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广网北京12月29日消息(记者刘琦)“盲盒经济”火爆,包括“盲盒一周”泡沫超市在内的众多年轻企业纷纷涌入盲盒市场。
泡泡玛特于12月11日在香港挂牌上市。上市当日,开盘后迅速拉升到每股77港元,较每股38.5港元的认购价上涨100%,公司市值破1000亿港元。
然而,上市还未超过一个月的时间,泡泡玛特即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因“二次销售”事件的影响,泡泡玛特股价在12月28日出现“闪崩”,报收77.65港元/股,和前一个交易日相比,下跌幅度达9.92%。
泡泡玛特陷“二次销售”风波 核心IP可持续性存疑
12月23日,有网友在抖音视频中爆料称,在济南万象城的泡泡玛特门店,买到了被拆封的盲盒,怀疑店员二次销售。该网友称,在泡泡玛特门店共买回三个盲盒,回来后发现在上面封盒处均有黄色胶水,其中一盒里的卡片还有折痕。
该网友回到店里,发现店里的其他盲盒也存在这种情况。
该视频一经发布即引来广泛热议。12月24日凌晨,该网友称已经得到泡泡玛特的回应,确认情况属实,已开除5名涉事员工,涉及商品已全部收回。
“二次销售问题导致消费者对泡泡玛特的口碑产生质疑,股价开始出现一个明显回落。”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告诉央广网记者,“同时,市场也不断有声音对泡泡玛特未来的成长表示担忧,特别是核心IP粘性的可持续。”
沈萌解释称,“虽然泡泡玛特是以盲盒销售为主,但盲盒只是销售的通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IP潮玩。对于泡泡玛特来说,最关键的挑战就是如何利用上市后的优势,尽早扩充自己的主力IP,尽早摆脱对Molly的严重依赖。”沈萌直言,“如果不能够坚持不断开发IP或组合IP,一旦Molly热度减弱,又没有新的IP‘挑大梁’,对于泡泡玛特来说将是致命的。”
此前,据泡泡玛特招股书披露,公司的一大部分收益来自Molly,Molly对公司的销售表现至关重要。数据显示,2017年-2019年以及截至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泡泡玛特基于Molly形象的泡泡玛特品牌产品的销售额分别占泡泡玛特品牌产品所得总收益约89.4%、62.9%、32.9%及16.3%。
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看来,如何提高盲盒玩法的门槛,是泡泡玛特未来要重点突破的。“现如今国内玩具手办潮玩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利润也是透明的,如果通过IP内容一步步填充,通过IP在玩家中的渗透力去推广,那么很容易沦为传统的玩具厂商。所以泡泡玛特对于盲盒玩法是有依赖性的。”盘和林如是说道。
隐藏款炒作溢价超30倍 应进一步规范盲盒玩法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近年来国内潮玩市场规模增长迅速。2015年,国内潮玩零售市场的规模为63亿元,到了2019年,国内潮玩市场规模已经达到20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4.6%。其中,盲盒的销售规模约为100亿元,占比约为一半。
“实际上盲盒热的背后,就是上瘾为主要驱动因素。”盘和林跟记者表示,“盲盒能如此火爆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个是‘盲盒’的玩法,一个是里面的玩偶,即IP。正是因为消费者对IP的喜爱,才有相应的市场需求。但是,对于泡泡玛特这样的企业,盲盒玩法占据的利润权重更大。”
盘和林分析称,“因为泡泡玛特对于旗下的IP诸如Molly并没有投入很多的内容填充,如果抛开盲盒,将这个玩偶按照普通渠道方式销售,这很可能就是一个很普通的IP,淹没在当下丰富的二次元IP内容当中。”
近日,新华社发文评价盲盒经济,指出惊喜和期待的背后,“盲盒热”所带来的上瘾和赌博心理也在滋生畸形消费,不少盲盒爱好者每月花费不菲。
以泡泡玛特为例,一般情况下,一个系列盲盒有12个常规造型,1个隐藏款造型。消费者抽中隐藏款的概率约为1/144。央广网记者通过浏览二手交易平台闲鱼发现,盲盒隐藏款的标价通常都在2000元左右,而盲盒原价仅售59元,溢价超30倍。
盘和林认为,年轻人“烧钱”去购买盲盒,很难从劝说角度去引导,关键是盲盒的玩法要进一步规范。“日本已经有很好的解决年轻人上瘾的方案。比如日本的扭蛋,消费者可以选择一个套餐,里面包含所需要的隐藏款玩偶,同时也可以选择通过玩扭蛋的方式去收集隐藏款。也就是说,想要得到隐藏款的成本是公开透明的,并没有赌博的必要。”盘和林指出,“扭蛋和盲盒其实是类似的。现阶段盲盒的玩法并不公平,因为隐藏款的出品概率都在企业手中,本身缺乏透明性。很多消费者想要购买到隐藏款的盲盒,其成本并不确定,这就导致了疯狂烧钱行为和隐藏款炒作的行为。”
但沈萌则表示,盲盒成瘾性并不是因为盲盒,而是因为在年轻群体中所形成的新的消费偏好,采用期望心理驱动购买行为,以不确定性满足年轻人的好奇心需求。“如果年轻人能够有更多心理需求出口,更多社交以及投资的渠道,自然会将大量目前集中于盲盒的注意力转移。”沈萌坦言称。