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开始施行,引起了大多数网友的关注与讨论。
同旧版比一比,就不难发现新版的“与时俱进”属性很强,里面修订的大部分内容,都可以在过去几年的社会热点中找到对应的新闻。
比如引起广泛讨论的各类校园霸凌事件,前有南通15岁少年,因为制止校园暴力而被殴打致死;后有贵州一女生在假期被三名同学约至酒店殴打,却不敢告诉老师也不敢报警。
每每发生这种事,都会有人出来质疑学校,尤其是在学校秉着“息事宁人”的态度来处理此事时,更是让人不免觉得学校几乎要成为了“帮凶”。
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则是北京一16岁男孩在学校多次遭到同学欺辱,学校只是以“不利于班内团结”为由,让8名同学罚抄4遍中专生行为规范。
在这种不痛不痒的惩罚后,这个男孩依旧遭到校园霸凌,最后患上了重度抑郁症,无奈只能退学。
涉事学生已经不单单是违反规定这么简单,甚至涉及了刑事犯罪的范畴,而学校则成为了包庇犯罪行为的一份子。
现在,在新《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明确规定了学校的责任,要加强监管。如遇到严重情况,更要主动向公安机关、教育行政部门报告,配合进行处理。
对未成年人的性犯罪,也是一个让全球性的问题。比如韩国电影《素媛》讲述的案件,现实中故事的原型罪犯赵斗淳出狱,引起了互联网极大的讨论,大家纷纷对之抵制。
无论是谁,自家孩子身边可能埋伏着这样一个“定时炸弹”,都会感到坐立难安。
据不完全统计,早在2018年至2019年两年时间里,全国十多个省(区、市)就出现了性侵未成年人罪犯从业禁止的判决。但三到五年的禁业期限,对于最大程度预防未成年人遭受侵害而言,还远远不够。
现在,在新《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明确规定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职业,应聘者有性侵、虐待、拐卖、暴力伤害等案底的,一律不予录用
除此之外,其中既有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彩票的亮点,也有引起大家调侃的义务教育阶段禁止补课的法律法规。
而众多新规中,大家关注度最高的莫过于以下三点:一是不满16岁不得开通网络直播;二是平台应限制未成年人消费、打赏;三是未经允许,手机不能带入课堂。
几天前,天津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就审理了这样一个案件,70天的时间,未成年人小刘将158万元全部打赏给一名主播。最终经法院判决,158万打赏被全额返还,但能返还金额的是少数。
湖北一位11岁的未成年人,在使用家长手机上网课的时候,一个月在游戏里充值了7万元,而7万元是这个家庭两年多的存款,但游戏公司却一直联系不上。
众多案例,数不胜数,因此限制消费、打赏的新法律一出,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而此时另一边,有人却从这里看到了“风口”。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未成年人保护民事公益诉讼,认为游戏《王者荣耀》侵害了未成年人的权益。
该中心罗列了几项《王者荣耀》的“罪状”:认为游戏评级不符合“12+”;人物设计暴露,比较低俗;游戏人物篡改了历史人物形象,践踏民族传统文化;游戏商城的充值和抽奖违反了国家规定;潜在的诱导性沉迷设定,增加了未成年人的沉迷风险。
并且,这个中心逐一举例,比如其中英雄钟无艳的衣着过于暴露,刘邦的皮肤被设定为吸血鬼与历史形象严重不符,等等。
很快,这个词条就上了微博的热搜
但与想象中不同的是,评论区并没有一边倒去斥责《王者荣耀》,反而大多数人都对这个中心罗列的罪状进行了一一反驳:
比如“罪状”中认为钟无艳的皮肤过于暴露,但这个皮肤的背景是在海滩上,所以人物穿了泳装,如果这样可以被评为色情的话,那么以后就不要带小孩子去游泳池;
比如“罪状”中斥责的充值和抽奖,游戏系统其实早已改进了这一点,8岁以下无法充值,8-16岁单次最多只能充值50元,每月上限200元,16岁及以上单次最多充值100元,每月上限400元;
比如“罪状”中认为《王者荣耀》有诱导性沉迷因素,但其对未成年人早已开启了防沉迷系统,未成年用户每日22时至次日8时禁玩,法定节假日每日限玩3小时,其他时间每日限玩1.5小时,甚至在知乎关于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问题下,还有人称赞了《王者荣耀》的防沉迷系统……
众多所谓的“罪状”中,可能最引人共鸣的,只有篡改历史一项。尽管游戏有其自己的“世界”,也注明了“与真实历史不符”,但无法保证没有分辨能力的未成年人是否可以辨别。
有网友指出,其实这个中心罗列的问题,就算有也不只存在于《王者荣耀》一款游戏上,就算没有《王者荣耀》,也会有其它吸引孩子注意力的游戏;
并且在防沉迷系统的时间监管下,如果孩子还天天长时间沉迷于游戏之中,其实家长在这方面要负更大的责任。
更有人言,无论是游戏,还是过去的香港电影、武侠小说等等,其实都是一些不负责任的家长为自己找的借口和“背锅侠”。
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规定了要对未成年人施行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无论是哪种保护,对于未成年人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都是为青少年提供良好教育的一部分。
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改革开放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文化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社会逐渐开放,青少年受各种思想观念影响明显增多,程度也明显加深,青少年开始拥有自己的流行文化。
到了90年代,青少年流行文化已经成为了引人注目的现象。其中既有武侠小说、港台音乐,也有电视节目和各种娱乐方式。
这些流行文化无论是给社会,还是给年轻人,都带来了不容小觑的影响。
1986年,电影《英雄本色》上映,当年就以3465万港元的票房,打破了香港票房记录,夺得了香港年度票房冠军。
《英雄本色》讲述的是狄龙饰演的宋子豪,周润发饰演的小马哥和张国荣饰演的宋子杰三人之间,一个关于成长和情义的故事:
宋子豪和小马哥,是国际伪钞集团里的重要人物,而宋子豪的弟弟宋子杰则是一名警察;
在一次交易中,宋子豪被手下出卖,最终入狱,小马哥为了帮他报仇,独自深入黑帮内部,击毙了黑道头目;
另一边,为了防止宋子豪在监狱中泄密,黑帮绑架了宋子豪的父亲,并且在争斗中将其杀害;
于是兄弟二人产生矛盾,在宋子豪出狱后,同小马哥一起设计并击毙了当初出卖他的手下,而后向警方自首,只可惜小马哥不幸身亡。
在这部电影中,三位主演精湛的演技,为观众们打造了一个充满了亲情和兄弟之情的江湖。尤其是周润发饰演的小马哥,更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电影中的他孤身一人,是一个纯粹的英雄,所背负的也只有和宋子豪的兄弟情义。
当宋子豪被出卖入狱之时,他孤身一人深入敌方,只为给自己的兄弟报仇;当宋子豪出狱后,他又和自己的好兄弟一起东山再起。
最后,留给他的结局就和武侠小说之中,最潇洒的侠客们一样,和敌人同归于尽,剩下了一个独属于他的传说。
最终,凭借着这部电影,周润发拿下了金马奖和金像奖的最佳男主角奖,成功摆脱了几年前缠绕在身边的“票房毒药”称号,也收获了一大群的迷弟迷妹。
不光是在香港,内地的青少年们也迷上了这个“侠客式英雄”,这一点在贾樟柯导演的电影《三峡好人》中,就可以看出。
在《三峡好人》这部电影中,有一个镜头不多却十分出彩的角色——“小马哥”。这个“小马哥”在电影中没有真实姓名,只是因为喜欢周润发,才有小马哥这个称号。
他年纪轻轻,没有文化也没有职业,只有一身江湖气。他经常竖着领子叼着牙签,用手比划出枪的形状,假装用“美钞”来点烟,一举一动都在模仿小马哥。
他还经常学着周润发的腔调,对别人说:“这个世界不适合我们了,我们太怀旧了。”
《英雄本色》这部电影,可以说是开启了香港枪战警匪类型电影的时代,从那以后,香港的警匪片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它的影响。
时至今日,依旧能够在抖音上看到有人模仿小马哥的经典片段,还有人因为在网络上上传人民币点烟被警察顺藤摸瓜找到家里,进行了一番批评教育。
成年人尚且抵挡不了小马哥的魅力,更不要说是稚气尚存的未成年人了。何况那个年代的娱乐生活,远没有我们今天丰富。
伴随着爆火而来的,就是争议。
其中争议最大的点,莫过于影片所崇尚的“暴力美学”。
所谓“暴力美学”,主要指电影中暴力的一种形式,它将暴力的东西变成一种纯粹的形式感,比如枪战、武打动作等,并将这种形式上的美感发扬光大。
“暴力美学”起源于美国,在香港为之赋予了浪漫化和诗意化的武打,极度夸张的动作,走向了彻底的形式主义。
这种形式,虽然不是在推崇暴力,但却弱化了电影的道德教化功能,只提供了一种审美判断。所以面向的观众,只能是具备了基本人道情感的观众,而身心还未发育完全的未成年人就显得不太合适了。
(电影《喋血双雄》)
在90年代,内地也就只有几百家电影院。在比较偏远的小城镇里,如果人们想要看电影,只能选择去录像厅。
所谓录像厅,可以理解为点播影院。几十个或者上百个人聚在一个“放映厅”内,老板则给大家播放电影录影带。
绝大多数人看那些港台、欧美电影,都是从录像厅接触到的。只要你想看的,录像厅老板的磁带都可以找得到。一旦片子不够好看,就会有人喊着“换一个”。
然而录像厅的录影带里,既有过于血腥暴力的元素,又有无法在国内上映的大尺度。因此,在当时的中小学守则里,录像厅是孩子们的禁入之地。
同录像厅一起被写入中小学生守则的,还有歌舞厅、游戏厅和台球室,也就是所谓的“三厅一室”。
那时,街机游戏厅十分流行。1994年,仅在美国,街机游戏每季度能有70亿美元的产出,而好莱坞也不过50亿美元。
在国内,虽然游戏产业没有如此庞大,但游戏厅依旧是不少孩子们的童年回忆。
放学后不回家,摸出不知道从哪儿来的钱,换上几个游戏币,和几个小伙伴们一起来一局拳皇。打游戏的可能就俩人,但后面能有十来个人围着看。
撇开衣着暴露的不知火舞不谈,游戏厅内一般都是有老虎机的。
如果只有一两个游戏币,就可以去“赌一把”,赢了欢天喜地再打几把双截龙,输了就赶紧回家去。
这种看似游戏,其实却是赌博的东西,让许多孩子接触到了赌博,不知道给多少孩子的心中留下了一点灰尘。
除此之外,还有带着浓厚赌博色彩的台球室,也让不少未成年人沾染了陋习。
鱼龙混杂的三厅一室,让不少年轻家长又爱又恨。
转眼间进入了21世纪,经济的飞速发展,也给娱乐生活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在家家户户都有电视的年代,追星开始成为一些青少年日常生活中的主旋律。
改编自言情作家琼瑶同名小说《还珠格格》的同名电视剧,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小燕子”也成为了不少未成年人模仿的对象。尽管播出后的效果是当时未能预料的,但其后劲儿十足,电视剧也一再续拍。
2001年,《流星花园》F4横空出世,在故事的情节和价值观上,其实已经背离了传统文化,但却受到了广大青少年们的喜爱。
同时,一批歌手横空出世,从周杰伦到林俊杰,从蔡依林到梁静茹,因为文化并不相通,很难被当时一部分家长接受。
港台娱乐文化中,带有一种“异域风采”,在电视节目、歌曲中等地方,市场都会流露出一些西方国家张扬的特点。
这种新鲜感,十分受青少年的青睐。而有些价值观上的冲突,再加上某些明星德不配位,让家长们视之为洪水猛兽。
追星,也就成为了一些家长眼中孩子的“不良爱好”。
读“课外书”也是不务正业的事。
《故事会》《意林》等书籍,如今在我们看来是毒鸡汤代表作,在当时却是大家争相阅读的宝物。
拿《故事会》来说,里面不光有幽默笑话,也有发人深省的故事。到现在,知乎还有个问题,是让大家来分享自己看《故事会》时候印象最深的故事,不少故事短小精炼,文笔犀利,内容更是让人拍案叫绝。
但除此之外,里面偶尔会有一些少儿不宜的照片和内容,常让一些未成年人脸红心跳,甚至还经常有一些“增高药”“增粗药”的广告。
因此在一些学校,这些书是被明令禁止,不允许看的“禁书”,一经发现不光会没收,还会请家长来,进行一番思想教育工作。
有一些经典动画片,在一部分家长的心中,也是绝对不能看的,最典型的就是曾经不得被迫停播的《虹猫蓝兔七侠传》。
这部非常经典的儿童武侠动画,人物塑造十分饱满,对于情感也刻画得很细腻。
动画中虹猫和蓝兔是一对侠侣,一次虹猫受伤后,蓝兔宽衣解带为他疗伤。这种肢体接触,被家长们纷纷批评,说这些戏份过于出格。武侠剧里宽衣解带疗伤的标配,在这里成了绝对的禁忌。
不少家长开始禁止孩子观看这部动画片,甚至还在网上进行了公开举报。
毕竟在他们心里,武侠小说也是孩子们不该看的东西,哪怕是改编成了动画片,也没有放松警惕的道理。
更何况与之相比,连《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铁锅炖大羊”情节都能够被举报,这种宽衣解带的情节,似乎也就“没那么冤枉”。
从电影到游戏,从小说到视频,每一样,都可能是“不良爱好”,每一种,都有可能成为未成年人的“瘾”。
我们可以看到,随着社会的变化,未成年人所面临的“诱惑”,也在随时代改变:
更加眼花缭乱的影视剧作品充斥着荧屏,层出不穷的各类偶像吸引了不少疯狂粉丝;
酒吧早就取代了歌舞厅的位置,电影院也将录像厅的生存空间挤压干净;
不顺眼换个台就行的电视电影,如今只要有手机,想看什么都行;
游戏厅人烟寥寥,被各类网游、手游和主机游戏死死压制住,几乎要成为时代的背影……
十几年前,游戏厅、网吧最让孩子们着迷,当时保护未成年人的相关规定表述为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等娱乐场所。
如今,互联网越来越普及,未成年人能接触到的信息也越来越多。而直播、打赏、手游、酒店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词语被写入法律,则加大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范围和力度。
从以往新闻中就可以看出,在新《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新增了“政府保护”和“网络保护”两个章节,既是顺应时代的潮流,也是一种刚需。
社会生活日趋多变,而未成年人是社会的未来,相关法律、政策紧跟时代变化不懈调整优化,值得!
参考资料:
关于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网友的讨论
毒眸:三厅一室消亡史
陈亚敏:文化环境变迁下的青少年流行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