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上有个笑话,让一帮子讲房的主播们都用来忽悠一年了:
就是青岛的有钱人住八大关。
八大关其实已经算是个公园了,大部分都是敞开式的,每天很多游人,房子也是近百年了,实际居住属性算是老破大类型,文物级别,产权不能转移,那个有钱人会住这里?
所以,富人住八大关的荒唐说法,其实只是外行主播用来忽悠傻粉们的小道具而已。
百忍老师在青岛地产圈工作了十五年,就经验所知,大部分地产界的老板富人们,还是住在崂山区的前海一线,从麦岛到沙子口,分布甚广。
为什么要谈到这个话题?因为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11月1日,是所谓 “青岛企业家日”。
这是前某领导提倡的,说是要让青岛广大企业家有属于自己的节日。去年年初,确定将每年11月1日定为“青岛企业家日”,将11月第1周定为“青岛企业家宣传周”。
今年已经是第二个了,领导也早走了。他对企业家真是重视,问题是区分不清楚企业家的含金量,其实这个行当里边,忽悠也是大有人在,这也是本国特色吧。
前两年,很多外地含水量大的所谓企业家成群结队来青岛寻找所谓机会,今年他们又成群结队去了合肥,去寻找新的所谓机会。比如知名主持杨大姐和她的丈夫吴胖子。
什么是企业家?
企业家“entrepreneur”一词,是指“冒险事业的经营者或组织者”。
80年前,“创新主义经济学之父”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比特提出 “企业家”概念,使得这一独特的生产力要素成为最重要要素。熊比特指出,所谓创新就是企业家对新产品、新市场、新的生产方式、新组织的开拓以及新的原材料来源的控制调配,企业家被称为“创新的灵魂”。
所以,创新才是企业家的本质。
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创新其实没那么容易。大家喜欢安全和安定,所以考公务员,教师和医生这样的职业在北方大受欢迎,如今经济变冷的局面下,已经蔓延到南方了。
市场经济中,真正的创业和创新,其实是九死一生,很艰难痛苦的过程。
任正非在《华为的冬天》里有句很著名的话:
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也许是这样才存活了十年。我们大家要一起来想,怎样才能活下去,也许才能存活得久一些。失败这一天是一定会到来,大家要准备迎接,这是我从不动摇的看法,这是历史规律。
正是因为这种危机感,才有华为的成功,也正是因为在中国的一众企业里太出类拔萃,所以被美帝围剿。
但是即便是孟晚舟事件收场的激动时刻,没有见到任的身影,他还是强调要向美国学习,还是保持一个理性的边界。
山东经济,90年年代按照工农总产值计算的时代,农业全国第一,工业全国第二。如今却被广东和浙江越拉越远。
很多原因就是产业太过于傻大黑粗,企业领头人大多是草莽出身,凭借资源和政策优势做大,但是遭遇环保生态转型就难了,而自身管理和技术都不到位,转型就难,扩张太大或者搞多元化,更是给自己挖坑,过去几年,黄三角区域的大型民企连环暴雷,基本就是如此。
其他的巨型企业,比如邹平魏桥、茌平信发、东明石化、龙口南山、日照钢铁,或者是传统产业,或者是家族管理,或者总部在村镇县城,反正也能干,构成了山东特色的大民企群。
我大青岛更为奇特,过去数年里,山东富豪榜的前五十名里,没有青岛的企业家,因为青岛没有大型民企。
五天前,胡润那个榜单再次发布,海丰航运的杨老板凭借股价大涨,终于改变了一下子,身价冲到了山东榜的前面,给青岛找回了一点面子。杨老板如今已经是海信电子的第一大股东,这个角色别人也干不了。
至于又把孙广信排为青岛首富,那就是误会了,上次文章中说过,人家只是籍贯平度,跟山东这边没有任何联系了,只能说是新疆富豪了。
真正给山东撑起新技术企业门槛的,还是起家潍坊的歌尔的姜家兄弟,这是凭着视听技术打入苹果全球产业链的几乎唯一的山东企业。姜氏兄弟有名校和技术背景,这是关键因素,姜滨本人是北航高材生,其弟姜龙毕业于美国马里兰大学。如今研发部门大举入青,给青岛增色不少。
但是这样的企业,这样的企业家,在齐鲁大地,凤毛麟角。就是大的化工企业,都没几个了。
青岛的企业家,还是传统的多。
比如青岛要成为海洋科技城,不能光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院士,要有海洋产业类的企业家,要有人来实现成果转化,才能真正把海洋产业做起来。可是,这么多年,除了胶南一个一直做不大的明月海藻,哪里还有什么企业和企业家?
技术不能突破,能踏踏实实做好制造业也行。问题是这样的企业家也少了,喜欢忽悠的倒是不少。
比如有原来开发地产的,变身打造人工智能+互联网教育+教育装备千亿级产业集群,以国际职教城项目为载体快速推进……
然后即墨就要搞一个几十平方公里的国际职教城,总面积和目前的即墨城区差不多,这不是胡闹么?哪有这么多学校和学生来?稍微理性一点,就知道这纯粹是画大饼,而且是一个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大饼,但是就有人煞有介事的在那里忙活,岂非笑话?
还有一位姓姜的富豪,每年给胡润这小子买榜,过去几年都把自己装扮成青岛所谓首富,拿着这个到处忽悠。其公司在青岛的很多年里,每天正事就是招聘,其最大爱好就是面试,面试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家庭背景,若有个一官半职,那就如同捡到宝了。服装搞不起来,就搞建筑,建筑没搞起来,后来跑到临沂和寿光搞地产造城开发,后来都成了半拉子烂尾工程。如今回青岛要搞什么国际万贸城,真是一直走在投机路上。
这样的所谓“企业家”,在青岛可以拉出一个非常长的名单,可谓到处都是。以拉关系和扯淡吹牛著称,过去两三年里,因为某人,他们可谓坐上之宾,春风得意。如今潮水褪去,戏也唱不下去了。
青岛为什么和南方差距越来越大,很大原因就是这类人比例增多而已。所以企业家日,先得看清楚企业家的成分,含水量到底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