基层的故事,倾听群众对他们的那份情。
撰文:黄培强 孙怡 廖静宜
汪敬淼 丘林强
摄影:汪敬淼
陈梅:与群众心贴心方能得人心
立冬过后,蓝坊镇龙潭村的气温比蕉岭县城要低上两三度。村委会门口的桂花树,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从县城到村委的路,15公里左右。如同往日一般,陈梅早早就骑着摩托车从蕉岭县城到达村委,准备一天的工作。
这一切,对于“95后”的陈梅来说,已经是再熟悉不过了。
在这里,一辆摩托、一本笔记本、一双水鞋是她工作的标配,入户、巡山、上传下达是她工作的日常。
勤学习 善当工作“多面手”
龙潭村位于蕉岭县城及蓝坊镇区的东部,地理位置较为偏远。2019年10月,通过选调生选拔,陈梅被安排到龙潭村任村委会主任助理,进行为期两年的基层锻炼,“刚开始是比较新奇的,也是满怀期待的,我坚信基层是能使人得到锻炼的。”
然而,初来乍到的陈梅,很快就没有了那份新奇和期待,对村里情况不熟悉,群众工作不知道怎么做,成为她驻扎基层的绊脚石。怎么打开突破口?陈梅决定在干中学,在学中干。
驻村之后,不懂的陈梅就一句句去问、一点点去学,让自己迅速适应基层环境、完成角色转变,深入基层、扎根龙潭。
“好学”“积极”“不怕苦”,是蓝坊镇龙潭村“两委”干部提到陈梅时说得最多的词语。
认真履行村委会主任助理职责,协助村委会主任开展支部党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疫情防控、人口普查、安防维稳等各项工作,很快,陈梅就成为村“两委”干部的得力助手。
“很多需要用到电脑的文件,都是她帮忙处理的,年轻人对这些熟悉。”在村“两委”干部眼里,“95后”的陈梅早已经不是当初那个懵懂的女生。
此外,城乡规划专业毕业的陈梅,还主动加入到村里“一河两岸”工程的建设,发挥自己的所长,全力协助村里完成工程前期的准备工作,并常驻工程施工现场监督落实,“我们的工作地点在哪,她就一定会参与到哪。”说起陈梅,驻村干部邓永城连连夸赞道。
勇担当 争当村里“急先锋”
龙潭村全村由梨树片、龙潭片两个自然村组成,共有10个村民小组311户,常住人口250人,村中大多是老人。对于年轻的陈梅来说,要如何快速融入群众,是她实现蝶变的关键。
2020年初,陈梅还没来得及完全适应从学生到干部身份的转变,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了。疫情防控成为检验青年干部初心和使命的一次大考验。
作为一名青年干部,陈梅义无反顾地参加了龙潭村战疫阻击队,与村干部一道坚守防疫第一线。她一边协助排查返乡人员,一边揽下了建立监测台账、上报数据的任务;走村入户,派发传单,用村里的广播科普新冠肺炎的防控知识,让群众做好自我防护工作。
彼时,她已经逐渐融入龙潭村,成为其中的一分子。
陈梅和村干部们的付出,村民都看在眼里。当听说村里缺人手时,村民纷纷响应,主动到监测点去协助工作,不少村民还主动送茶水、饼干慰劳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
“真的挺感动的,基层干部就要和群众走在一起。”坚守在抗疫一线,陈梅笑着说,放弃了回老家过春节的计划,却享受到了龙潭村带给她的不一样的春节。
当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陈梅开始组织党员群众接种疫苗,为村民们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实堡垒。
“经常都是一个工作接着一个工作做,她总说年轻人可以做多点。”在龙潭村党支部书记郑淑佳看来,陈梅似乎有使不完的干劲。
听民声 愿当群众“贴心人”
“她悟性好,又肯做事,对人的态度也十分好,群众对她的印象都很好。”龙潭村党支部副书记吴桂香笑着说,“要是阿梅走了,我肯定很不习惯,像嫁女儿一样的。”
在村子里,不仅村干部把陈梅当成了女儿,许多村民也把这个温暖又贴心的女孩当成自己的“小棉袄”。
邓永城跟笔者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村里有名小伙子惹了纠纷,派出所的警察上门要将其带走调查,结果小伙子90多岁的老母亲情绪异常激动,不愿配合,场面一度僵持。
“没办法,老人家的态度很坚决,谁的话都听不进去。”邓永城说,陈梅赶来后,老人紧紧地抓住她的手,让她跟派出所同志商量不要带走她的儿子。陈梅也不急,一直陪在老人身边安慰她,跟她耐心讲解情况,最后事情才得以顺利解决。
把根扎在龙潭,不管大事、小事,陈梅都当做是自己的事。
经村民反映,陈梅调查了解到,村内饮用水存在水源水量不足、原有水塔生锈、管网铺设不到位等问题,但由于村集体资金有限,问题便一直悬而未决。
陈梅在跟村“两委”干部协商后,主动向县相关部门反映情况,并且积极沟通牵线,最终成功为村里争取到了补充水源的设备,并且将铁制水塔更换为不锈钢水塔,延伸铺设自来水主管。目前,工程正在推进中,完成后将大大解决村内饮用水不足的问题,保障村内饮用水安全。
“群众的事情虽小,但却关系到他们的生活生产,必须马上解决。”陈梅说,自己的能力很小,但就想帮群众多做点事情。
钟博文:放下“书生气”接“地气”
“当时我来的时候有点被吓到了。”2019年,刚毕业的钟博文被选调到蕉岭县纪委监委,并根据市县组织部门的安排,到蕉岭县广福镇洪才村任村支部书记助理。“被吓到”是他对洪才村的第一印象。
“主要还是进村的山路不好行驶,自己又不熟悉路况。”时隔两年,“被吓到”的他早已经喜欢上了洪才村,喜欢上了这里的一切。
从“学生”到“基层干部”在学习中坚定信念
洪才村地处蕉岭县广福镇西部山区,毗邻福建省武平县和本市平远县,属粤闽两省三县交界之处。村委会距离镇政府约10公里,距离县城约40公里,进村需要经过一段长长的蜿蜒曲折的山路。
“来之前对这里主要是书面了解,来之后才发现,跟现实还是有差别的。”不太适应的钟博文也清楚认识到,学历并不能带来过多的优越感,反而一身“书生气”让他接不了“地气”。
对“三农”政策不够熟悉、群众工作经验匮乏,钟博文一开始根本摸不准工作的方式方法,“刚到那会儿,开会的时候都是后知后觉的,参与议事决策的时候只能充当看客。”
苦恼的钟博文开始抱着从零开始的心态,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了解熟悉基层党建、精准扶贫、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政策和业务知识,虚心向村里经验丰富的领导和前辈请教学习……钟博文变得忙碌起来。
长期住在村里,钟博文跟群众相处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从一开始入户跟群众接触时的“聊着聊着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到渐渐地路边的群众见到他都会热情打招呼,钟博文的工作也逐渐走上正轨。
从“基层小白”到“业务骨干”在历练中增强本领
洪才村地处边远山区,曾是蕉岭县19个省定贫困村之一,梅州市纪委监委、蕉岭县纪委监委挂钩帮扶村,脱贫工作任务重。
利用自己信息化办公水平较高的优势,钟博文主动负责建档立卡贫困户“一户一档”工作台账、年度扶贫工作台账等一系列扶贫台账的归档、编码、整理,助力洪才村振兴发展。
通过调研,钟博文了解到,洪才村因长期干旱少雨、饮用水管理不规范导致饮用水紧缺,于是第一时间同县纪委监委领导汇报并协调县水务部门,在县水务部门的支持以及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共同努力下,新建一个水源点;同时,重新制定洪才村饮用水管理制度,指定专人管理维护,解决了群众饮水难的问题。
……
“在这么艰苦的地方,他能够扎下来,确实相当不错。”谈起钟博文,洪才村委会副主任罗增灵如是评价。
此外,钟博文还兼任村党建指导员,协助村党支部书记切实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建立政治理论学习第一议题制度,推动支部更加标准规范,组织开展主题党日、专题学习、红色革命根据地现场学习等活动,引导全体党员参与初心使命教育和百年党史学习,提升支部战斗力和凝聚力。
从“领导”到“村里人”在实干中践行初心
一开始,村民们都不理解“选调生”是什么,“是上面派下来的领导吗?”而钟博文,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钟博文明白,要想真正走进群众心里,就要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首位,切实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2016年以来,在市、县纪委监委的帮扶下,洪才村以精准脱贫为突破口,以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为契机,通过搭建各类平台,回引返乡创业、专业技术等各类人才反哺农村,带动金桔、蜂蜜、西瓜等村主导产业的快速发展,其中经技术改良后的金桔果更大、味更甜,为村民带来了更高的收益。
然而,随着金桔等农产品种植的规模化发展,销售渠道也成了困扰村民的一大难题。
卖不出去,怎么谈乡村产业振兴?为能更好地打响洪才村农产品的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钟博文带头创建了“美丽洪才”抖音号,以时兴的短视频形式对洪才村新农村建设成果和农产品进行宣传,还与广工艺术学院“三下乡”团队合作,设计了以洪才金桔、蜂蜜为主题的卡通人物微信表情包,后期还将该卡通人物形象融入到村合作社金桔、蜂蜜等农产品的外包装中,提升品牌吸引力。
2020年底,钟博文通过与县纪委监委机关党支部开展“消费扶贫”主题党日活动、参与团县委组织的“青春助力消费扶贫活动”、发动社会力量购买等形式,帮助困难群众销售金桔2000多斤、西瓜1000多斤、蜂蜜60余斤,解决其因疫情导致的农产品销售问题。
“感觉拿到手的钱都是沉甸甸的,他们开心我也很开心。很多朋友都觉得我转行从事农业了,还会问我哪里可买到这些农产品。”说起这些,钟博文笑得很开心。
而让他更开心的是,不知从何时起,村民已经不再称呼他为“领导”,而是一口一个“博文”亲切地喊着,也经常邀请他上家里坐坐。
赖卓凡:想融入村子就要俯下身子
“有什么问题你就找我,我会全力帮你解决的。”每次对群众说出这句话,赖卓凡都知道必须要用成效来回答。
2019年11月,选调生赖卓凡刚到村里时,村民心里都在嘀咕:“一个完全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细皮嫩肉的,到这里来,能吃得了苦吗?”“说真的,我有时候都会怀疑自己能不能坚持。但怀疑过后就是努力。”面对怀疑和质疑,从城市到乡村,赖卓凡一路的成长,承载着他在汗水中闪光的青春。
“首先要把自己当成一个农民”
与土生土长的当地干部相比,选调生是“空降兵”,初到基层时往往由于缺乏社会阅历、对农村工作不熟悉,陷入对新角色的迷茫,赖卓凡也不例外。
“最开始连田间种的是什么都不知道。这种状态在工作中更为明显,比如说在巡查山塘水库的时候,哪里有什么问题、有什么样的安全隐患,我根本不知道,但是村干部一眼就能看出来。”赖卓凡坦言,在城市长大的他,对农村的生产生活情况很不熟悉。
在基层看到的是最平凡的生活,要做的是最接地气的工作。为了更好地适应农村的工作和生活,赖卓凡对自己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要把自己当成一个农民,先做村民,再当村官。”
三圳镇顺岭村全村总人口1846人,农户499户。一开始,赖卓凡就积极跟着村干部走家串户,混个脸熟。随后,便时不时去与村民拉家常、交朋友,偶尔帮忙干干农活,与村民打成一片……
让村民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来自城市的小伙子也能够这么接地气。
逐渐熟悉村情民意,不少群众也都知道,赖卓凡并非是来村里镀金的,而是真正想为这个村子出力做事情的人。
“村里有需要我就回来”
顺岭村位于三圳镇石窟河西岸,村“两委”干部5人,党员干部大多仅为高中学历。
赖卓凡来到村里后,发现村里党员的年龄普遍偏大,党建质量不高、制度不够完善等问题,主动提出结合自己信息化水平较高的优势,帮助村里做好电子信息档案的登记以及相关材料的撰写、整理及报送。
“乡村振兴,党建先行。在他的协助下,我们村进一步抓党建,开展党课专题学习等活动,凝聚力量。”三圳镇顺岭村党支部书记钟双英认为,党建工作有效推动了村里的发展。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打乱了不少人的行程。本应该在家开开心心过年的赖卓凡,第一时间调整了自己的计划。“年初二还在老家,年初三就在村里。村里有需要我就回来。”
与镇村干部一道坚守在抗疫最前线,设卡排查、劝返外来人员、详细登记过往车辆和行人、测量体温,哪里有需要他就出现在哪里。
“有时候晚上联系他,他也能马上过来,处理各项工作。”钟双英回忆道,在对外出人员回乡登记工作中,赖卓凡总是冲在前线,“在持续的疫情防控工作中,他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
“我到哪里都不会忘了这里”
夜幕降临,村中的横龙广场逐渐热闹起来。伴随着音乐,群众自发组成的广场舞队伍舞动着、跳跃着。一旁的游乐设施,传来儿童欢快的笑声。
“这个广场对我来说,特别有意义。来到村里,首先是监督这个广场的建设。”行走在横龙广场,赖卓凡熟悉地介绍着广场建设前后的差别,“那里本来是一个个老房子,都拆除了,建设成广场,环境变好了……”
对于自己的变化,赖卓凡总是觉得不值一提,认为自己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也非常感谢村干部和群众给予他的支持帮助。
“他从一开始什么都不懂,到现在做工作各方面都相当不错了,这两年是真的有锻炼到。”钟双英对于他的成长,很是欣慰,“我们村里有不少群众都想帮他介绍对象,把他留在我们村里。”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在与村民打交道的过程中,赖卓凡也逐渐认识到,能不能有效地解决群众身边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是检验基层干部的重要标准之一。
村民陈纪清是一名低收入人员,需要长期透析治疗。在了解到该情况后,赖卓凡时常上门询问,帮助其解决治疗上的一些难题;同时,还根据自己考公务员的经验,给予陈纪清女儿指导帮助。
“其实,对于群众来说,想要的很简单,都是生活上的一些问题。”赖卓凡说,在工作的过程中,遇到村民迫切关心的问题,他都会尽快答复并且帮助解决。
基层有不一样的风景,基层也有火热的人生,这句话正是赖卓凡驻村的真实写照。
“顺岭村是我开始工作的第一站,我到哪里都不会忘了这里。”赖卓凡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