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大学毕业刚刚进入社会的那几年,都有些较真固执,感觉自己洞察世事,发现了世界的真相。
前几天朋友二黑(aka来广营张柏芝)与我闲聊时说,她的男朋友不让她看抖音,理由是说她“三观不正”,看的那些东西不健康。每个人的抖音视频推荐都不一样。二黑在抖音上,喜欢看游戏主播、漂亮的小哥哥小姐姐、两性关系、搞笑这一类的内容。
同样的,综艺也成了他讨伐的目标。“何炅和撒贝宁的那些反应都是剧本安排的,都是假的,谁看谁是傻子……”(此处指的是《明星大侦探》)所以热恋中的二黑干脆把这些娱乐都禁了。
不真实所以就要被抵制,没营养就要被抵制,三观不正就要被抵制……这一类的想法还是蛮常见的,也让我感到特别熟悉。年轻人张扬、纯粹、有活力,对不正确的事物非常敏感,并态度鲜明。所以大家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捍卫自己的观点。这些很正常,而我也经历过这个阶段。
几年前,小鲜肉突然占据市场的那个阶段,一众年轻明星进入大家的视野。很多流量明星由于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却在很多电影、电视剧中担任主角,遭到了很多网友的抵制、嘲讽。那时候杨颖、鹿晗都是大家吐槽的热门明星。我也是曾经的一员,大呼“还是得看老戏骨”、“流量明星不行”。这些想法甚至成为了一种刻板印象。
而我的这种印象,在看《乐队的夏天》的时候突然转变了。《乐队的夏天》第一季找来了欧阳娜娜作为大乐迷。起初我的第一反应是,原来马东的节目也不能免俗,找来个小明星吸引流量啊。但随着节目的不断播出,在一众“老油条”中的欧阳娜娜显得那么明媚照人、清新甜美,更加让人喜欢这个年轻人,喜欢这个后起之秀;而她作为大提琴专业的高材生,也增添了她自己在音乐节目中的分量。
欧阳娜娜算是流量明星么?相信很多人下意识地就会把她以及更多跨行的年轻面孔,归到这一类中。但在《乐夏》中的欧阳娜娜让我跳出了这个词,重新审视这个标签和这样的一群人。抛开刻板印象之后,我才看到,她是一个在娱乐圈中打拼的小女生,一个在自己专业领域有所建树的精英,一个很有前途的年轻人。
也因此我得以更深入的观察和思考。节目对于嘉宾的定位很“鸡贼”。由于嘉宾在这个节目中不是“导师”,不是比赛结果的主要评定者,所以观众对嘉宾身份就没有那么敏感。而且,欧阳娜娜也有着年轻音乐人的身份,让“大乐迷”所代表的人群更加丰富。如今节目操盘手越来越懂得如何更高效地使用资本,让合适的人出现在合适的位置上。
我想说的是,世界本就是层次复杂并且不断流动的。当我过度盯着一个方面不放的时候,信息交互的通道也因此关闭。我停下了思考,也错过了更多精彩。
所以年轻人首先要学会以一个开放的心态,多维的视角去观察这个世界。保持警惕、保持思考的习惯,但是不要对一时讨厌的事物,一棒子彻底打死。因为,所讨厌的,未必是要坚决反对的。再以这个为前提,去看那些不喜欢的事物,倘若那时心里依旧坚持认定“不喜欢”,那这份否定才会更加有分量,更加有说服力。
最近吐槽大会的提词器着实让很多网友大跌眼镜。脱口秀表演者是看着提词器吐槽,被吐槽的嘉宾看得到提词器,却还要夸张地配合表演。一切都显得非常魔幻,但是从制作组的角度看这件事,工作人员为了节目的顺利制作播出,需要将整个制作流程中的不可控因素尽量标准化。
提词器,是一种真实,但是镜头前的观众本不必知晓。即使知晓了,需要这份欢乐的观众,也还是会继续享受。经历了一天的疲惫,打开视频大笑一场就是一种幸福。那么多人都怀念赵本山,因为大家都怀念那些因他的小品而开怀大笑的除夕夜。
同样的,《明星大侦探》《Running man》等等综艺都是有剧本的,对于很多人来说,它们能够给自己带来欢乐就足够了,如果能够带来更多经验知识就更好了。因为自己的不喜欢,而剥夺了别人欢乐的权利,这是自私。即使是以“我这是为了你好”的出发点,粗暴的一刀切真的有效么?想想大人禁止做的那些事,我们又干了多少呢?
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生活。接受他人与自己需求的不同,接受生活的多样性,反而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所以take it easy,综艺看得,抖音也看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