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道某个楼盘,近来在网上被骂得灰头土脸。
原因是它的一期交房,有些业主收房时觉得连廊与过道非常狭窄、厨房窗户与对面大门顶到了一起、部分公共区域和部分房间施工粗糙马虎难以忍受——于是愤怒拍摄并发到抖音和媒体——结果可想而知:引发骂声片片。
我没去过收房现场,不敢评论这些说法。搜索了这几年写的文章,对这个楼盘只是称赞它的小区园林漂亮,其它特点从来不曾表扬过。相反,在文章里面还特意点出“住户买菜并不容易”、“有些户型的厨房窗口斜对着别人的大门”、“它的一期二期从2019年11月到2020年3月连续被列入广西严管工程名单”。
于是,关于这个楼盘的挨骂,琢磨了一下还是有底气说几句的。
先声明:本文不洗地,所以连楼盘名称都懒得提。本文只站旁观角度,只为了提醒看房人和买房人,不讨论楼盘是非。
设计硬伤
这个楼盘自从开售以来,先后有数十人问过我。
几乎每一次我都会指出“厨房斜对着别人家大门”的问题,并建议谨慎选择户型。
这是楼盘的层面图,留意红圈处。
放大一下:
确实是设计硬伤:房间大门斜对着别人家的厨房窗户。
结果是:大门的人家每次回来都要先检查对面今天做什么饭菜;厨房的人家每次做饭都会被对方看得清清楚楚,一点儿隐私也没有,都尴尬。
很多人都是拿着这张层面图来问我。显然,开发商并没有刻意保密。平心而论,看了这张层面图还坚持选择的,这个真跟自己有关了。
不过我没见过这张层面图的高清版,图中的尺寸一直都含糊。
后来, 2020年4月26日,官方公示这个楼盘7#8#楼的设计调整方案(附有大图),层面图的尺寸才首次知道:
按公示图片,房间过道宽1450mm(1.45米)、电梯连廊宽1300mm(1.3米)。
但这俩数字都包含墙体。过道减去墙体以及墙贴瓷砖的厚度,剩下的估计也就1.2米左右。抖音有人说量了一下是1.17米,这差不多。
连廊没贴瓷砖,除去两边墙体厚度之后,剩余应该是1米至1.1米之间。
这些数字,说它们窄吧,确实。但说它们窄得难以忍受吧,也有些勉强。
别人的电梯连廊多是栏杆设计(显得又宽又亮)。此楼盘直接砌墙,感觉更安全了一些,但肯定会显得又窄又暗。谈不上哪一种更好,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开发商并没有认真从住户的角度考虑。
后来又有看房人向我提供了另外一张层面图,图中所有的房间大门(带黄点的地方)都是外开设计。以过道的实际宽度,大门一开必定是差不多顶到对面人家或对面墙壁。或者严重点说,开了大门就会影响到他人出行。
假如把大门改成内开方式,效果是不是好一些?只是这样有没有违反设计规定?业主们不妨去核实(或开发商解释一下)。
网上还有收房照片责怪燃气管道从过道穿过——层面图显示它的所有厨房都面朝过道,不这样那应该怎么走线?
总而言之,这样的楼型对开发商对买房人都是痛苦的教训:开发商想当然、买房人没留意。也是,平时我们看房时都是盯着户型(房间内部)的布局及尺寸,外面的过道走廊谁会刻意去关注呢?
施工质量
从网上流传的收房图片来看,这个楼盘的施工真是粗糙不堪(没去过现场核实,不敢转发图片)。
如果只是看热闹,可以跟着指责开发商。但如果是想买房,那需要冷静。
三个问题:
1、个别现象还是普遍现象?
2、严重程度如何?
3、开发商人品如何?
如果是普遍现象,性质可能会非常严重——它涉及到工程竣工验收环节。这么粗陋的施工,是怎么通过竣工验收的?广西从去年7月13日起正式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管理规定》,这个楼盘又是怎么操作的?
如果是普遍现象,业主们应该是毫不犹豫地拒绝收房并致电12345热线或者通过微信小程序“北海e眼”发起投诉。如果觉得有必要,还可以到人民网“领导留言板”进行投诉(也就是向市一级或更上级进行投诉)。
如果严重到危及建筑安全的程度,直接拒绝收房、直接要求退房。如果觉得有必要,向住建局投诉——建筑质量安全无小事,建筑责任是终身制的。
但如果并不是普遍现象、而且简单整改就可以解决的——其实是可以理解的。任何楼盘交房都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没问题。通常,业主收房都会有物业陪同,有问题可以要求物业记录并通知开发商整改。一般情况下,开发商对此反应都是很快的。
对于看房的、打算买房的旁观者来说——要从这些收房照片判断开发商的人品。如果觉得开发商不可靠,转身就走是良策。你愿意拿几十万上百万元的房款来赌开发商的人品吗?
交房的和买房的教训
网上流传的收房照片有关于空调外架的(钢筋螺钉外露)、有电梯连廊的(大片污糟的水泥痕迹)。单纯看照片,这个楼盘项目的细节管理明显不到位,难怪它的一期二期曾经连续5个月被列入广西严管工程名单。
从近期收房投诉事件来看,中国的开发商已经普遍不了解当前的信息传播环境,很多人仍然以为摆平了媒体就可以遏制负面消息。殊不知,如今的抖音头条知乎B站小红书,早就实现了信息传播快速化、碎片化和直播化——防不胜防,就是如今摆在开发商前面的现状。
要避免被动局面,其实并不是很复杂。比如交房前只需要实施网格化检查一轮,大部分问题就基本上可以事先解决——可惜,开发商似乎没做或者没细心去做。
近期交房的北海楼盘,业主们很多都是2017-2019年高价入手的。面对房价下跌本来就不大愉快,收房时见到房子粗劣肯定会放大怨气——可惜,开发商应该是未够重视。
交房即维权,有不少数量的楼盘在收房时都引发了业主们大规模的不满和投诉——可惜,后来的开发商还是没有敬畏心理。
现在放纵自己,就是将来虐待自己。有因有果。
不过,这个楼盘带给北海买房人的教训更深刻。看房不细致、数字不敏感,换来的只能是收房的头疼。其它楼盘的买房人,也许要赶紧找置业顾问要标记尺寸大小的户型图和层面图,没有数字的户型图和层面图都是耍流氓。
大家的过道宽度差异都不是很大。但别人的过道连廊都是明亮的,而西南大道这个楼盘似乎有些阴沉,视觉感受差异还是比较明显。
顺便说一下:业主收房遇见愤怒的事情,心情很不爽非常理解。但在发出大批照片和视频之前建议先掂量:是为了解决问题呢,还是发泄心中怒气?试图形成舆论来逼迫开发商让步,也许可以,但真的要小心两败俱伤。比如冠头岭下面的那个楼盘,开发商最后是让步了,但后果是楼盘口碑没了,结果一手房销售速度明显放缓,二手房转手难度立即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