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思政教育融入教育全过程,打造严谨温馨的“最美教室”。
这于老师们而言,既是要求又是期愿,更表达了初心。不断探索思政与教学的融合策略,是老师们践行初心的过程,亦饱含了坚持。思政融入教学,并非一定宏大且凸显,更多是于细微处并在言行中,“课程思政启育记”系列专题独为老师打造,只为记录育人过程,抓住细微言行,讲述探索经历,分享实践所得,呈现课堂最美、最暖的样子。本期分享,来自农学院刘凤霞老师的课堂,追踪刘老师《遗传学A》课程的思政育人探索之路。
刘凤霞 副教授
中国农业大学 农学院
主讲课程:《遗传学A》、《遗传学实验》
思政寓课程,课程融思政
01 教学理念
《遗传学A》是植物生产类各专业的骨干基础课程,在这些专业的本科生培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对于每年有近300人修读的这门专业基础课程,如何将遗传学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实现三全育人目标?我们团队老师根据自身学科特色和优势,充分提炼其中的学术内涵和价值范式,找出思政资源与专业知识的结合点,重塑育人目标,进行“思政寓课程,课程融思政”式设计,力求将思政教育渗透到课程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科学精神,以及学农、知农、爱农的“三农”情怀。
02 重塑目标,立德树人是根本简约框线标题
为实现三全育人的培养目标,从知识层面、能力层面、价值观层面三个维度分别重塑了已有教学目标。
知识层面,掌握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了解其最新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学会应用遗传学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一般遗传学问题。
能力层面,培养遗传学原理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遗传学原理开展植物遗传、作物品种选育、作物种子繁育等科学试验,具有综合分析和研究作物高产、优质、高抗等复杂遗传学问题的能力,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并形成解决方案。
价值观层面,培养具有民族自豪感、责任感和爱国情怀,具有农业大学本色的“三农”情怀,及科学精神的创新型人才。
找准契合点,
在专业知识中切入育人精神
在教学全过程中以课程相关知识点为基础,紧密结合相关科学家事迹、遗传学重大突破等,多种形式自然切入相关思政要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科学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理想,勇敢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
01 以遗传学发展前沿为契合点融入爱国主义元素
以遗传学发展前沿领域的介绍为结合点,自然引入我国科学家在这方面的科研历程及所作贡献,让学生在了解遗传学发展前沿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我们国家科技水平突飞猛进的强烈势头及在国际上愈来愈重要的地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
在讲授“基因组学”这一章时,自然引入遗传学发展前沿领域的重大突破—人类基因组计划及中国参与的1%的工作。人类基因组计划被誉为生命科学领域的“登月计划”,主要由美、日、德、法、英等国的科学家共同参与,我国得到完成人类3号染色体短臂上一个约30Mb区域的测序任务,该区域约占人类整个基因组的1%,中国因此成为参与这一研究计划的唯一发展中国家。从工作量上看,1%的数量并不算大,但却意义深远。
我们国家正是在此基础上,培养了第一批自己的生物信息学和基因组学方面的人才,并因此带动了本国的基因组学的发展。1992年8月,我国开始启动“水稻基因组研究计划”,2002年首次在《Science》杂志公布籼稻9311的基因组。2018年4月多个国家联合发起 “地球基因组计划”,主要目标是在十年内完成大约150万种生物的DNA测序。这是一项堪比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伟大计划,可称之为生物登月计划,我国华大基因和深圳国家基因库的科学家均参与了此项目,并承担重要任务。这向全世界证明:只要目标集中,措施有力,中国科学家有能力参与国际重大科技合作研究,跻身于国际生命科学前沿,并做出重要贡献。
02 讲好精神楷模的故事,建立对“三农”情怀的认知
在遗传学基本原理的应用部分,也有很多我国科学家参与的案例。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感受时代楷模的新时代精神,培养学生学农、知农、爱农的“三农”情怀。
在讲授“细胞质遗传”这一章,当介绍植物雄性不育的利用时,以三系杂交稻为例,自然切入三系杂交稻的创始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他立志用农业科学技术击败饥饿威胁,从事水稻雄性不育试验。袁隆平在1970年开始研究水稻雄性不育性,在1972年获得CMS系,1973年就获得该系的相应恢复系,实现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配套,并在次年育成杂交水稻,并于当年推广杂交稻7 ha。到1991年,他研究的三系杂交稻推广面积达到1760万ha,占当时水稻种植面积的54%,使水稻产量提高20%,为解决全中国甚至全世界人民的温饱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袁隆平院士即使有了骄人的成绩,却不忘初心、不骄不躁地一直在田野中奋斗。现虽已90岁高龄,在本该颐养天年,好好享福的时候,仍然一直在田野中工作忙碌着,没有一丝怨言,将水稻当成自己的孩子,孜孜不倦地培育着,想尽一切办法和技术增加水稻的产量。他是当代中国人学习的楷模,更是新世纪呼唤的时代精神。
03 以遗传学基本概念为契合点感受科学家精神简约框线标题
在遗传学中涉及很多基本概念,而且很多概念的背后都有相应科学家。因此,在介绍这些概念的同时,可以引入相关科学家及其科研故事,让同学们深刻感受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爱国、创新、求实、奉献、育人的科学家精神,以及艰苦奋斗、不屈不挠、勇攀高峰、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在讲授“孟德尔遗传”这一章,介绍“镶嵌显性”时,自然引入首次发现这一遗传现象的我国著名科学家谈家桢。1944年,谈家桢在当时生活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仍坚持科学研究并发现了瓢虫鞘翅色斑变异的镶嵌显性遗传现象。这一创新性研究成果,被认为是经典遗传学发展的重要补充和现代综合进化理论的关键论据,至今仍被列为教科书的经典内容。不仅如此,谈先生还为中国遗传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遗传学专业,第一个遗传学研究所,第一个生命科学学院。从事遗传学研究和教学七十余年,发表了100余篇学术论文,被誉为“中国的摩尔根”。
在“染色体结构变异”这一章,介绍假显性现象时,引入发现这一现象的科学家麦克林托克。她是20世纪最具传奇经历的女科学家之一,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麦克林托克主要在美国康奈尔大学从事玉米遗传学研究,当时有关玉米染色体遗传变异的许多重大研究发现都与她的研究工作有关,其成就完全可以与当时的果蝇遗传学研究相媲美,但是真正使她名垂科学史册的还是她在基因调控理论研究方面所做出的“超前”贡献。1938年,她提出了“转座因子”(又称“跳跃基因”)的概念,即基因能够在染色体上移动位置,也就是说能“转座”或“跳动”。但这在当时对许多遗传学家来说简直是件前所未闻的事情,认为她是疯了,才有这荒谬的想法,但麦克林托克并没有放弃自己的观点,而是继续为“跳跃基因”孤军奋战,直到1976年,科学家们才明确地承认“转座因子”的存在。麦克林托克直到这时才真正成为基因调控的“调节—操纵子理论”的先驱。198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这位81岁高龄、不屈不挠的女科学家。
04 以遗传学基本理论为切入点融入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课程教学中始终贯穿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课程体系架构的认识,进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能力。如通过讲授分离规律、独立分配规律、连锁遗传规律的发现、解释、验证和应用过程,培养学生用辩证思维方式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05 以实践练习具象抽象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遗传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注重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掌握、理解和应用。但这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都比较抽象,学起来难免枯燥无趣,难以理解和掌握。针对这一难题,我们配套了遗传学实验课程,通过相关实验的实践练习,让遗传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具体化,形象化,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如在2020年春学期疫情期间,虽然同学们不能到校进行实验实践,但为了提高同学们居家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我们通过与兄弟院校线上交流,制定居家实验手册,让学生在学习理论课之余,进行一些简单的遗传学实验。通过这些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理论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实验体会
同学1:其实做成功挺不容易的,哈哈哈最后仰仗了新买的研磨器,成功了实验。但是,实验过程还是挺有趣,从失败时候的不知所措,慢慢检查到底哪里可能出了问题,从开始的苹果、洋葱、再到香蕉,一种一种的试,所以最后成功时的成就感比在校做实验强多了。
同学2:对比两次实验,实验结果在感官上就有很大的差距,所以适当在实验中灵活转变还是有好处的,听取别人的建议和总结自己的经验很有帮助。
同学3:通过多次实验得到本次结果,经过分析几次实验失败的原因是酒精的温度。也有可能是没有磨好苹果,导致实验最后的DNA较少。第一次跟父母一起做实验有一种不一样的开心。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得那么糟。 我觉得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时,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
部分同学居家提取的DNA及实验体会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课程思政的实质即是教师在日常授课中,将“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与责任”,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传授给学生,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这仍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方式,实现专业课程“思政寓课程,课程融思政”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润物无声”的专业知识学习中融入价值观层面的精神指引。
来源: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姜蔺
供稿:农学院 刘凤霞
责任编辑:廖若吟
欢迎投稿&加入我们
cauweixi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