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MP;quot尾音应分类为A,eng,口型为圆,喉开。马& amp# 039;加入了这个颤音。这是潘瑞妍老师借给京剧名角马燕良的歌。& ampquot3月14日下午2时,上海月剧场范派演员史玉麟开网课,《梁山伯与祝英台》档& amp# 039;祝英台心语& amp# 039;教了。
学生是千里之外的一群武汉戏迷。这是疫情发生后上海越剧院针对武汉观众定向放送的第6堂网课。“声音信号不好,老师不要用耳机”“大家稍等一下,这样效果好吗?”第一次进入腾讯会议软件,斯钰林遭遇“开口无声”,摆弄了一阵设备后,在学生和越剧院同事指点下,她找到正确开麦方式。网课并非想象中的艺术普及课,而是主打唱念等舞台干货,斯钰林一字一字示范,接着是节奏与旋律讲解,“从尺调腔转至弦下调;声音不能太放,表示当时心情无奈;尾音要注意;‘英台说出’四个字不要连起来,不要破句……”近1小时讲解后,斯钰林点名学生唱。大家有些害羞,行动却很迅速:一个学生唱完,感叹“真的好难”;另一个迅即接上,还不忘自嘲“我的脸好红”。
有艺术,生活就有温暖。元宵节前,上海越剧院一团党支部书记吴柏伟和同事邓华蔚、顾爱军筹划,想为湖北越剧迷做些什么。他联系到武汉戏迷戴晓筠后,双方一拍即合,召集起15位越剧迷,通过直播形式带去《越爱飞扬·情系武汉——网络越剧课堂》。原定第1堂课在2月15日进行,戏迷觉得太晚了,于是提前到2月12日,之后固定在每周六开课。方亚芬等名角先后当起老师,不知不觉已经到第6堂课。
“上次学了毕派、陆派,这次学范派啦!”周玲莉学唱越剧已有四年,曾来上海看越剧院演出,“上网课,离角儿更近了。”她坦言,春节起闷在家变厨师,“不是做蛋糕就是做馒头。”网络学戏让周玲莉找到放松心情的捷径,“唱一唱,自己开心,家里人也觉得是悦耳之声。我把自己唱的片段放在家族微信群和同学群,大家都很开心,要求我再录两个。他们说,听我唱,就知道我肯定身体没问题。”
戴竹筠和92岁的母亲一起生活,1月21日起没有再出门。父母是武汉越剧团员工,戴竹筠儿时看越剧《红楼梦》电影,由此迷上越剧,“第一次通过网络直播学戏,缓解了我困守在家里的寂寞。”
朱龙德是越剧课堂少有的男学生。他的父母是浙江人,喜欢看越剧,影响到儿子。“在武汉,越剧观众超出想象,每个区起码有几个越剧团,还有老年大学团。”朱龙德在武汉人民剧院看过越剧票友演出,“灯光和乐队都特别专业。”身处武汉,他说,50多天里,每当看到周围人生病,自己都会紧张,“上网络越剧课有效缓解郁闷。大家每天在群里讨论、练唱,就盼着周六早些来。”
随着演艺大世界云剧场启动,3月14日起,上海越剧院发起22场直播,分为云直播、云汇剧、越剧云课堂三大板块,将历时近一个半月。与以往剧场演唱会不同,直播结合数字化手段,通过前期实景拍摄和现场虚拟空间叠加运用,观众可以看到演员或居家、或置身园林不同场景的表演效果。抗疫小戏《一袭白衣》《门里门外》也将上线。戏迷可以在新民网、澎湃新闻、文化上海云、东方大剧院、pplive、爱奇艺、腾讯视频、搜狐、优酷、抖音、西瓜视频等多个网络平台同步观看。
2月11日,上越就推出“云赏越”第一期活动,携手东方大剧院推出“线上剧场”,连续八天,每晚一部大戏,吸引超过510万人次点击,今后每周末将推出两场大戏。越剧院还联合喜马拉雅,开通官方抖号音推出“线上唱片”“线上教学”等互动活动。3月11日起,每周三晚8点在上海越剧院官方抖音号直播教学课程。坚持了1个月的“越趣云课堂——越趣童谣”,将会升级成集趣味、韵味、知识于一体的系统性线上课程,通过越剧童谣、越剧流派唱段、越剧胡琴、越剧造型头饰DIY等内容,满足不同观众的兴趣点。老师还在课后组建了学习群,群里满是小朋友的学习成果视频,最小的年龄只有3岁10个月。
从微信公众号、官方抖音号各工种才艺展示,到线上越剧演唱会多平台网络直播,见证上越关注各年龄群粉丝,打造新媒体传播矩阵的一段新历程。“像这样一次性集跨平台、多样式、高频次、新技术等特点的系列文艺活动,可以说是上海越剧院的首次。”上海越剧院院长梁弘钧希望以此为契机,在移动终端全方位地展示越剧之美,为观众带去温暖。
上越“防疫抗疫”志愿服务临时党支部还号召全体上越人积极投身志愿服务行动,已有30批次、200余人次累计服务时间超过610小时,党员占比超过6成。服务区域涵盖苏浙沪皖长三角地区的工厂、农场、街道、社区、居委、路口等,服务工种包括口罩分拣、社区服务、车间焊接、农场协助等。演员们深感自豪,“经常能听见社区门口进出的居民说,本来进出都要量体温搞得紧张兮兮的,现在时不时听到你们哼几句悠扬的越剧曲调,也给我们带来一丝轻松。”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来源:诸葛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