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东南亚地区发生了多年以来最严重的登革热疫情,2019年以来该地区已出现67万病例,其中1800多人死亡,其中以菲律宾的疫情最严峻。我国的广东省等地区毗邻东南亚地区,有较大的输入登革热病例的风险,登革热疫情也引起了重视。
登革热是登革热病毒感染引起、由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夏秋季节高温多雨,蚊虫容易孳生,当前是登革热的高发季节,多了解一些关于登革热的科普知识对于预防疾病很有必要。
登革热是如何传播的?
登革病毒是引起登革热的罪魁祸首,它共有4个血清型( DENV-1、 DENV-2、 DENV-3 和 DENV-4),4种血清型都可以感染人,其中2型的重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最高。
登革病毒对热敏感,56℃ 30 分钟可灭活,超声波、紫外线、 0.05%甲醛溶液、乳酸、⾼锰酸钾、龙胆紫等均可灭活病毒。可以看到,这种病毒单独在环境中生命力并不强,但是它并不直接“抛头露面”,而是通过传播媒介进行传播,传播媒介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花蚊子。登革病毒通过“病人(或隐性感染者)→伊蚊→健康人”的途径不断传播,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传播疾病。登革热病人或隐性感染者被伊蚊叮咬后,病毒在伊蚊体内经8~10天的增殖后,就可以通过叮咬传播给健康人。
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的习性
白纹伊蚊分布在我国南起海南岛,北至辽宁南部,西至陕西宝鸡的辽阔地域,这种蚊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跟人们的活动时间基本一致,日出前后和日落时分是叮咬的高峰时段。白纹伊蚊的幼虫喜好干净的水,社区的树洞、积水轮胎、废弃的盒子或碗、瓶瓶罐罐、丛生植物的叶腋等等,都是它们繁衍的温床。
埃及伊蚊则主要分布在海南省、广东省雷州半岛、云南边境地区和台湾南部,分布较白纹伊蚊局限,但它传播疾病的能力更强,除了在早晨和黄昏时分两个叮咬高峰,埃及伊蚊在白天能够一直保持活跃。埃及伊蚊喜欢跟人类“住”得更近,一般家居中的饮水机、水培植物、花盘托、腌菜坛等都是它们繁衍后代的温床。
白纹伊蚊主要栖息在室外阴暗避风处,如缸、罐、坛的内壁,室内则多停留在桌椅、墙上、床下和悬挂的衣服。埃及伊蚊是典型的“家蚊”,主要栖息在室内避风阴暗处,如水缸脚、碗柜背后、卧室床底、墙角、蚊帐等处。
临床表现
登革热的潜伏期一般在3~15天,大多在5~8天后发病,可表现为无症状的隐性感染、非重症感染及重症感染,典型的病程可分为急性发热期、极期和恢复期。
1. 急性发热期:患者急性起病,首发症状为发热,体温可高达40℃。发热时伴头痛,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疼痛(登革热又称为骨痛热),明显疲劳乏力,可同时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发热持续2~7天,病程3~6天颜面四肢可出现充血性皮疹或出血疹,典型⽪疹为见于四肢的针尖样出⾎点及“⽪岛”样表现。
2. 极期:部分患者高热持续不退,或退烧后病情加重,严重时可出现重要脏器损伤和休克。剧烈腹痛、持续呕吐往往提示极期的开始。此期重要的病理改变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浆渗漏,临床表现为球结膜水肿、胸前积液、心包积液和腹水等,血浆渗漏严重时可出现休克。部分病例可出现胸闷、心悸、头晕、端坐呼吸,气促、呼吸困难,头痛、呕吐、嗜睡、烦躁、谵妄、抽搐、昏迷、行为异常、颈强直,腰痛、少尿或无尿,黄疸等严重脏器损害表现。
3. 恢复期:极期后的2~3天,患者病情好转,胃肠道症状减轻,进入恢复期。患者可见针尖样出血点,下肢多见。白细胞计数开始上升,血小板也逐渐恢复。多数患者表现为普通登革热,仅有发热期和恢复期,少数患者发展为重症登革热。
重症登革热的识别
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和及时救治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及早发现和有效的治疗可将死亡率降到1%以下。那么哪些人容易出现重症?重症的表现有哪些呢?
重症登革热⾼危⼈群:1. ⼆次感染患者;2. 伴有糖尿病、⾼⾎压、冠⼼病、肝硬化、消化性溃疡、哮喘、慢阻肺、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者;3. ⽼⼈或婴幼⼉;4. 肥胖或严重营养不良者;5. 孕妇。
重症的临床表现:1. 退热后病情恶化;2. 腹部剧痛;3. 持续呕吐;4. 胸闷、⼼悸;5. 嗜睡,烦躁;6. 明显出⾎倾向;7. ⾎浆渗漏征;8. 肝肿⼤> 2 cm;9. 少尿。
治疗
目前没有针对登革病毒的特效药物,也没有有效的疫苗,主要是及时采取支持和对症治疗措施,治疗的原则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防蚊隔离。登⾰热是病毒感染性传染病,为⾃限性疾病,通常预后良好。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患者既往感染登⾰病毒史、年龄、基础疾病、并发症等。病程超过 5 天,并且热退 24 ⼩时以上可解除防蚊隔离,热患者热退 24 ⼩时以上同时临床症状缓解可予出院。少数重症登⾰热病例如果救治不及时可因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无蚊虫则无登革热
登革热是蚊虫传播的,无蚊虫就无登革热,预防其实就是两个字——防蚊。关于灭蚊,民间有许多驱蚊灭蚊的“高招”,比如手机声波驱蚊、用维生素B1驱蚊、大蒜或橘皮驱蚊等,其实这些方法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有趣的是,登革热重灾区菲律宾从英国引进了高大上的“基因灭蚊”技术,通过基因改造培育出的转基因雄蚊,这种特殊的雄蚊投放野外后,繁殖的后代遗传携带了自杀基因,从而发挥了灭蚊的效果。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有效防蚊呢?
如果旅游或出差到了登革热流行地区,应该做好以下预防措施:
1.穿长袖衣裤, 尽量选择浅色,外出使用蚊虫驱避剂等驱蚊产品, 避免被蚊虫叮咬;
2.安装纱门、纱窗,出门前可以在酒店房间使用蚊香、灭蚊气雾剂等,高档酒店也要注意室内灭蚊;
3.如果在逗留期间出现可疑症状,需要及时就诊并主动说明登革热可能;
4.返回本地后,如果2周内出现发热,要及时就诊并说明外出史,为了不将疾病传播给家人,请配合当地卫生部门,住院隔离治疗。
伊蚊喜欢在人类家中和附近栖息,为了减少蚊虫孳生,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手段清除它们的孳生地:
1.翻盆倒罐,清理住家及周围各类无用积水
2.保持住家及周围环境卫生整洁,清除各种卫生死角和垃圾
3.人、畜饮用水容器或其他有用积水容器5-7天彻底换水一次
4.家中减少种养水生植物,已种养的容器5-7天彻底换水一次
5.住家及周围景观水体,可放养观赏鱼或本地种类食蚊鱼
6. 轮胎整齐存于室内或避雨场所,堆室外用防雨布严密遮盖,户外废弃轮胎打孔,难以清除积水轮胎双硫磷灭幼蚊
7.住家周围外环境植被可用敏感公共卫生杀虫剂灭伊蚊成蚊
8.驱蚊剂建议选用含有以下成分的产品: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驱蚊酯 IR3535、柠檬桉油(OLE)。
参考资料:
1.登革热诊疗指南(2014年第2版).国家卫⽣和计划⽣育委员会
2.中国疾控中心教你如何防控登革热?
#清风计划##健康真探社##辟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