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界中,颜值高的动物总是会让我们心生爱怜,能搬进家里当作宠物的,即便是爬宠爱好者,也对颜值有着一定的要求,但是如果给你一只几乎一身都活在地下,浑身上下稀稀拉拉几根长毛,还有皱皱巴巴的皮肤,更要命的是热衷于滚粪堆的裸鼹鼠,你可能直接会说:对不起,我对小动物过敏,不能饲养。
但是就是这么一个丑陋无比的地下动物,身上却发现了众多令科学家意外的特性,比如裸鼹鼠为了适应在地下缺氧的环境生存,可以在无氧环境生存18分钟,还有它们细胞中奇特的修复机制,依托当前发达的基因工程,甚至有可能能帮助人类战胜癌症,除此之外这种细胞修复机制还如同“生命之源”一般,将人类突破120岁寿命限制提供了新思路。
冷血的哺乳动物
说起世界上生命力最顽强的生物,大家可能会想到水熊,大概是相似外形提供的生命力加持,和水熊外表相似的裸鼹鼠也是生存大师。
裸鼹鼠学名叫做非洲裸克分子鼠,这样的学名确实会让许多化学专业的同学站起来,克分子可是化学非常重要的概念,不过比“搬运”其他专业的专用名字更奇葩的是,裸鼹鼠还转投冷血动物的阵营,是的,裸鼹鼠是哺乳动物中的冷血动物,从高级向低级转变,这感觉像是下了班之后直接去了亚马逊原始部落做起了吹箭。
对此科学家解释是:因为体积越小的动物相对于体积大的动物更容易散失热量,而裸鼹鼠的食物大多是低热量的块茎,保持恒温变得很奢侈,而且地下环境温度变化并不强烈,冷血属性带来的负面影响还能接受。
裸鼹鼠如果热了就去更深的地道,冷了的话就去浅一点的地道,或者挤一挤,对于冷血动物来说毛发的保温作用就失去了,而且厚重的毛发在个体之间抱团时还妨碍热量传递,因此裸鼹鼠选择了“坦诚相见”,我知道你会想什么,它们的皮肤甚至连最基本的疼痛感都没有。
个体之间的抱团取暖,也促使了裸鼹鼠的社会化群居,除了这也原因之外,裸鼹鼠生活的地方相对于其他鼹鼠来说是最热最干旱的,而它们的食物大多是雨季生长出来的块茎,裸鼹鼠为了节约能量都变成冷血动物了,如果单个的裸鼹鼠在底下挖地道找食物消耗的能量势必更多,为了能有口吃的它们选择了群居,一个裸鼹鼠大群能有300多只成员,地道网能有五六个足球场大,鼠多吃的也多,为了少吃点,裸鼹鼠的体重也就30克左右,按斤称也就是不太到17只。
裸鼹鼠真正的“黑科技”
以上的什么群居啊,冷血啊,没有毛啊等等只能说是为了生存最基本的手段,在自然界活得滋润的动物并不多,裸鼹鼠的生活质量只能说寻常,真正让裸鼹鼠出圈的是它们的长寿和独特的细胞修复能力。
一只30克的裸鼹鼠寿命能达到30年你敢信,这还是理论上的数值,因为在野外哪有什么动物能寿终正寝,身体机能一衰弱就被自然淘汰了,更神奇的是,裸鼹鼠在死亡前都还能繁殖,外貌不见衰老不说,大脑也没有啥变化,发癌率直接为0,而裸鼹鼠的基因和人类有93%的相似率,光这几项我不是科学家我都有想法了,何况是天天苦于没有课题的科学家。
2013年7月美国罗彻斯特大学研究人员发现,裸鼹鼠的成纤维细胞可以分泌大量透明质酸,而透明质酸正是裸鼹鼠长寿和不患癌的主要原因。透明质酸对细胞间的距离很敏感,像癌细胞这种紧密抱团的情况,通明质酸会立即干预终结细胞的继续分裂,以此可以有力地抑制恶性肿瘤的转化过程。
但是透明质酸合成酶却在脊椎动物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人类和小鼠体内的这种酶有98.7%的同一性和100%的相似性,而裸鼹鼠特殊之处在于,体内控制的透明质酸合成酶的基因发生了突变,决定合成酶保守的天冬氨酸被丝氨酸替代了,这才会产生大量的通明质酸。
在更进一步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尝试不同诱发细胞癌变的组合,来测试透明质酸抑制细胞癌变的机制,但是很遗憾地说,裸鼹鼠的“黑科技”只对癌基因表达水平中等等情况适用,而人类的原癌基因要比裸鼹鼠复杂的多,触发机制也多得多。
用我们一般人的语言来解释就是,人类的原癌基因像是漏勺,除非把眼全部堵上才不会表达,而裸鼹鼠的就像铁盆漏了个眼,一下就堵上了,堵铁盆的方法用到堵漏勺身上,肯定会有点不够用,但好在能给科学家提供一个思路。
除了抗癌能力之外,裸鼹鼠的长寿也很有研究的价值。裸鼹鼠的细胞可以自主地修复DNA,在自然界自我修复DNA的动物不在少数,像蝙蝠就有这功能,除此之外,在生物体内衰老细胞对机体的破坏作用是非常巨大的,但裸鼹鼠会控制衰老细胞的代谢以及永久性地阻止衰老细胞的分裂,结合DNA修复能力,活力旺盛的细胞会一直分裂,这也成就了裸鼹鼠的长寿,不过这项特殊的机制还在研究过程中,如果有所进展,对人类突破120岁寿命限制会提供巨大的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