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东加高晓松……还不是《奇葩说》吗?高晓松加张亚东加吴青峰……这又是一档新的音综节目?马东加高晓松加乔杉……难道是个搞笑节目?现在这些人都加在一块了,于是有了《乐队的夏天》。2019重磅原创音乐综艺节目《乐队的夏天》开播两周了,节目集结了反光镜、痛仰、新裤子、旅行团、鹿先森等31支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国内青年乐队,通过展现乐队原创音乐魅力与创造力,最终将争夺年度最受大众喜爱的HOT5乐队席位。
嘉宾阵容在那儿摆着,再看节目的出品方爱奇艺、制作方米未,果然还是熟悉的配方,《奇葩说》原班团队嘛!看了两期节目,很多观众称之为摇滚版《奇葩说》。目前豆瓣7.4的评分不算低,但也没有达到预期中的“爆”。某种程度上说,这既肯定了节目的水准不错,同时也体现了节目的“夹缝”处境:奇葩粉们慕团队而来,但可能觉得节目效果没有《奇葩说》那么搞笑;音乐粉们慕“乐队”二字而来,又觉得节目有些“话痨”,导师们话太多、强行聊以及后期剪辑方式破坏了部分音乐性。
所以,摇滚版“奇葩说”到底算是爆了还是糊了?
2014年,一档叫《奇葩说》的网综从天而降圈粉无数。“以颠覆之名传播正能量”,一群有趣的杠精做到了!第一季《奇葩说》创下豆瓣9.1分的辉煌战绩,至今仍是国产原创综艺节目中史诗一般的存在。不过跟所有强IP面临的“综N代”困境一样,《奇葩说》第二季8.5分、第三季8.6分以后,接下来的两季都在7点几分徘徊,从选手之间不合互怼到直接动手互薅头发,节目也不时传出负面新闻。第六季《奇葩说》还会有吗?要改版吗?要换血吗……节目的老粉一早就很焦虑今年节目到底要何去何从。
果然,马东团队没有选择坐吃节目的红利,今年做了这档新的节目。尽管没有像当初《奇葩说》初创的惊艳,但……“乐队”和“夏天”本身就是相当活波的两个关键词啊,从开播7.1分到第二期缓慢升到7.2、7.4分,前两周算是节目和观众共同的适应期吧。
作为奇葩说的老粉,第一期的前半个小时我都是失望的:还我奇葩说!但第一期看完当晚,我的音乐APP歌单立即被全面更新了:《人间惆怅客》《梦》《逝去的歌》 《雨夜曼彻斯特》……怎么这么好听!!第二期看完,立即又加入了《马马嘟嘟骑》《莫欺少年穷》《再见杰克》《春风十里》……宝藏啊!就冲它连续两周更新我的歌单,粉并安利了!
现在大家听音乐逐渐都在抖音化、网红化、短视频化……很多网红唱红的神曲大家既不知道原唱也不知道原编曲,短期内N多人翻唱出各种版本,当你想去了解一下的时候它已经out了,最后可能只变成了几秒的抖音。
《乐队的夏天》或许有点儿话痨,视效也不够炫,剪辑更是众口难调,但不管对音乐还是对综艺,它是有诚意的。对于连朋克、金属、放克、雷鬼、摇滚这些音乐类型都不是很分得清的观众来说,节目算是很贴心了,马东充当了我们普通乐迷的角色,完成了“初步扫盲”的任务。高晓松、张亚东、吴青峰也都是创作者、制作人、歌手中的实力派,他们的审美或者主观,却也各自代表了一定权威性的标准。
重要的是,两期节目让观众领略到了乐队圈中老炮儿的“范儿”和90后的“酷”。痛仰、反光镜、面孔、新裤子……这些“老”乐队在华语乐坛都是殿堂级的,比如成立30年的面孔乐队,他们出场让现场很多年轻乐手感慨“他们乐队的年龄比我还大”,然而他们的《梦》一响起,弹幕上一片“原来上世纪的歌这么好听”的感慨。90后的乐队中的“斯斯与帆”由两个95后女孩组成,她们的《马马嘟嘟骑》简直开口跪,而在上场前她们还没有用过耳返,因为“太贵了”。
乐队的一大标签就是个性。一登场就强势登顶第一位的老牌乐队“痛仰”在台上狂怼马东笑死人,马东问“痛仰的灵魂改变过吗?”主唱高虎答:“哪个啊?i dont know”,接下来一组连环怼让马东直捂胸口。而盘尼西林乐则开口就“不需要谦虚”地自称是“中国最好的90后乐队”,他们原创的《雨夜曼彻斯特》让导师频频给出10分,高晓松现场善意指出他们歌中有语法错误并积极帮乐队改词,却遭到主唱拒绝:“我觉得非常好,但我不会改,因为那就不是我们的东西了,就不百分之百了”。
不管是摇滚老炮儿怼马东,还是90后乐队拒高晓松,这都不会让观众觉得冒犯,因为他们是“玩乐队的”,如果他们随便就能苟且,那还谈什么诗和远方?
看到有摇滚迷不满说“某某某算什么摇滚”,其实人家叫“乐队的夏天”不叫“摇滚的夏天”,乐队类型多点儿没毛病。还有人说“没有某某某乐队不成席”,这个嘛……我是觉得别急啊,粉哪个乐队是主观审美问题,但节目还可以有下一季啊,毕竟我的歌单明年还是需要更新滴。
扬子晚报/扬眼记者 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