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幼儿英语教育高峰论坛于12月23日下午在永秋教育亚太地区总部举行。上海著名节目主持人& amp# 039;贝贝姐姐& amp# 039;贝吉尼是演讲嘉宾之一,在现场讲述了和女儿张熙一起成长的酸甜苦辣,以及让女儿掌握双语能力的秘诀。
陪读妈妈作用大
我谈不上像主持人说的多么资深、专业的教育者,我和大家一样小心翼翼地摸索着,时而崩溃着,尽量做一个平静情绪的中年人,我们都是这样成长过来的。我平时也有一些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语言学习分析的心得,但是都仅限于中文,今天是第一次分享关于英语学习方面的心得。不是关于我本人,而是关于我女儿。可见孩子学好英语真的非常重要,首先可以帮助妈妈拓展她的职业道路。
我女儿今年6岁半,小学一年级,英语学习兴趣浓厚,表达欲望强烈,语音面貌良好,阅读习惯相当不错。我以下说的话大家知道我是作为妈妈分享心得,而不是作为机构广告宣传者。为什么?因为我女儿从出生到幼儿阶段没有上过任何一家英语培训机构,包括英孚在内。当我家里把稿子准备到这里时,我先生提醒我说作为一个中国家长,要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夸自家孩子时要低调含蓄一点,不要像美国家长一样,动不动自家孩子天下第一,接下来是非常谦虚诚恳的地方。
我女儿肯定不是天下第一,她连班里的第一都没有。比如说今天活动的主持人,夫妻俩都是中国人,但是回家都跟孩子说英语。我自己也有一些同学或者先生有一些同事和同学,我们也会遇到这样的场景,明明我们都是中国人,带着孩子一块儿聚会吃饭,我们饭桌上吃饭,孩子一回头和孩子说多说英语。我女儿比不上这样家庭的孩子。
有时候我会想我女儿从出生到幼儿园阶段,没有上过任何英语培训机构,包括英孚,这样的做法是否有待商榷?我今天来到这里也是一个自我回顾和梳理。作为一个陪读妈妈,我觉得0-6岁不能重来,毕竟学习的路才刚刚开始,再说万一有个二胎呢,经验还需要自己总结一下。
年龄越小接触英语越接近母语思维
我先讲一下今天分享的第一点,越小年龄时我觉得接触英语的学习确实越有助于培养接近于母语的思维。我女儿在2岁半进入幼儿园托班,他们是所谓的双语幼儿园,大半天是有外语助班。
我记得她从幼儿园回来以后,在家里讲的第一个词汇是我们家长一开门或者一靠近门时就会说be careful,就因为她说在幼儿园里小朋友一靠近门或者用力地甩门,老师就会说be careful,她会冥冥之中觉得be careful这个词会和门有不解之缘。她那时候不能完全理解这个词的准确定义,但是只要我们一靠近门她就会说be careful。
慢慢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仅是靠近门,比如说我们端着一锅汤从厨房走出来,他会说be careful,比方说家里晾衣服拿竹竿时她会说be careful,比如说爸爸爬到椅子上到桌子上换灯泡的时她会说be careful。为什么?因为在幼儿园里面他们端着一杯水在教室里走的时候,老师会这样提醒他们。他们上下楼梯排队的时候老师会这样提醒他们,他们去操场上爬攀岩墙老师会这样提醒他们。
她渐渐明白be careful这个词的意思,不是开门也不是关门,是当你做一些安全隐患的事情,要提醒你小心当心的时候,这就是be careful的意思。
大家有没有发现,她对于这个词逐步准确的使用过程,就是她对于这个词的习得过程。她是在用的过程当中懂得这个词,而不是先学会了这个词然后再看在什么场合和句子当中用。这就是一种接近于母语习得的过程,我们学中文就是这样,是听从小妈妈给你喂你喝奶时说的话,你慢慢听,等到你幼升小的时候妈妈会拿出一张字卡告诉你这个词怎么用。这是接近于母语的习得过程,只是在年龄足够小的时候才有机会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这是她在幼儿园阶段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第一个英语词汇。
她在幼儿园阶段讲出第二个印象深刻的词是freeze,大家知道幼儿园小朋友会做各种黏土、折纸,满地都是,整个客厅都是她的地牌。有一次我需要穿越她的地牌拿我的衣服时,她突然趴在地上跟我讲freeze,我立刻定住了。我仅仅我要听她的口令,我非常诧异她为什么脱口而出这样的词语?
如果我们小时候学到freeze这个词,基本上会从她冰冻住这样的层面,不太是叫一个人立定不要动的层面解读。当时她只有3岁左右,她会在一个情急之下,当要穿越她的地盘,可能下一步要踩烂她的城堡时。我会问她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她们在幼儿园做游戏会放音乐,所有小朋友会跑动,当音乐一停的瞬间,老师会说freeze,所有人都不许动。当她希望我不要踩烂他的黏土城堡必须要定住不动的时,她说出这样的词。
大家有没有觉得这样通过不需要中文翻译直接越入你大脑的语言表达,就是我们希望当我们在学习一门外语时所能够呈现的状态?这是我印象最深刻关于我女儿在幼儿园小班托班阶段的两个词语,充分说明了只有年龄越小越有机会把英语当作母语习得和思考。这两个词不难也不稀奇,我认为在一个孩子最初接触一门外语时,这个经历是非常珍贵。
大家可能觉得我以上举的例子是不是一所双语幼儿园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呢?不是的,很简单的判断我女儿很多同班同学并没有达到这个程度。为什么?大家想一所双语幼儿园是什么?它本质上还是一所幼儿园,双语更多是它的卖点。一个双语幼儿园的外教老师和中教老师一样,主要的职责是让你的孩子在幼儿园安全地、愉快地度过一天的时光。但是她只是刚巧说了英语,只是刚巧他的母语是英语,但是他主要的使命并不是把他身上的英语技能传授给你的孩子。
对于英孚这样专业英语教学机构是不一样的,老师的使命就是在规定课时内把规定的英语训练带给你的孩子。这种比较更像是双语幼儿园像一个纯天然的英语环境,英语教学机构是一个相对有一点刻意营造的英语环境。
你们是不是觉得听上去纯天然比刻意营造更舒服一点?不见得,我认为刻意营造有时候更有技术含量,也更用心。这就像每一个女人都知道妈妈和婆婆是不一样的。你跟妈妈就是纯天然,你跟婆婆就是刻意营造。每一个能处理好婆媳关系的女人,都是因为非常好地把握住了不能把婆婆真的当成亲妈那样的分寸感,才能把婆婆哄得像妈一样亲。男士可以参考一下你和丈母娘的相处模式,同样可以感同身受。
我认为一所真正好的英语教学机构,不会告诉你我们有一个完全浸入式的英语环境,而且会给到你真正专业的英语老师。这是白总刚才分享中我特别认可的一点。你的孩子如果天生地爱聊天,和这个外教特别对脾气,每天愿意主动和外教交流,不是每个孩子都一样。
双语幼儿园通常会有中教和外教,有的孩子有中教在班级里面就不跟外教说话了,哪怕要找外教他通过中教翻译,或者通过英语比较好的同学翻译。或者只有外教带班的幼儿园,有的孩子真的比较内向,最初英语不足够支撑他表达的时候,他就憋着不说。双语幼儿园毕业的孩子英语好不好,真的要看孩子天然的性格和外教交流的习惯。以上是我分享的第一点,我觉得在越小的年龄,越容易养成母语性的思维
线下实体环境更适合低龄孩子
第二,对于越低龄的孩子来说,我认为线下实体环境,看到真实的人真的非常重要。这一段分享两个场景,我女儿在幼儿园小班、中班,包括大班里面关于英语互动的两个场景,我印象很深刻。
第一个场景是他们每年3点3刻放学,我主要是自己带孩子,我们没有老人帮助,我必须赶在自己工作结束之后接孩子,我们工作时间比较自由,但是有的时候会稍微晚了15-20分钟,会让老师打招呼,让我女儿在幼儿园多留一点时间。我每次晚到幼儿园时冲进校园会看到特别美好的画面,外教会陪着我女儿在校门附近的大树坐下,在读英语故事。
我印象当中我女儿有一个阶段非常喜欢读一个恐龙的故事,她会带到幼儿园读,想要显摆读给老师听。外教会陪她到大树下读,外教会陪他演恐龙的角色,各种夸奖的肢体和声音。我女儿也是戏精本人,各种拙劣的表演,外教全部照单全收陪着她演。
外教还会给她纠正恐龙世界里各种龙的专用名词,我可能读的不太对。我女儿会回来跟我讲,你和爸爸读的恐龙发音是错的,她说我们老师跟我讲这个P是不发音的。我相信在她身边陪伴她读书,陪伴她把书里面的角色夸张地演出来,和他愉快地度过放学时光的人,更延展和丰富了那本书本身带给她的乐趣。所以要有一个真实的肉体在旁边,你才会对教学内容本身更加投入,尤其是对于越低龄的孩子,这一招更好用。
第二个场景,我们家钟点工阿姨每天晚上会来做一顿晚饭,有一次我女儿第二天晚上特别想吃毛豆,她想要提醒阿姨第二天不要忘记买,她又怕阿姨第二天忘了。于是她画了四幅画,第一幅在市场买毛豆,第二幅是厨房剥毛豆,第三幅在灶头上煮毛豆,第四幅全家围坐在一起吃毛豆。
每一幅画的附近,她都添加了一些英文简单的词汇和她所会的短句和短语,来标注一下画的是什么东西,然后交给我们钟点工阿姨,她就放心了。其实我们家钟点工阿姨并不懂英语,因为她看得懂画。为什么要这样表达?她是在尽她所能传递出她的意思。你要知道对于一个学龄前儿童来说,如果要把这些意思用中文写出来几乎不可能,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中文书写是非常难的事情。
很多孩子家长会练书法,我们进小学之前我女儿除了名字之外都不会写。中文书写的门槛比较高,相对来说同等意思的英文书写会简单很多,因为英文你只要会写了26个字母,你知道一些简单的词语的拼写,其实书写的门槛会比中文低很多。当你的孩子想要传达意思,想要留个纸条,想要给人家写一张小贺卡的时候,她会很想用一种语言表达。
我相信是因为我女儿那天真的太想吃毛豆了,所以她才会写那几句英文。我相信是她周围的人激发了她真实的诉求和表达的欲望,所以发会留下我脑袋当中这两个真实的画面。一个是恐龙,一个是毛豆。
我相信这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随着科技的发展都无法被取代的美好。因为每个生命都需要表达,当真实的人跟人接触在一起时,这种表达的欲望就会被激发出来。对于年龄越小的孩子,一定要有线下实体教学,有真实的老师,要有小伙伴,有人在那里跟你做游戏、跟你互动,跟你说悄悄话,跟你分享秘密,这是隔着屏幕很难实现的美好。这是我要分享的第二点,对于越小年龄的孩子,线下实体教学,真实肉体接触是非常重要的。
纯正的发音需要家校互动
第三点,纯正的发音和家校互动是要共同努力的方向。听上去我们从小对于我女儿的英语学习还对比较佛系的,只要她愿意说怎样错都没关系。只要她愿意阅读,我们从来不指定任何篇目。如果说她英语学得好,那都是外教的功劳。如果说同一个外教,她比别人学得更好,那是我们命好,上辈子拯救了地球这辈子命好。但是有一点,我和他的爸爸确实会对她的要求比较严苛,那就是对于发音的准确度,会尽量希望她模仿最正宗的发音。
很多人说我女儿普通话非常标准,是因为遗传了我。虽然我也很认同这个说法,但是我认为与其说我给了她一个好的基因,不如说我给了她从最初她耳朵可以听到世界开始,就给了她一个标准化的启蒙。因为我们都自己带孩子悠悠从小听到的就是我的普通话,她在说普通话过程当中,尤其我们南方人会被困扰的比如说前后鼻音、平翘舌音等等,她从来没有困扰。正因为这一点上我们认为有一点点小小的经验,当她开始接触英语时我们认为她就应该和最正宗的英语发音学习。
如果听一段音频的话,人家读升调你就不能读降调,所有的逻辑重音在哪里?问句和陈述句是不一样的语气,你叫一个人怎样叫出不一样的感觉。我们要求她反复跟读,我认为非常有效。我先生跟我讲,你不要认为她天生语感不错,就不纠正她那一点点不像的地方,就随意让她发挥。
其实越在最初的时候,你越要让她根据最标准的模板学,这样以后她自我发挥才在点上。如果一开始在发音上你就任由她发挥,以后她的英文像我们这一代人的英文,还是很中国式的英文。我觉得我们的下一代,他们是有机会的,当和别人和电话交流的时候,别人几乎分辨不出他们来自哪个国家。如果他们很小时就跟着最正宗的英文读,他们就是可以做到这么好。
我觉得我女儿到小学至少在发音上就应该比我好,这是应该的,也是正常的,也是我们一起努力可以实现的。我觉得在这一点上就要严苛,没有边界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你要知道方向在哪里,总有一天她可以拥有了这个能力自在地挥洒语言。
虽然说发音好不好听这件事,好像在考试当中不占多少分数。我觉得对于讲述者和听者来说,发音好不好感受还是很强烈的。我认为任何一个喜欢用一种语言表达的孩子,除了他本身的性格之外,很重要的一点一定是因为他能够把这种语言讲的好听,并且因此得到过很多正向的反馈,所以他才会越愿意运用这种语言。每次他说这句话大家会你英语讲得好好,他下次就更愿意说,说的越多越有机会练的更好。发音这件事是我们在他英语学习过程当中最较真的一个点,我觉得也是需要的。
带孩子谁不发飙
带孩子谁不发飙,朋友圈晒出来的都是岁月静好,关起门来都是一地鸡毛,要是这个妈说从小没有跟孩子红过脸,是亲妈吗?尤其是女儿两岁多的时候,我一边开车一边给老公打电话,我说你把她送走,随便送给谁。两岁多的时候自我意识开始建立,一天一百个“不”在等着我,我说什么就在前面加一个不,但是总会过去的。不是因为我做对了什么,而是因为长大了,到了一个年龄阶段,过了敏感期自然就过去了。包括英语学习,既不要担心开始过早,也不要担心进展过缓。有的家长觉得都学了一年了还这点,我们都学了十几年不也是这样的吗?有一个阶段可能是飞速生长的,尤其是学龄前,每天给我惊喜。从0到60惊喜感很大,60到80没那么大了,从90到100就很难了,对她进步来说很难,所以从她身上获得的惊喜感很难。那时不要着急,在度过该度过的阶段。
全人教育即回归教育最原始的状态
我最后想讲一个全人教育,我不认为它是一个多新的概念,我反而觉得它反而回到了教育最原始的状态,在教育界还没有分出多少派别和理论的年代,在我们大家都还不会照着说养孩子,因为没有书告诉你养孩子,在那个年代就有全人教育。那时候穷人家的孩子也要养家糊口,要劈柴喂马。富人家的孩子除了要读书写字,也要学着打理家业。那时候的孩子也在生活当中要尽可能接触他们所能接触到的整个世界,那时候的孩子生活半径可能是一整个村子,而不仅仅是学区房到小学的距离。
现在文明进步时,我们不能让我们的孩子退步到只拥有读书和考试的能力,那时候真的是人类文明一小步,我们让我们的孩子退步了一大步。英孚说我们让孩子说英语的同时,要注重性格的养成、交流能力的提升,注重和他人之间的互动,我觉得这是特别好的,也是特别需要的。
在今年9月份开学时,开学第一天开学典礼上,我女儿作为学校一年级全体新生代表上台发言,在她发言稿最后说“让我们一起站在这个能够望向世界的起点,做一个勇敢出发的少年”。
我相信现在任何一个家庭陪伴孩子的成长都是一段无与伦比的旅程,也是一段华丽的冒险。现在的孩子会比过往任何一个时候更有机会,根深中国而绽放世界。让我们拉着他们的小手,真的站在这样的起跑点,目送他们成为一个勇敢出发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